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拆彈專家》,過去三年了,餘威還在。

《拆彈專家2》的上映,對我來說,充滿期待。

可惜,導演用力太猛,讓這份期待最終裹上了一層遺憾。

先說優點:

01 演員們的演技無可挑剔

本片雖然是《拆彈專家》系列的第二部,但內容情節都獨立於第一部。對於看過第一部的觀眾來說,非常友好。

劉德華在第一部裡,是一位英雄。

他積極進取,熱愛工作。

哪怕因為工作耽誤了愛情,他寧願換女朋友,也不願意換工作。

這一對工作的熱情,延續到了第二部。

第一部中的女友是宋佳飾演的小學老師。她愛著潘乘風,更愛個人的未來。

在這裡一部裡面,潘乘風終於遇到了一位能理解自己工作的女友。

倪妮扮演的警察女友,對傷病中的潘乘風不離不棄。可是潘乘風卻只能用“下輩子我再去找你”的承諾堅守愛情。

影片的節奏很快,給劉德華和倪妮兩人單獨相處的戲份有限。但是他倆在有限的戲份裡,依然能讓觀眾感受到真情,而不是為了煽情而無病呻吟。

劉青雲飾演劉德華的好兄弟。

在港片裡,兄弟情是個永恆的,被導演所青睞的素材。

這部片子裡,劉青雲飾演的兄弟,與潘乘風在工作中出生入死,共同進退。

劉青雲作為資深影帝,同樣沒讓觀眾失望。當然,他不太可能讓觀眾失望。

影片中沒有過多交待兩人的過往經歷。大約因為兄弟是劉青雲,那些過往的交待才變得沒所謂。

當他被歹徒命中目標時,相信不少觀眾都貢獻了眼淚。

他們的兄弟情,和他對工作的熱情,喚起了潘乘風潛伏在內心的正義感。

這才讓已無警察職責的潘乘風,依然願意為了拯救人民而自我奉獻。

劉德華飾演的番乘風,作為影片的絕對主角,在兩個小時內完成了,從“英勇的警察”到“復仇者,”再回歸到“為正義而奉獻自己的普通人”的信念上的轉變。

比起演技,更讓人吃驚的是,年過五十的劉德華的好體能。

片中有大段的酷跑,和高空跳躍,以及打鬥。

哪怕是把那些可能由替身完成的後背除開,正面硬剛的鏡頭也讓人替他捏了一把汗。

我想,也許作為普通人的劉德華辦不到。但他一旦成為番乘風,便無所不能了吧。

所以,劉德華、倪妮、劉青雲這三位,在影片中挑起的這根大梁,無所挑剔。

警隊的配角,仍是第一部裡的一干人。他們由於戲份有限,且與主角情感交集較少,在影片中發揮的空間不大。

目前看來是按部就班,無所謂功過好壞。

02特效真實可信

本片需要給做特效的人員加雞腿。

影片一開頭,就用一顆蘑菇雲,秀了一把技能水平。

接下來的炸彈,從定時炸彈爆炸,到核彈在海里起爆,誰也沒真過真正的類似場景。

但是特效,讓我身臨其境。

核彈在海里爆炸,揎起的海浪漫過海岸線,向市中心撲來。

這一震撼的場景,直到看完影片走出影院,還一直在腦海中盤旋。

本片從頭炸到尾。番乘風在大廈裡引爆定時炸彈那一段,更是爆點無。直到影片看完,相信觀眾也分不清哪些是真正的爆破點,哪些用上了特效。

特效除了數碼特殊,爆破特效,還有打鬥的設計。

番乘風失去右腿以後,不管是作為歹徒與警察鬥志鬥勇,還是在醫院作為失憶患者逃出醫院,其單腳打鬥的場景,既精彩,也能另人信服。

到影片結束後,以至於我媽問我:演員劉德華是不是真腿斷了,人家才找他演啊?

可見,哪怕對劉德華熟悉的觀眾,也被那隻殘肢騙了。

特效在電影中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

演員好,特效好,還得情節設計得好,能將他們串得起來。

03情節緊湊無尿點

在主線上,導演做得不錯。

開篇,地鐵站爆炸,升騰的蘑菇雲,拽住了觀眾的心。

好在,那隻結果前置。並且是後面情節的延續下,最壞的一種結果。

但懸疑,已經從這裡開始了。

在謎底揭開前,編劇和導演一次次設定懸疑和反轉,帶領著觀眾猜謎。

比如:番乘風這麼一位有正義感的警察,會故意去炸的嗎?他失憶後,會被警察冤枉嗎?他真是臥底?他既然不是臥底,也不至於變得這麼壞吧?

