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我很反對以暴制暴,但是我更反對的是完全不給自己一個鎧甲以保護自己的權利。

曾經,和一位朋友談現在的娛樂圈明星。

他對這些小鮮肉明星特別感冒,認為這些人都是靠著臉蛋,沒有什麼才華,整天享受各種粉絲的支援。

我告訴他,其實這些明星也不是這麼容易做的,至少他們需要承受的是,有許多人每天在他們的社交媒體上留言,並且是大面積的批評性語言,甚至用非常侮辱性的語言在罵他們。

我跟他說,這樣的生活如果讓你過一天,我想你都承受不了,而對他們而言可能是一年365天,甚至可能一連持續好幾年都是在承受這樣的日子。要承受這麼長時間的惡意評論不崩潰,不是隨便哪個普通人能夠做到的。

朋友說,會嗎?

對他們而言每天享受被這麼多人所關注,應該是很開心的一件事情,就被別人說幾句,這樣的“損失”好像微乎其微,何樂而不為呢?

我說,有機會你去切身體驗一番就知道了。

幾天前,因在暑期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中飾演易烊千璽的女助手檀棋一角一炮而紅的熱依扎,做了一件引發高度爭議的事情:她在自己的微博上大量轉發了在自己微博留下惡意或者是讓她感覺不適的評論,俗稱把這些人“掛”出來。

因為被“掛”,在這幾天時間裡,許多支援熱依扎的粉絲,亦或者對於網路暴力非常反感,甚至可能就是看到哪有人潮往哪裡擠的網友,都蜂擁而至,用他們曾經對待熱依扎的方式罵他們、痛斥他們。

他們自己通過私下或者公開的方式不滿,不希望大家這麼對待自己(雖然這是他們過去常常做的事情),直言這些“網路暴力”讓他們受不了,甚至有的人還誇張地表示他們“想到了要自殺”。

我想也許當他們切身經歷這些的時候,才能真正意義上體會到像熱依扎這樣的人,一年365天每天都在承受類似的攻擊,內心會是什麼感受吧。

我看到有不少人對熱依扎這樣的行為表達不滿,因為她的做法好像也是在使用“暴力”,有些人甚至說,這樣做只會讓自己動氣,不如置之不理,亦或者說,對他們寬容大量、以和為貴吧,冤冤相報何時了。

我很反感這樣不分青紅皁白的“勸和”,至少我很支援熱依扎這樣的做法,他這種程度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做法,應該得到保護。

而且,我也鼓勵所有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忘了自己還有類似熱依扎式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權利。

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我們都需要基本自我保護能力

每個人存活一世,除了需要好好地與外界、與人和善相處,也一定不要忘了需要有一個鎧甲,在進退之間,可以武裝自己,具備最基本的自我保護能力。

這是因為,當我們離開只屬於自己的世界,向外界世界進行探索的時候,註定是一個冒險的過程。這個外界,不一定對我們就是友善的,亦或者也許本身是好心,但是也可能會作出實際上對我們並不有利的事情。

有些人會坑害你,你當然是要保護好自己,有些人雖然無心,但是他就是可能會讓你受傷,你當然也需要擁有保護自己的權利。

事實上,作為一個物種,我們天生就具備這種自我保護的能力和意識。只是,在長期的社會化過程中,特別是這些年的教育過於強調“人際和諧”,堅持完全“正面”的論調,反倒是讓不少人忽略或者弱化了本來就有的自我保護鎧甲。

當你感到受傷害的時候,如果什麼都不會做,一點點的反擊都沒有,那個傷害你的人,不會因為你的無動於衷而有所收斂,反過來,他會覺得你根本無所謂,所以他有可能進一步侵犯你,讓你變得更加痛苦。

同時,那些旁觀的人也不會覺得你有什麼實質影響,不太會同情你、幫助你,所以當你不去自我保護的時候,你也不要指望會有電視劇裡常常出現的超人、男主角,能夠充當你的“護花使者”,在你身邊能夠成為你幫手的人,會越來越少。事實上,你會變得孤木難支。

而當你能夠做出一定程度反擊,曾經傷害的人,就會知道這些行為會帶來反彈,可能是不合適的,自己可能“過”了那個界限,可能會適可而止。而那些潛在的幫助者也會接收你發出的“求救訊號”,給予你一些幫助。

