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常鋮認為,新加坡的拍戲環境太差、藝人不兼職無法謀生,是導致華語影視產業沒落的原因之一,“我在本地拍戲根本看不到任何前途,全職演員是不可想象的,黃世南(當地演員)都得靠做汽車銷售賺外快維持生計。”事實上的確如此,新加坡演員中除了范文芳、李銘順等少數幾個,並沒有因為那個黃金時期從劇集中享受到紅利。

萬般無奈之下,常鋮只能選擇到中國發展,而他在離開前夕專訪中,針對新傳媒(新加坡唯一影視巨頭)和當地影視圈的惡劣環境發表了一番措辭強烈的指責言論,引發軒然大波,曾經的圈內也好友紛紛割席,有些還站出來指責。

時隔多年,被當地影視圈封殺的常鋮仍不後悔自己的言論,他覺得說的是真話沒必要道歉,“我被很多人罵了,很多演員在我的訪問出來後都抨擊我,但我不怪他們,他們都是領新傳媒、電視臺薪水的,必須站出來說假話,我可以理解他們,他們私底下也沒有對我做出什麼不好的事。”

常鋮當時的說法沒有錯,近些年新加坡的影視環境不僅沒有改善,還在惡化當中,精心製作的劇集失去了海外市場,在本地也越來越不受觀眾的喜愛,藝人們越來越多的靠副業維生。“在新加坡當演員,真的是一種悲哀!演員的收入少就算了,職業壽命也短,多數人到一個年齡段就會被電視臺拋棄,我不想自己有這樣的日子,所以我去了中國,那裡演員可以成為終身職業。”他說。

當被新媒問到,新加坡演員、新加坡華語劇集可否繼續進軍中國時,常鋮直白的表示,以前的確可以,現在則太晚了。“中國的影視製作已經起飛,人才和資金都很充足,新加坡的影視劇、藝人再進來,已經晚了!再者說,新加坡的華語演員大多有口音,中國劇組用起來也麻煩。”對於新加坡影視產業、藝人活動的未來,常鋮持悲觀態度。

小編覺得,常鋮的說法沒有錯,但新加坡華語影視製作的衰落,並不能只歸咎於新傳媒、電視臺的壓榨。事實,新加坡本地的新生代中文能力下降很厲害,華語越來越多的從生活中消失,而外來華人移民投入新加坡影視行業、看新加坡電視的越來越少,這些也使得華語演員出現斷層,華語劇集的觀眾越來越少,導致了整個行業的惡化。

近些年來,新傳媒在劇集拍攝方面越來越謹慎,大手筆的作品越來越少,在這看不到希望的未來裡,新加坡華語演員、華語製作還能撐多久呢?

43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別讓不自信,埋沒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