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馬丁用了“cinema”與“movie”兩個單詞來闡釋他心目中的電影。漫威系列影片當然是電影,是福斯所接受的“movie”,但在馬丁看來它不是“cinema”。這兩個詞,前者是統稱,包含的含義更廣一些,後者則更具體,指得是影片。馬丁的意思,“漫威缺少對人類的啟發、情感等元素,漫威電影只是為了滿足特定的需求而製作的”,他認為漫威只是商業定製,是一種福斯化的“快消品”,缺乏獨立藝術家的精雕細刻的創新創造。說白了,老馬就是批評漫威是商業流水線的作品,而不是藝術家獨到的藝術創造作品。並哀嘆漫威掀起的風潮“對任何夢想拍電影或剛剛起步在做電影的人來說,當下的狀況是殘酷、不利於藝術的。”

你大爺畢竟是你大爺,老馬還是看的很準的。其實,現在何止對於初出道的電影人不利,對老電影人同樣不利。

典型的例子我們已經看到了,就是李安的《雙子殺手》,安叔在拍攝層面做出了極大的探索,採用了120幀的拍攝格式,效果當然是罡罡的。我去看《雙子殺手》與《沉睡魔咒2》是同一個電影院同一一天,而且是先看的《雙子殺手》,然後吃了頓便餐就接著去看的《沉睡魔咒2》。從視效上來說,《沉睡魔咒2》被《雙子殺手》秒成了渣渣。

要知道,《沉睡魔咒2》的投資額度為1.85億美元,而《雙子殺手》的投資額度僅為1.38億。《沉睡魔咒2》在視效上下得功夫一點不少,沒有對比的話,這片的效果已經足夠震撼了,魔幻迷離的效果很驚人。但是在《雙子殺手》的映襯下,簡直不是一個時代的產品。

看《雙子殺手》,那感覺,就如劇中人就在自己身邊,在跟著威爾·史密斯去經歷他所經歷的那些驚險事,感覺是自己在冒險,真實性過於突出,身臨其境。

李安在創新,而且是一路狂奔,全世界只有他一個人在120幀的道路上堅持著做實踐。但是,市場沒有給他回報,而是狠狠地摑了他一巴掌。《雙子殺手》撲街了,撲到令人心痛。而且,是在《比利·林恩的中場休息》之後,再一次的撲街。臉,真的好痛。

究其根源,在於劇本。《雙子殺手》的劇本,早在20年前就寫好了,在世界上第一例克隆生物“多莉羊”誕生的時候就寫好了。如果這部片在那個時候被拍出了,一定是一部票房大賣的作品。迎合了熱點,對克隆技術做出了前瞻性的刻畫,會非常有看點。但是,20年過去,世界的變化太大了,科學的發展也是跨越性的,大家對於克隆技術早就不再陌生,也不再恐懼。這樣,就使得寫於20年前的劇本顯得過時了,力度大大減弱了。未拍已先輸一籌,可是,李安還是選擇去拍,結果,高清的呈現效果也沒法改變故事陳舊的事實。最終,就撲街了,而且撲的很慘。

《比利·林恩的中場休息》已經撲過一次,《雙子殺手》再撲一次。資本市場是殘酷的,真的為《馬尼拉之戰》捏了一把汗,不知道還會有人為李安的心血買單嗎?李安表示如果有募到錢,他還將繼續拍攝120幀制式的影片,估計他的這個表示就已經嚇住了大多數投資者了。

其實,不要說120幀,就連彼得大帝48幀拍攝的《霍位元人》,在市場上的反響都不如預期。也沒有很多導演跟進。孤獨的李安,就像堂·吉訶德一樣,在獨自與風車在做決鬥。落寞如西洋下的武士,一個人的獨舞,無人關注之下,寂寥的讓人心酸。

話說回來,整個華語圈,像李安這個年齡段的人,不要說創新,即便是依舊保持著旺盛創作能力的導演,也沒有幾個了。屈指數一數,也就李安、徐克、張藝謀、馮小剛幾個了,至於陳凱歌、杜琪峰、爾冬升,則屬於有一搭沒一搭的,而且水準也忽上忽下。

李安、徐克、張藝謀、馮小剛幾個比起來,也只有李安在繼續進步,持續探索電影新知。徐克,曾經是電影美學的開創者,是引導新風的大將。但自《龍門飛甲》之後,基本上都在重複自己了,新技術的應有上,也限於應用,有就拿來,自己創新的事,基本上已經沒有了。張藝謀野獸如此,創新能力近乎枯竭,只是在努力拍好作品而已,但實際上他早已不是票房呼風喚雨的人了。而馮小剛,從來都是一個講故事的人,對行業探索原本就沒有多少。

