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新和楊玏這對父子,是娛樂圈裡少有的“複製”比較成功的一對父子。在大火劇《三十而已》裡,父子倆同臺飆戲,卻被指買一送一。
楊玏在接受採訪時說過,我沒辦法擺脫父親的光環,但我也看開了,人生路要慢慢走,我只需要踏實地做好我自己,只要不給父親丟臉就行了。
在楊玏心裡父親對他的影響才是彌足珍貴的。
楊玏(兒子篇)
小時候我們家住在人藝大院裡,從小爸爸就很忙,雖然家裡離他工作的地方很近,但我卻很少看到他有休息的時候,有時候為了離他近一點,我也會經常去他工作的地方玩,偶爾也會客串一兩個角色,還挺好玩的。
除了這些,爸爸就很少出現在我的生活裡,當然他偶爾也會陪我騎騎腳踏車什麼的,這些場景屈指可數。但我也不在意,正好我可以和大院裡的夥伴出去瘋玩,反正也沒人管我。
我慢慢長大之後,開始融入學校的生活了,總能看到別的同學的爸爸來接同學放學,但我爸爸卻很少。
那一天,和往常一樣,放學等媽媽過來接我,突然看到不遠處爸爸騎著腳踏車過來了,那一刻我真的好開心。我們倆騎著腳踏車,穿過一條長長的衚衕,在衚衕裡,還看到一位大叔在賣螃蟹 ,他還展示了他的螃蟹有多麼的肥美,滿滿的蟹黃,我饞急了 ,於是爸爸就買了一袋,可是回家開啟之後才發現蟹殼是空的。雖然那天沒吃到好吃的螃蟹,但這一天我卻覺得自己無比幸福。
可是我一點也不懂我的爸爸,我甚至不知道他為什麼不喜歡陪我打球?
這大概是天底下,所有卓越父母的孩子的成長煩惱,人生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做到工作上的卓越,家庭上的時間必然是會縮水的,無論是你是不是從事演員這份工作。
楊玏的煩惱並不是星二代特有的,而是很多孩子的煩惱,這樣的孩子類似野蠻生長,長成什麼樣兒,一般都是天註定。幸運的是楊玏長成了和他父親一樣的人。
楊立新(父親篇)
我的父親在我16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在他去世前的那一段時間裡,我每天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照顧我的父親。
每天放學之後我都會第一時間往家裡趕,每次路過操場,都會看到同學在打球,其實我也很想去打球,但比起父親這些都不算什麼。雖然我和媽媽每天很努力地照顧父親,但依然沒留住他,他還是離開了我們。
但這段記憶和經歷在我的內心深處永遠沒辦法抹去,也可以說是一種痛吧。
我兒子叫楊玏,我很愛他。我和太太還有兒子住在人藝大院裡,那時候我每天都很忙,但是我喜歡這種忙碌,因為我太喜歡演戲了…
我知道因為我的忙碌可能會忽略兒子,所以我儘可能多抽出去時間陪他。有時候我太忙了,就會讓他呆在我工作的地方,陪我演演戲,客串角色,我感覺挺有意思的。
但我知道這些對於他是遠遠不夠,雖然他嘴上不說,但我能感受得到。我最遺憾的事是,楊玏上小學的時候,有一次他興致勃勃的回家要我陪他玩象棋,但我當時因為工作有點焦慮,就三下五除二的把他給贏了,從那以後楊玏再也不玩象棋了,連碰都不碰了。
作為父親,我很失敗,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讓我重新再重複一遍生活的話,他有什麼興趣我肯定會耐心地陪他走下去。
從楊立新的身上,我們會發現父母其實何嘗不知道孩子的煩惱,只是有時候,這就是一種選擇,雖然楊立新表示自己如果重來一次會選擇不一樣的路,但是我看未必。
因為父母的卓越其實對孩子來說也是有好處的,任何事情都是雙面的。楊玏是一個長得很正的孩子,對於這種孩子來說,一位卓越的父親其實是很好的榜樣,那就是他長大以後追趕的目標。
楊立新只要做好自己就好了,他越卓越,楊玏就會越成功。
慢慢長大後的楊玏,不出所料的選擇了戲劇專業,這跟他從小的耳濡目染是分不開的,而且如我所言,他其實在追趕自己的父親。
正是因為離得太遠,才想努力靠得更近。
童年雖然對他來說有一點點遺憾,但父親對他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如今的他,在內心深處,是更期待得到父親的認可的,他說:我父親的作品我基本上全都看過,甚至舞臺上的作品,我看過不下七八、十來遍,所以得到他的認可,才是終極認可,這比外人一萬句誇讚的話都來得重要,這才是最重要的。
因為在同一行業,父子倆更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覺。而楊立新對兒子楊玏也儘量用包容的態度去指導他的職業生涯,他說:他跟我的經歷不一樣,他跟我的成長環境不一樣,我給他選擇的自由度、選擇的餘地更大了,就讓他走自己感興趣的路吧。
一位是努力追趕父親的孩子,一位是包容自己孩子的父親,這樣的父子情義讓人羨慕。
有很多人喜歡用張國立父子和楊立新父子做對比,顯然張國立父子成了負面的典型,但是個人認為大可不必。每一個家庭都有每一個家庭的難處,張國立未必就真的對自己的孩子不管不顧不教,其中難為之事,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張國立對張默的愛,絕對不會比張立新對楊玏的愛少,天下父母心都是一樣的。
楊玏曾經對楊立新說他是一個不太會當父親的人,對此楊立新始終心有遺憾。但是從今天回看過往,楊立新和楊玏都成了觀眾非常認可的實力演員,其實這種遺憾應該得以消散了,用那句經典臺詞形容:“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