因此,熱依扎感受到被這些言論所威脅、所傷害,把他們“掛”出來,告訴大家這些是我不願意、也是我承受不了的,實質是在行使最基本的自我保護能力。

無論如何時候,我們都要尊重這樣的自我保護權利。也要允許自己保有這樣的權利,否則我們會被別人欺負得體無完膚。

二、一個心理健康的人需要釋放自己的攻擊性

攻擊性,聽起來是一個有點駭人的詞,在我們這個提倡和平相處的社會,大概是不見容這樣具有“破壞”意味的詞吧。然而,弗洛伊德把這個詞引入心理學之後,它已經是一個比較中性的,是每個人身上都具備的心理動力之一。

每個人都具備一定的攻擊性。當遭受到別人的攻擊,我們會有一種想要回擊的心理需求。如果一個人完全漠視自己攻擊性需求,他就很容易得抑鬱症。

從心理動力學的角度解釋一個人為何會得抑鬱症,主要就是認為一個人長期壓抑自己內心的攻擊性,沒有辦法以適合的方式予以釋放,所以從而對內攻擊自己,導致了抑鬱。

比如一個人在工作上遭受到了很大的挫折和挫敗,領導罵他,但是他壓抑自己的攻擊性,不斷地忍受外界的攻擊,所以他就不斷地譴責和打擊自己,認為自己很差勁等。再比如,一個人他在家庭環境中長期受到家庭暴力,如果她並不能釋放對這種家庭暴力的攻擊性,她就很容易轉向攻擊自己,認為是自己很無能,所以掙脫不了這種狀態,自然久而久之也就很容易變得抑鬱。

熟悉熱依扎的人,大概都知道,她曾經公開表達過自己是一個重度抑鬱的患者。從這個角度上分析,她可能之前隱藏了大量的攻擊性,當別人侵犯他的時候,他一點都沒有表達,沒有把機會把自己這種攻擊性予以釋放,轉向攻擊了自己。

現在她可以直面他人的攻擊,並且直接予以回擊,當她有勇氣做這樣的事情,實際上她也就釋放了自己的攻擊性。我認為此舉有助於緩解她壓抑已久的心理狀況。有很多路人認為她短時間大量轉發的舉動,超出常態,大概是“瘋了”,特別還和抑鬱症聯絡起來,好像認為是抑鬱症導致的。然而,也許這恰恰是她病情有所好轉的跡象。當一個抑鬱症患者能夠開始向外還擊的時候,她的抑鬱水平其實是下降的。

我並不是鼓勵說要肆無忌憚地隨意攻擊他人,而是說當外界開始攻擊你的時候,你一定要允許自己有機會去釋放這種攻擊性。我不會主動傷害你,但是我也不會任由你糟蹋我。這同樣也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需要具有的品質。

當然,這種“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方式,恐怕是釋放攻擊性比較好的方式之一。

你怎麼對我,我也怎麼對你。很公平。

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可以減少暴力

這種“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身”的方式,無心插柳地達到了一個功能,就是讓這些曾經傷害別人的人,也慢慢學會了什麼叫不能隨便突破底線,從而減少暴力的產生。

有人有心或無意地傷害到了自己,有不少人會告訴我們,你要好好地跟對方講道理。但是,越是會做的人,其實很難講道理,而且架吵三回、沒有是非,到了一個節點,想要通過言講道理,已非最佳時機。

一個人只有當自己能夠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能夠體會別人的感受,才能夠理解自己的所作所為到底意味著什麼,才能夠去體諒別人的不容易。

比如,熱依扎事件中的施害者。不要網路暴力,每個人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是有些人就是忍不住要去做,因為他自己實際上從來沒有經受過同等程度的傷害,並不能真切地明白自己的行為真正的意義。而當他也有此經歷,也能體會到這其中的艱辛,改變起來也就容易得多。

專門研究暴力心理學的作家斯蒂芬 ·平克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為什麼會減少》一書中指出,人類社會從原始時期高度暴力狀態轉向和平時期,暴力逐漸減少很大程度是依賴人類的共情能力的發展,也就是說,人類的文明史,其實也是人類共情能力的進化史。而共情能力培養的一個有效途徑,正是因為我們自己也經歷過類似的事情:因為我曾經痛苦過,所以我能夠體會你的痛苦,因為我也經歷過掙扎,所以你能明白一些你的掙扎。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雖然本質上是為了自衛,但是也在客觀上達到了教育另一方的目的,使得對方能夠通過這個過程學習共情。我相信,除了部分完全沒有情感體驗的人格障礙患者,絕大多數的人還是具有這樣最基本感同身受的能力,當自己有了切身體驗,把自己對別人做的事情同樣經歷了一遍,當能夠明白別人的感受,當然也會基於此止住步伐。