說起李安,翻看一下他的履歷,發現其實他的作品並不多。早年在臺灣,他只拍了一個“家庭三部曲”,就建立了自己在話語圈的地位,這是自1992年到1994年三年間完成的。這三部電影,李安有意識地聚焦於東方傳統文化中的“家庭”,圍繞家庭成員,構建起了展示一個東方社會的末端體系的文化結構。這個起點,非常高。

然後就到了美國,1995年就拍出了《理智與情感》,談不上有多好,但絕對不差,憑藉於此,一下就在好萊塢站穩了腳跟。緊接著於1997年拍出了《冰風暴》,徹底讓美國電影屆意識到了他的存在。就此擁有了鮮明的個人風格。

到了2000年,李安就拍出了石破天驚的《臥虎藏龍》,徹底奠定了他的大導地位。在本部片中,他用普世價值講了一個很傳統的中國故事,讓中國的武俠推向了世界,讓老外看起來也能夠一眼看懂。現在我們都說《臥虎藏龍》是傑作,當初可不是這樣的,那時候的華語評論界都在罵李安,說他媚俗,在討好西方人。實際上他是架起了一道橋樑,進而讓中西文化之間能夠進行溝通對話。之前,基本上華語片在自己玩,不願意也沒有實力去面對西方觀眾的評價。李安則打通了這個壁壘,讓武俠誰都能看懂,這個功勞是非常大的。至於後來大陸跟風興起的古裝潮,都是隻有其形,沒有觸及到根本。

不過,《臥虎藏龍》之後,李安第一次摔了一個大跟頭,就是《綠巨人》。那時候還沒有漫威宇宙這一說,如何將漫畫人物影視化還是個難題。當時的市場反應上,《綠巨人》這類動漫改編的影片,就應該是一頓猛打猛砸,是B級片那種型別。當時的《懲罰者》《刀鋒戰士》基本上都是這個路數。結果,李安非常文藝化地拍出了他的《綠巨人》,憤怒的浩克如何打砸不是重點,對父親的追問才是核心。這種設定,其實是漫威目前正在努力尋找的風格,漫威高層一直在讓漫威落地,讓動漫人物腳踏實地地擁有七情六慾,而不是虛無縹緲的漫畫形象。李安過早地進行了探索,結果為時代所不容,在當時的票房與口碑上雙輸。李安在創新,但是市場不認可,這是他的第一次。其實,這個結果與目前的局勢如出一轍,就是李安太過於超前了,市場一時還接受不了。區別僅僅是《綠巨人》的超前在於故事層面,是創造理念的超前,而《雙子殺手》的超前是創作技術的超前。

對李安來說,《臥虎藏龍》只是一次嘗試,《綠巨人》走心的劇情也沒有結束,等到《斷背山》,就成了一次集中突破。這部片裡,無論是山河原野,還是人物塑造,感情的走向,都臻於完美。而且,這一次,又一次走在了社會的前面。《斷背山》對同性戀情的展示與歌頌,在當時還為保守型的社會結構所不容,之後才蔚為大觀。《斷背山》過去多年之後,才出現了《月光男孩》這樣的作品,而且論完整度論經典性,後者都不如《斷背山》。李安一直在以超前的電影世界所吸引,並引領電影與社會的發展變化。他總是有意無意地跑在社會的前面,故事講的好,就能夠被接受並贏得讚譽,故事稍微差點,就迎來唾沫。說到底,世界是庸俗的,但李安拒絕媚俗,一直在努力做自己。這樣,很難。

《色·戒》是李安對華語電影的一次回望,表現上不失不過。在華語電影上,肯定是新的突破,而且是大突破,就世界範圍內則沒那麼顯眼。接下來的《伍德斯托克》也是如此,後來淪為的就有些無聲無息。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又一次讓李安成了神一樣的存在。這一次,無論是故事,還是拍攝技術,都臻於完美,全面完成了升級。大家震撼於片中的太平洋,是如此的美,尤其是鯨魚滑過天空,在電影院裡的人全部都驚呆了。覺得這是《阿凡達》之後最完美的視覺作品。

李安明顯受到了《少年派》成功的激勵,於是在接下來的《比利林恩的中場休息》與《雙子殺手》中,都在攝影技術上下了功夫。而在走心的劇情上,則做出了讓步,這一點,則為他帶來了巨大的傷害。大家看電影,無疑都衝著精彩的故事與精美的畫面來的。結果,只有畫面,故事不夠打動人,最終被罵的狗血淋頭。市場是勢利的,永遠只想看光鮮亮麗的一面,拒絕平庸。這讓李安這種大神一樣的大導,都無力侍候。

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慶幸我們在這個時代,能夠擁有李安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當然,也希望李安能夠找到完美的劇本,在呈現視覺的同時,不要忘了好故事的存在。

《馬尼拉之戰》,已經迫不及待地想看了。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杜海濤為愛減肥成功,現在顏值飆升,被導演看中擔任男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