導演一次次地引導觀眾提出問題,一次次又讓觀眾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樣啊!

影片中,番乘風有過四次身份轉變。

當警察時,他是正義的化身;當殺手時,他心狠手辣;作為一個失憶者,他彷徨果決;身為臥底時,他猶疑敏感;得知真相後,又重新找到了自我。

導演讓番乘風南轅北轍後,畫了個圓,又迴歸了本性。

這其中經歷的事,以及心理變化,都要在短短的120分鐘內讓觀眾感同身受。在主線上,導演做到了。

導演讓整個故事結構緊湊,以至於連多餘的一句對話都沒有。

但,不足之處,也顯而易見。

04 各種元素的堆積,讓影片的結構雜亂無章

從影片看得出來,導演邱禮濤是個熱情,而有野心的人。

他就像一個熱情的好廚師,急於把所有最好的手藝獻給觀眾。

可惜,他過猶不及地把那些上好的食材組合在一起,然後烹飪過度了。於是,炫技的成分多過了影片本身的內容。

導演想講一位拆彈專家從正義到邪惡,再從邪惡迴歸一正義的心路歷程。從而得出“善惡一念間”的結論。

但導演不滿足於把這位專家的能力侷限在香港,而是放眼全世界,比美國遠來了核彈,有把片子升級為災難片的企圖。

為了合乎情理,番長風失憶了。

這是愛情片中,慣用於檢驗男女愛情的手段。用來片中來,倒也不算違合。只是這種老梗新用,有種為了續上情節不得不用的觀感。

番長風失憶後,他記得生活中的的日常習慣,卻不再吃精神類藥物。

在他截肢後,吃藥難道不是日常習慣嗎?撞上後,失憶了,反人類的思想,也很快就消失了?這一切僅僅是斷藥後的結果嗎?

導演需要觀眾順著這條線,找到“是”,這一答案。

實際上,對於至少五年來服用精神類藥物的人來說,要停藥也得有方法。

可番長風的藥癮隨著失憶立刻就沒了,並且憑著失憶後,女友和兄弟的講述,他幾乎是馬上、立刻就找回了愛情和兄弟情。

由於這一情節過度不自然,全靠倪妮和劉青雲的演技去填充素材,便有了硬凹造型的嫌疑。

即,這一邏輯上的硬傷撐不起導演有關核爆的宏偉構架。

這一點,有點像王千源和吳彥祖的《除暴》。它題材好,演員好,但情節銜接細節上的問題,全全靠演員的演技彌補。

這讓一部本可以拍得非常好的影片,有了明顯的漏洞。

此外,導演為了多設定懸念,在敘事手法上,頻繁地使用插敘和倒敘。

由於使用次數有點太多,觀眾跟著前一段情節醞釀出的情緒,剛剛醞釀出來,畫面又進入了另外一個情節。

所以,本片本來可以更煽情,可以帶給觀眾做更深刻的思考。可是影片沒有做到。

對比《拆彈專家一》,雖然《一》沒有如此宏大的敘事手法,主角的立場和個性相對簡單,但在有一氣呵成的敘事中,影片有足夠的時間將觀眾的感情拉到高潮。

這就像開店做宣傳。每樣菜都拿出好幾個賣點來宣傳,旁人未必記得住。

不如打出幾個招牌菜,記住招牌菜,便記住了你的店面。

所以,導演肯定是個熱人快腸的人。

導演想在第一部的結構上,尋求變化。

顯然著急了點。

但,“實踐出真知”,如果按第一部的結構去拍攝,也會讓觀眾審美疲勞。

只是,任何的改變都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為了改變而去改變。

電影最終能把觀眾的情緒調動到哪個點,不能不強調邏輯,以及敘事的連貫性。

雖然這部片子對於我來說,有遺憾。但瑕不掩瑜,我對第三部依然懷期待。

不知道對於第三部,導演還會有怎樣的新想法呢?

不過,希望下一部能穩中求變,只要把邏輯關係承接得更順暢,讓敘事結構不要太複雜。相信下一部一定是真正的精品!

32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同樣是明星,同樣是女性,南北差距怎麼這麼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