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一檔訪談類節目錄制間隙。

作為主導者的採訪人,把導演拉到路邊。

採訪人:如果你們也拿我當一個人,我就要告訴你們,我不錄這期節目,就是不願意跟他相處。

導演是一個染著粉紅頭髮的姑娘,她此時不得不安慰看上去炸毛了的採訪人。

導演:他其實並沒有惡意,也並沒有說把自己凌駕到什麼高度。

採訪人:他是沒有惡意?噢,天吶。

導演趕緊打斷:是沒有,你不要理解為…

話沒說完,又被採訪人打斷了:誒我能煩一個人嗎?我不能。

導演:你可以煩他。

採訪人:那就完了,那就崩聊了。

這個場面,真實出現在一檔中國產綜藝中。

由於這種場景的不多見,以及對那個“他”的好奇,梗主把這一期看完了——

《僅三天可見》

當得知那個“他”是於正之後,梗主考慮過到底還要不要寫這一篇推文。

不為其他的,於正的路人緣,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比郭敬明還要差。

路人們對一個印象很差的明星,是沒有太大興趣的。

大家往往更想知道一個好人有沒有做過壞事,並不想知道一個壞人是否也有閃光點。

而面對一個“罵他是政治正確”的明星時,很多微小的動作,都可能被福斯解讀為洗白。

當然在看之前,梗主就知道《僅三天可見》不會只是一個給爭議嘉賓洗白的節目。

看過之後,更確定了這一點。

可能沒有太深入,但這一期一個小時多一點的節目,確實給觀眾呈現出了於正他的世界是怎樣運轉的。

解答了大部分人心中對於“為什麼”的疑慮。

餘徵(原名)為什麼成為了於正?

這期節目,給觀眾描述了一個開放、敏感、真實的人,和一個邏輯自洽、完全活在自我認知體系裡的人的相處模式變化。

前者就是採訪人姜思達,後者就是被採訪者於正。

節目一開始,採訪人姜思達對待於正並不是本文開頭描述的那個態度。

細心的姜思達在來到於正劇組的時候,細心的帶上了兩大摞奶茶。

並且親切尊敬的稱呼於正為:於正老師。

兩人見面之後,親切的打招呼、互相寒暄、開些小玩笑之類的都是非常正常的朋友聊天。

於正也會像一個領導一樣,和各個演員、製片來對接工作中的事務。

到這裡,姜思達腦海裡有了第一個問題:

鏡頭之下,到底有沒有真實?此刻的於正,到底是鏡頭之下的於正,還是真正的於正?

到這裡,於正給觀眾和姜思達的印象,和他平時出現在媒體上和自己的社交賬號上的人設是差不多的——

強勢,控制慾強,表達欲強。

只要是和工作相關的,於正走到哪裡,一定就是圈子的中心,所有的目光都會打到這裡。

不過,很快姜思達就第一次觸碰到了於正自帶的芒刺。

劇組攝製間隙,幾個人一起吃飯。

於正給姜思達遞過來兩碗飯,隨口一句:

你可以吃兩碗,你胖和瘦都差不多。

這一句話,只是發生在採訪第一天的剛接觸不久。

意思是,這個對話並不是在兩人已經熟稔之後發生的。

只是在了解不久後,就直接拿出當前“胖瘦”,這個當前社交場合的忌諱話題來開涮對方。

這是一個妥妥的越界行為,姜思達翻了一個白眼之後,也明確表達了自己被冒犯到的不滿。

我們只不過見第二面而已。

在姜思達表達不滿之後,於正也回覆了一個“是是是”。

這句“是是是”,並不是他get到了自己越界行為的迴應,而只是一句形成習慣的隨口而出。

因為,他的下一句話,又在繼續冒犯姜思達。

“我跟你說一個實話,我是一個編劇製作人,我見過好看的太多了;

也許,你在普通人眼裡還可以。”

評判完別人的體重,再來評判別人的外貌。

順手又回到工作,讓身邊的一個演員來演一下姜思達。

這一下直接讓整個空間內的氣氛尷尬到了極點,就好像是過年吃飯,突然被一個親戚cue到起來表演一個節目一樣…

這個演員可能熟悉了於正的這一套,但姜思達再次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你這讓我們兩個人都很尷尬。

你看,這還只是吃一個飯,都能被於正吃成了這樣。

之後的正式訪談不得上天了?

