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翰作為戀愛熱搜體質,前段時間一段侃侃而談的霸總戀愛宣言,又暗搓搓引發了熱搜警告:
“初戀跟我,是她這輩子最大的幸福。”
這話是真是假,沒跟他談過,咱也不知道。
但這番話真的很自信,而自信的人總有種說不出的魅力。哪怕事實並非如此,也能博得更多人關注,獲得更多機會。
只可惜生活中很多人,沒有張翰的條件,甚至連起碼的自信都缺乏。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亞歷山大曾做過一項調查,發現:
生活中,大多數人都容易產生“心理偏盲”的現象。即我們總會抓住自己的缺點,而忽視別人的不完美,所以總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
長此以往,便會失去自信,變得自卑。但其實,大可不必。
1
“烏魚心態”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學生時代,想競選學生幹部。但想想大家不會選自己,就放棄了。可等聽完別人演講,又發現他們講的還不如自己;
公司選題策劃會上,你總是不敢第一個發言,結果等你準備好,會議已宣佈結束;
生活中很多事情,不敢去爭取。最後不是懊悔錯失良機,就是給自己找本來就會失敗的藉口,安慰自己......”
然後我們慢慢變成了人群中最沉默、最容易被忽略的那個。
但其實你很努力,也有至少,不落於他人之後的才華。只是,多數時候,因為“不敢”,錯失了太多展現自己的機會。
這不是偶然,生活中不自信的人有很多,他們總覺得好運不會降臨在自己身上。
這是一種典型的烏魚心態,也是一種“不配得感”的表現。
他們從骨子裡認為自己配不上想要的美好,所以本能的否定了這一可能。因為相比患得患失,大家往往更能接受本就不抱有期待的東西落空。
墨菲定律說:越怕出事,越會出事。
這讓具有烏魚心態的人,更加迷信自己的不配擁有。
但我們忽略了,墨菲定律之所以產生效果,是因為我們過多緊張了某事不好的一面,對於好的地方覺得是僥倖,不好的結果發生時,反而當作了理所當然。
可一件事情,本就包含了好的一面,跟壞的一面。翻到哪面都是50%的機率,這跟配不配沒有必然聯絡。
人生需要未雨綢繆,但杞人憂天就不那麼漂亮了。
太害怕擁有的人,大部分又貪又慫。貪是你的確渴望好東西,慫是好東西又不敢穩穩抓住,盡情享受。
可是,親愛的,自信,是一種心理狀態,更是一種能力,它並不來自於“我比你更好”。而是我相信自己配得上更好的,才能遇見更好的,不是嗎?
2
吸引力法則
所有的不自信其實就是自我評價太低了。
吸引力法則指出:
“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吸引什麼樣的人。”
當你自我感覺良好時,才能吸引更好的東西。
身邊有個姑娘,各方面條件不錯,就是有點微胖。因為這點,她對自己各種不自信。
遇到不錯的物件,從骨子裡就覺得自己配不上人家。
於是各種討好,24小時查崗,一天問男友幾百遍愛不愛她,還會根據對方回訊息的速度來判斷愛有多深......
最後雙方都覺得辛苦,感情也就走向了終結。
這段感情中,誰都無法否認她的用心,可她忽略了一個感情中的大前提:要相信自己有配得上的特質和能力。
兩個人在一起,肯定是因為你身上有一些不錯的特質吸引了對方,完全無需自卑。
這就像天平,雙方都在各自的位置用盡全力。任何一方放輕籌碼,都會導致感情失衡。
且這不是找個安全牌就能解決的,不自信的人無論遇到誰,都會一樣不夠自信,甚至還會加上些許不甘心。
感情是一場兩個人的博弈,誰強都沒看頭,勢均力敵才能完美。
一次訪談中,主持人說,楊超越是上帝給的飯碗,問她有什麼計劃?
她的回答很可愛:
“上帝給了飯碗,就多吃幾口唄。”
但換做不自信的人,肯定會擔心老天會不會隨時收回這個碗,擔心飯裡有毒,把碗砸了怎麼辦。
如果你是這樣的人,就要注意了。
人,特別在感情中,完全無需自卑,也無需因為不自信而去將就。因為一旦將就,標準只會越來越低。如果保持自信,修煉出一個更好的自己,反而能收穫一段更健康的感情。
3
自信是可以培養的
誠然,自信這個東西有些與生俱來,這跟原生家庭有關。
小時候常被家人肯定的孩子,長大後總會更加樂觀積極;常被打擊的孩子,則往往會覺得自己不夠好,也不值得擁有更好的。
好在,自信是可以培養的,即相信自己配得上好的東西,並捕捉細節去印證它。
你覺得自己的感情很失敗,可對方也曾為你做過許多暖心的事;
你覺得自己不被領導重視,然而有些重要的工作領導還是安排給了你......
我們總是這樣,會記住一些不好的事,但對一些好的細節卻視而不見。
可很多事情偏偏就是,認定自己配不上愛情的人,就會把日子過得曲折反覆、悲歡離合;認為自己配不上賺大錢的人,就會把精力用在省錢,然後就窮的很穩定。
老話說:
“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你選擇相信什麼,就會得到什麼。因為相信自己足夠好,本身就是一種高配得感的表現。
同時也不能放棄努力這個大前提,因為相信,努力會變得更加踏實,你也就更能看見希望。
4
記錄美好
培養自信是個慢慢形成慣性思維的過程,可以從一些小事做起,比如每天多記錄一些美好,少掛念一些煩惱。然後讓自己養成配得的習慣。
也要持續在自己能力圈邊界做事,謹慎選擇,選擇後就儘可能做一件成一件,以良好的結果形成正向反饋,不斷強化我行的認知。
更要接受自己偶爾的失誤,承認暫時的失敗。並從失誤和失敗中吸取教訓,做自己喜歡或擅長的事,慢慢積累自信。
等你變得越來越樂觀,生活也會越來越美好。
這種自信的力量,就如同黑夜裡的火焰,焚燒困難,照亮智慧,照亮溫暖,也照亮繼續前行的道路,才不會埋沒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