因此,這樣做也是在幫助這些人不再繼續錯誤下去。當然,從更大的格局來看,也有助於把整個社會建設成為能夠站在別人角度考慮問題的共情社會。

當然這麼做,最終受益的也會包括自己。

四、給予適度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我必須指出,我不鼓勵基督山伯爵模式的復仇,更不是要大家以暴制暴。我之所以更推崇熱依扎,是因為她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之身”一大可取之處是在於掌握了很好的尺度。

​首先,熱依扎並沒有採用更為激烈的方式對待傷害她的人,甚至只是採用對比對她造成傷害更低程度的方式,讓對方體會她可能遭受痛苦中的很小一部分(畢竟一個是經年累月遭受攻擊,一個只是非常短的一陣)。當然,這個一小部分,也以足以能夠讓對方體會一下她所處的心境,目的達到,也就足矣。

其次,這種回擊更多是一種言語層面的回擊。並不造成一個人實質、肉體層面的傷害,也沒有對一個人造成其他方面的傷害。比和對方說說道理進了一步,烈度更強,但是遠非其他更加惡毒的做法。可以說,這是一個普遍可以被接受的釋放攻擊性的方式,其實質就是通過言語層面讓對方感受一下自己罷了。

再次,當對方表示道歉,可以說達到了目的,就鳴槍收兵,不再戀戰。我仔細看了熱依扎的微博,發現當對方表達歉意,通過微博做了道歉後,熱依扎甚至會善意地提醒對方,儘快把道歉刪除,這樣可以減少繼續被其他人攻擊。可見她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報復,不是為了享受觀摩對方痛苦所帶來的快感,只是為了自我保護,也為了讓對方能夠有所反思,這種不是“殺紅眼”而是知進退就是一個很棒的做法。

當然,我覺得有些悲哀的是,哪怕熱依扎用這樣的“適度”做了這件事,竟然也受到了不少人的攻擊。

更悲哀的是,如果只有熱依扎一個人,實在是有些杯水車薪。我呼籲有更多的人能夠向熱依扎學習,至少你自己能保有這樣的權利,不讓自己受到傷害。

五、寫在最後

我想起我的一個來訪者。

她曾經經常遭受職場暴力,上司習慣用各種侮辱性的語言對待她,卻不以為意,因為這就是她上司的管理方式,也不僅僅對她一個人,對其他人也是如此。然而,這些語言對她造成的傷害讓她刻骨銘心,以至於她多次抑鬱症發作。

在為她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她鼓足勇氣做了一件事:

有一次,她專門給上司打了一個電話,把上司對她所說的這些話原封不動地還給她,告訴她這些年自己經歷了什麼,有什麼樣的感受。

你猜猜,結果如何?

結果非常令人吃驚。她的上司也覺得自己說的這些話聽起來難受,只是當初自己說出口的時候,自己意識不到會那麼嚴重。

然後,她也批評了自己,並向她表示歉意。

從此之後,至少在面對她的時候,上司非常剋制,非常小心、溫和地說話。

再也沒有曾經讓她心驚肉跳的職場暴力了。

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範例。自此以後,在她的人際關係裡,她也就更加懂得保護自己。原來有很多人可能也會做類似侵犯她的事情,而現在她都能夠予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而現在他生活中這樣的事情會比較少見,而他抑鬱的情況也得到了比較大的轉變。

寫在最後。

我呼籲網際網路創業公司,可以去挖掘一下。現在有很多虛擬技術,能夠讓人身臨其境,我建議,可以藉助這個技術,開發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模式的虛擬技術,不需要熱依扎這樣的人自己親力親為,就可以讓一些缺乏共情能力的人,當他自己對別人做出一些傷害時,能夠反過來體會一下自己做出的事情可能對別人造成的一些傷害和影響。比如網際網路社交媒體,對某些使用者的“懲罰”,與其“禁言”,不妨讓對方通過這樣虛擬技術的考驗。

當然,如果需要代言,我看熱依扎就很合適。

作者 | Arthur Chen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簡介:心理圈稀有性別男顏值高諮詢師,長相年輕、內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銘:惜時惜人。諮詢小時數:3000小時,研究方向:職場心理、婚戀兩性、身心疾病、朋輩心理輔導。近期關注:要事第一、正念減壓、網路時代人際溝通。

編輯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編輯 禾沐

聯絡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郵箱 [email protected]

此文系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原創作品。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絡 [email protected]。一杯咖啡公益心理團隊。2012年在上海出發。組織咖啡心理公益諮詢、公益單身相遇活動、公益心理團體活動、公益心理諮詢師學習活動、心理類科普原創翻譯讀書文章不定期更新。助人自助,用生命影響生命。一杯咖啡,溫暖世界的內心。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楊紫趙麗穎,楊子姍,孟美岐,陳小紜,林彥俊,傍金主的女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