1
幾天前,炮爺被邀去看了電影《攀登者》。距炮爺幾米遠的吳京,很開心地說他拍《攀登者》賺到了,又是一部中國全新型別的電影,攀登和冒險的現實題材。
說實話看片之前,我對這部電影並不看好,一者是攀登類題材故事是新型別,單薄容易枯燥變成紀錄片;二者是登珠峰取景難不好拍,雪崩、狂風等做特效又很燒錢。加上《攀登者》的拍攝和製作週期短。
2月份,《流浪地球》的製片人龔格爾和導演郭帆講過新型別電影的困境。
“我們得需要著名的演員加入,碰了一圈,所有著名的演員幾乎都碰過。大家沒有嘲笑我們,但是說得都很明確:中國科幻現在應該是拍不了,我們對市場的掌握很熟悉,中國根本就沒有這種機會”。
最終出來救火的是吳京,他是在《戰狼2》斬獲中國影史記錄的56.8億票房後接下的。彼時,向他丟擲橄欖枝的資本和專案數不勝數。
吳京說中國科幻電影需要有人站出來,即使拍爛了,也比沒人拍強。其實,我們已經成功了,因為有7000人蔘與了這部電影的製作。未來,這7000人就是中國科幻電影的種子。
也就有了吳京口中“空手套戰狼”的段子:剛開始是零片酬客串,後來客串時間延長到了31天,再後來劇組沒錢了,他直接出資6000萬變成了出品人。
吳京和郭帆、龔格爾的經歷有相似之處。籌拍《戰狼1》時,他找了一大圈子的投資人沒人敢投資也很少人敢演,就自己出錢拍,同時擔綱主演和編劇,甚至賣了房子,一家人一度在北京租房生活。
籌拍的時間跨度是七年。為此,他拒絕了《一代宗師》和《四大名捕》等大製作。參加了18個月的特種兵訓練,為電影鋪路,他還主演了《我是特種兵之利刃出鞘》。
就這樣,吳京做出了中國的首個現代軍事動作片的《戰狼》系列。
吳京、郭帆和龔格爾所經歷的,也是中國做新型別電影的痛點。中國電影要發展,需要更多更豐富的電影型別站出來。
2
衝著吳京和新型別的中國產電影,我走進了電影院。
看片之後,反而很驚喜。我特意去找了一下相關的背景知識,結合著電影簡單和大家講講。
先說電影的編劇阿來,他算得上是作家和編劇圈子裡對1960年和1975年兩次登珠峰最熟悉的人,早年就做過1960年中國登山隊的資料採集工作。
2014年,阿來採訪過當時還健在的三位1960年登峰的登山隊員,並與1975年中國第一位登頂的女登山家潘多有過一次長談。那次談話後不久,潘多就離世了。
阿來這次的劇本瞄準的是兩次登珠峰,兩代登山英雄之間的一些故事。這樣處理,整部電影的厚度會增加很多,不再是單次單人的登山過程,是兩代登山人的群像。
第一次登峰期間,新中國剛成立十來年,國力並不強盛,對內是經濟形勢極其困難,對外是國際關係緊張。當時,中國和尼泊爾雙方關於珠峰的歸屬問題存在爭議,我們國家提出的是平分珠峰,北面的半部分屬於我們。結果被嘲諷,“你們都沒有爬上去過,憑什麼分一半?”
