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感情戲上熱搜,吳京曾建議不要跟章子怡談戀愛
演員都是好演員,演技統統都過關,從吳京、張譯到井柏然,都做得很好了!
萬眾矚目的《攀登者》點映,口碑並不是很理想,導演李仁港對整體把控力不足,問題比較突出,過於平鋪直敘的前半段,猶如記流水賬,沒有把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意義和難度展現的特別清晰。
當然,最受爭議的還是感情戲了!電影中,加入了兩對半的愛情戲!
一是吳京和章子怡的“父母愛情”式的戀愛觀,第二就是井柏然和黑牡丹曲尼次仁的初戀戲份,第三還有一段遮遮掩掩的故事:胡歌和何琳因為感情線夠多了,給剪輯掉了!
所以,你會看到電影中,胡歌和何琳的關係似近非遠,似遠又近。
試想一下,在一部攀登珠穆朗瑪峰的近似於“紀實”的電影中,加入這麼多感情戲,將會是一種多麼糟糕的設計。
這遠遠的偏離了觀眾的期待值,也偏離了在1960年和1975年中國兩次登上珠峰的現實意義: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在積貧積弱的情況下,中國人展示的不屈不撓的精神!
這些一旦被感情戲貫穿始終,電影與歷史就變得面目全非起來!
對於這樣的設計,主演吳京是極力反對的,吳京從一開始就建議不要感情戲,但是給否決了。吳京只好退而求其次,於是跟導演組多次強調,爬山不要緊,能不能改一改?讓章子怡不要和他談戀愛 ,哪怕變成前妻也好,或者讓章子怡去跟張譯談戀愛。
但是這些都沒有被採納,其實作為前妻設定如果成功的話,難保不會成為神來之筆,前妻這個概念,包含了更多的愛情、親情在裡面,觀眾的接受度會更高一些,但現在說這些都晚了!
接這部戲的時候,吳京還是非常慎重的,畢竟他是武行出身,不是正規的電影學院出來的,所以聽說對手戲是張譯、章子怡的時候,還是有些擔心的,但系自己的文戲不過關。
不過從電影中吳京章子怡在鍋爐房的一段戲看,吳京這個非專業演員的演技,絲毫不輸章子怡,尤其是生氣扔掉鐵鍬的片段,簡直是影帝級的表現,特別打動人心。
嚴格來說,吳京這樣的演員屬於體驗派,更加懂得生活、人物,所以才會更加真實,電影中的形象,也就更加立體。
而導演李仁港並沒有塑造群像的能力,所以,你會看到除了吳京、張譯兩個主演外,其他人物都過於臉譜化了!
章子怡的徐纓形象也比較扁平,圖書館裡的學生、出國留學的氣象學家、對愛情有疑惑的女人,對愛情幡然醒悟的女性,這一個個標籤幾乎是完全孤立的。
曲尼次仁的黑牡丹就更加的臉譜化了,要知道黑牡丹對應的是唯一一位第一次從北坡登上珠峰的女性——潘多,登山隊副隊長!當時的登山運動員潘多已經37歲,骨膜炎等疾病纏身。最難的是潘多還擁有3個孩子,最小的是正在哺乳期,才六個月大的小女兒……
在這樣的情況下,受領任務登山,難度可想而知!
單從這方面,黑牡丹完全可以塑造一個富有崇高精神、無畏無懼的獨立女性,就像吳京《戰狼》中的女性一樣。
但很可惜,電影裡的黑牡丹,無腦戀愛,除了拖後腿,就是觸發各種偶然無腦事件,完全是典型的“無腦分子”,女性完全淪為了9個登山運動員裡的陪襯,失去了應有的意義!
《攀登者》本質上應該是一部具有不同登山意義的電影,但因為大量感情戲,尤其是愛情戲的加入,導致變得不倫不類,感情戲不是不可以加,而是要加入的有意義。
在珠峰難度最大的第二臺階處,在即將衝頂的時刻,李仁港讓吳京和章子怡來一段生離死別,還有那些只知道鬼哭狼嚎的其他氣象學家,想不明白,這些設定,除了擾亂登山運動員的心理外,還有什麼其他作用!
第二臺階的難度被號稱不可超越,相對高度約三十米,平均坡度在六、七十度左右,大家可以想一下,比電影中呈現的還要危險和艱難。在這個節骨眼上談戀愛……無異於是把《攀登者》變成抗日神劇。
明白了這些背後的東西,也就不難理解《攀登者》感情戲為什麼會有爭議,為什麼會上熱搜了!
-
1 #
-
2 #
連花絮裡,吳京那句幾億人吃就想著吃飯,那這個民族還有什麼希望,這句這麼燃的臺詞都刪了,哎。爛片導演。
-
3 #
像這種專業題材的電影完全沒必要加入感情戲。
-
4 #
為了襯托關鍵時刻的緊張氣氛,導演都會在關鍵時刻安排一些掉鏈子的狗血劇情,這種電影比比皆是,其實觀眾已經很疲勞了。大家還記得為了撿一個重要的物件最危險的時候又跑回去拿最後死掉的劇情嗎?
-
5 #
加重戲份應該在訓練和團隊合作上 可惜
-
6 #
好豆,老多人霸道厭說成吳京。。。
-
7 #
對對對。苗頭不對,趕緊甩鍋。
-
8 #
其實我們也不是要求不能有感情,但是在珠峰這麼高這麼危險的地方弄感情戲,我覺得真的是對老一輩登山家的侮辱。我覺得徐纓完全可以放到方五洲登山回來,再安排兩個人重聚,那樣也不會顯得很尬
-
9 #
看了電影有感情戲挺好的這樣人物更有血有肉?這也能噴?簡直腦洞大開
-
10 #
看就完了!哪部電影沒點瑕疵!最起碼這部影片,讓你了解了當年的歷史。
-
11 #
剛看過這個電影,說實話,這麼多的感情戲有點不適合,5分只能打4分
-
12 #
一部電影過多描述愛情的基本上都是撲街!
說的很對,資本捆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