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郭敬明的作品向來是“越罵越紅”,《晴雅集》也是如此。

截至目前,影片票房已超1.5億,但國內兩大購票平臺評分均從9.2跌至8.7,豆瓣則下滑至5.1分。

原著作為夢枕貘的代表作,忠實擁躉不在少數。但對《晴雅集》不滿的觀眾,不止是因為影版對原著的魔改。

《晴雅集》上映前,滿滿都是燒錢味道的特效場面,曾讓不少人對影片充滿期待,以為郭敬明這次將一洗過往差評,讓人刮目相看。但看到正片才發現,最好看的,都已經在預告片裡了。

而除了屠楠的美術、黃薇的造型設計、川井憲次的音樂外,影片從故事到敘事,無一不在拖後腿。

你以為是“大片”,但除了開頭和結尾,全程都在客棧般的“司天監”裡轉悠。除了晴明、博雅、公主和鶴守月、阿瀧幾個主要角色,跑龍套的都見不到幾個。

你以為影片細節考究,卻發現完全誇不出口。晴明見公主推門就進,隨意的就像我們串好友的門子;公主身邊連個隨從侍衛都沒有,晴明祛除“纏念”時,跟博雅搞出了那麼大動靜,始終沒有人出現過。

動作設計像跳舞,還時不時來個慢鏡頭;鏡頭總往臉上懟,人物說話像開了2倍慢速,但凡說話快一點,半個小時也就可以結局了……

連角色安排,也是個“騙局”。

既然是《晴雅集》,影片的主角理所應當是趙又廷的“晴明”、鄧倫的“博雅”。但是郭敬明雖然保留了晴明和博雅的知己好友關係,卻並沒有給這兩個角色更多的展示機會。

無論是趙又廷還是鄧倫,都被困在郭敬明編織好的“籠”中,像被操控的機器人。他們所有的互動都是僵硬的套路,還被安排用尷尬的方式互“撩”。

雖然有很多人萌這對CP,但並不等於要鄧倫拿“女主劇本”。《晴雅集》中的鄧倫,幾乎時時都在走“女主”設定,換到偶像言情劇裡也完全成立。

可是汪鐸,就是另一種待遇。

雖然從“番位”來看汪鐸是“男三”,但在排番這種事物出現前,正一、反一才是正確開啟方式。

按照這種方式,汪鐸就是“反一”。很多時候,“反一”的戲份並不會弱於“正一”,甚至比“正一”更出彩。

《晴雅集》中由汪鐸飾演的賀茂忠行、鶴守月就是如此。

賀茂忠行是晴明的師父,曾經與公主芳月相戀。發現公主動情後,賀茂忠行即遠離天都。但為了守護心上人,他將自己對公主的情意剝離出來,製造了式神鶴守月。

也就是說,鶴守月就是賀茂忠行對公主的感情執念。因為賀茂忠行要他“永遠守護”,他就困縛在“永遠”之中,想要獲取禍蛇的永生力量。

痴情、守護,都是郭敬明的受眾群體最“吃”的設定。而不管是賀茂忠行還是鶴守月,都是符合這個設定的討喜角色。

那比痴情、守護還要討喜的設定是什麼?是“世界和你之間,我選擇你”。

賀茂忠行為了公主,選擇了自我放逐。但情深不改,至死依然守住了公主的秘密。

鶴守月為了公主而黑化,成了片中的終極反派。天下算什麼,黎民算什麼,只要能讓你獲得自由,我寧願生靈塗炭。

郭敬明藉由賀茂忠行和鶴守月兩個角色,將痴情、守護、反派魅力都加諸在了汪鐸身上,讓他成為片中人設最出彩的角色。

除了人設外,還要足夠“威”。所以,郭敬明又讓汪鐸的“鶴守月”在結局時與禍蛇合體,以一敵眾,而且穩居上風。

而慘遭“工具化”的不止是趙又廷和鄧倫,還有飾演“阿瀧”的春夏,甚至包括公主芳月。

“阿瀧”這個角色,是續集《瀧夜曲》的主角。

在《陰陽師:瀧夜叉姬》中,她是帶著復仇使命,想要復活亡父的反臣之女,駕著巨型蜘蛛出行,身旁有異人隨行。

或許是“蜘蛛”這個設定,到了《晴雅集》中,郭敬明給她安排了“玩蠱”技能。說話陰陽怪氣,除了被拿來推動了兩次劇情,就被安排領了盒飯,草率退場,又在彩蛋裡被複活。

芳月的身上,除了“八百比丘尼”這個原型人物,還融合了武則天、太平公主。

可即便已經是“強強”合體,除了出場時“高貴、強勢”了一下,其餘時候都在哀怨、傷痛,整一個“怨婦”形象。郭敬明自己加給她的“女皇”、“玩弄權術”設定,都被撇得無影無蹤。

這個角色在片中的全部作用,就是被拿去襯托汪鐸那兩個角色的深情。

概括來說,從男主趙又廷到男二鄧倫,從女主王子文到女配春夏,他們飾演的角色都在為賀茂忠行和鶴守月服務。

難怪有網友稱《晴雅集》應該叫“鶴守月傳奇”,指汪鐸才是片中的“皇”。

誰看了,不說一句是“真愛”?

41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許志安鄭秀文曬豪宅,床頭玄關歐洲油畫,億萬豪宅盡顯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