1958年國家的最高層拍板,制定了三年登頂珠峰的計劃。
北面登珠峰太難了,此前從未有人北坡登頂成功過。留下那句經典名言:為什麼要登山,“因為山在那裡”的登山探險家馬洛裡就是徹底消失在北坡登頂。
我們的登山英雄們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的首次北坡登頂事蹟,為談判代表贏得了話語權,證明了我們能站到自己每一塊的土地上,哪怕是珠穆朗瑪峰。最終也獲得了半邊珠峰和山頂的主權。
3
第一次登山英雄的群像是1960年首次成功北坡登頂的三名隊員,吳京飾演的是隊長方五洲,極致攀登精神的代名詞,張譯飾演的曲松林,西藏演員拉旺羅布飾演的傑布是他的隊友。
電影裡的登珠峰不是個人運動,是集體靠著搭人梯攀爬的殘酷運動。張譯飾演的曲松林,脫掉釘子的高山靴踩,站到隊友的身上,通過搭人梯攀登第二臺階,最終落下殘疾。科普一下,第二臺階是登珠峰最難三關的最後一關,總高度20多米,最困難的地方是6米左右高度幾乎垂直的光滑巖壁。
這段故事的原型是1960年成功登頂的三名成員之一的屈銀華。他因為脫靴凍傷,兩隻腳的腳後跟和十個腳指頭全部截掉沒有保住。多年來,屈銀華接受採訪都說從不後悔,為了國土截肢,值得。
為了國家榮譽而集結的中國登山隊,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雖然成功登頂,但是因為救人遺失攝影機沒能留下登頂的影像。在國際登山屆受到了質疑。
1975年,中國登山隊再次集結,不僅為了重新登頂拍下證據雪前恥,還要測出屬於中國的珠峰高度資料。
第二次登珠峰英雄的群像除了三位老隊員,還有章子怡飾演的氣象學家,井柏然、胡歌、陳龍和曲尼次仁等人飾演的中國1975年登頂的第二代攀登人。
章子怡代表著氣象等支援部門對英雄們的幫助,井柏然身上閃耀著中國第二代登山突擊隊隊長鄔宗嶽和攝像的故事,胡歌和成龍也有部分第二代登山突擊隊隊員夏伯渝的影子,曲尼次仁有著世界首位珠峰北坡登頂的女隊員潘多的痕跡。
第二代攀登人不僅再次登上珠峰,而且在第二臺階上搭建了一箇中國梯,以助後人。
這個電影對我個人至少有兩個淚點。一個是看到張譯飾演的曲松林向吳京演的隊長咆哮,他更希望犧牲自己留下登珠峰的影像。因為攝影機,他有個十幾年解不開的心結,後來打開了,整個人都變了。
還有一個是井柏然飾演的李國樑向前輩們說出那句:
“你們這代人總是在國家最艱難的時候,扛起國家的使命,為什麼我們不能?”
井柏然飾演的李國樑與吳京的中年隊長拍出了傳承的感覺,這種感覺在吳京和老隊長之間也有,他們之間的傳承不只是任務的傳遞,更多的是信仰和攀登精神的傳承。
這兩代攀登人不是單純的愛好者。他們是為了國家領土完整和國家榮譽,體現的是國家意志,彰顯的是英雄主義精神。他們更像是今天為國戰鬥在第一線的解放軍戰士。
展現出來的是60年代、70年代,國人們在經濟極其困難的年代,為了走出一條路,他們心甘情願獻出自己的生命。電影刻畫的不是幾個英雄,而是兩代英雄。
登山的理由也有從民族層面到對個人的意義。片中老一代隊長吳京和張譯,揹負的是國家的使命和責任。新一代的登山隊員胡歌,理由其實很簡單,登山是為了讓爸爸看到,自己能距離天近一點。
電影裡登珠峰是靠眾英雄的群策群力,製作新型別電影的主創團隊也是如此。除了很早就開始挖掘這段故事的阿來老師,還有電影的監製是“徐老怪”徐克,徐克帶來的是登峰畫面、特效的視覺衝擊力大升級。
畢竟有徐老怪的電影看著都是爽片。
導演李仁港和徐老怪一樣都是拍武俠出身,很多雪山戲處理得都有武俠大片的感覺。比如那場驚心動魄的戲:十二名登山隊員,在狂風暴雪中捆綁在一架梯子上艱難求生的戲,隨著風力的變化,綁著所有人的梯子像驚濤颶浪中的小船一樣飄搖旋轉。
請來的一眾演員都是實力派,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王景春,還有成龍。拍攝的過程中,吳京是帶腿傷上陣,觀影時卻壓根看不出。
電影的其中一個拍攝地點是海拔5000多米的崗什卡雪峰,創了中國影史的最高海拔紀錄。
建議大家在70週年國慶期間去看看《攀登者》,了解一下中國兩代登山人和他們身上的攀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