事實證明,之後的訪談還真就是這次吃飯的2.0版。

說是要一起出來聊會兒,結果於正從頭到尾都是拿著手機,或者低頭髮資訊,或是抬頭打電話。

這個鏡頭,梗主覺得把兩人的第一階段的訪談描繪得十分生動。

其實到這裡,姜思達應該已經能夠意識到了,於正他並不針對他或者任何人,他本人與世界相處的模式就是如此。

不管是對他,還是對身邊的演員,或者是合作方。

於正對任何問題,都是以一個最不拐彎抹角的方式、最見血的方式把問題提出來。

隨手給大家截幾個圖。

再加上,於正在日常中表現出來的,習慣以“我……”作為一次談話的開頭;

並且,他的那句讓人不舒服的口頭禪:“你聽懂了嗎?”

姜思達應該已經知道了於正的為人邏輯——

這是一個本我中心、控制慾強、邏輯自洽的人。

問題是,他的這一套邏輯自洽,對其他人來說,是存在冒犯和攻擊的。

就像開頭對一個剛見面的姜思達所說所做的那樣。

又因為邏輯自洽,他對自己冒犯到了別人這一點,又是不自知的。

這就造成了——我讓你感到尷尬,你不爽了,我卻不知道你為什麼不爽。

生活在自己的認知和邏輯構建成的世界裡的於正,鐵定的認為自己所認定的一切,自己的這個世界,就是真理。

因此他不會擔心自己表露出憤怒的一面,甚至他根本不會覺得自己在向外表現憤怒,他只會覺得這是我的世界裡的正常邏輯——

你有不對,我就表達出來,然後你去解決,就完事了。

這期節目的前三分之一是非常飽滿,且有力量感的。

儘管很多人在之前就通過媒體和於正的個人賬號,知道了這大概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但像這樣直觀的介入另一個人的生活,窺探他的狀態,還是不一樣的。

接下兩人去喝茶吃飯的一個鏡頭,也可以說是一個縮影了。

於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和外人交談,而自己的隨口一句話,再次的對姜思達進行了攻擊。

姜思達深吸了一口氣,十分無可奈何的感覺。

馬上,姜思達問出了自己關鍵問題:你是否在意身邊的人快不快樂。

於正先是脫口而出了:不在意。

而後又換了一種說法:我在意他們快不快樂,但他們快不快樂影響不了我。

後面這句話,其實又從側面看出了一個問題——

前面說於正有一套自我的認知和邏輯體系,現在看來,於正對這個體系甚至自知的。

並在他還在利用這個體系來進行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就從這一點上來看,於正是一個十分透徹的聰明人。

其他的比如郭敬明也屬於此類。

不過,姜思達作為主持人、採訪人,一直被於正這樣一個人不停的冒犯、攻擊,

況且他本身還是一個十分敏感的人,自然會有受不了的時候。

這也就出現了開頭對導演爆發的那一幕。

姜思達開始試圖從於正的自我世界中窺探出他的弱點,他的自卑和不足。

從一檔真人訪談的節目角度來出發,這肯定是對的。

那之後,姜思達有沒有抓住於正的弱點呢?

看來是沒有的。

到於正家中拜訪,和於正一起去遊樂園玩,展現出來的內容還是在重複前十幾分鍾。

之後,就到了兩人面對面對坐著的收尾階段了。

這個階段的談話就更沒意思了,只剩下了商業互吹。

接下來,姜思達問了於正一個問題,讓他在讓全世界所有人開心1分鐘,和自己剩下的作品口碑爆棚中選一個。

結果於正選擇了後者…

儘管這是一個比較抽象和理想化的問題,但這個答案也太政治正確和無聊了一點。

其實梗主也沒指望能繼續深挖出什麼東西了。

即便是節目到這裡為止,也甩出了其他很多不痛不癢的國綜幾條街。

就像於正並不在乎身邊人開不開心一樣,他也並不會在乎像梗主這樣的小屁民怎麼評價他。

不過,讓我好奇的是。

為什麼於正說到自己的抄襲作品時,能如此理直氣壯呢?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十年後《魔幻手機》演員現狀:女二人設崩塌,淪為十八線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