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肖曉
2020年,所有人都真切得感知到:脫口秀火了。這把火也從夏天燒到了歲末。
昨晚(12月25日),騰訊影片聯合笑果文化首次打造的跨年大事件IP《脫口秀反跨年》上線。開播即收官,但並不影響節目在話題上一路走高,#脫口秀搞跨年有點意思##2020糟心事反轉計劃#引領超30個微博熱搜霸屏,並同時登頂微博綜藝話題榜TOP1。
《脫口秀反跨年》成功打響了2020跨年晚會的第一槍,不僅填補了市場跨年晚會中純粹喜劇晚會的空缺,宣告著騰訊影片正式加入跨年戰場,更重要的是其以跨年晚會為依託,以年度熱議事件和人物調動大眾情緒,輸出態度,再度釋放脫口秀影響力。
今年夏天,《脫口秀大會3》在主流市場上撕開了一道口子:李雪琴、楊笠等脫口秀演員人氣暴漲併成為綜藝、直播、商業的寵兒;不只是笑果文化,多個脫口秀廠牌的線下演出都出現一票難求的盛況;越來越多的明星演員、年輕人開始關注並愛上脫口秀……這也讓騰訊影片的製作團隊在去年短暫燃起又被擱置的“脫口秀晚會”的想法,再度萌芽。
一直以來,騰訊影片在脫口秀領域追求的都不是一檔節目的得失,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積累,而“脫口秀晚會”便是行業井噴式發展下所需要的、與年輕人和現實生活緊密結合的事件IP。
脫口秀與“反跨年”:態度跨年,與自我和解如果以春晚溯源,四十多年的時間裡,文藝匯演型晚會早已根深蒂固,近年來雖在聲光電、舞美做到了極致,但也未曾跳出傳統晚會的框架,當然還有其與生俱來的閤家歡氣質。若以此為參照系,脫口秀似乎與晚會這一概念相去甚遠。
《脫口秀反跨年》是一場由表及裡、全方位的非典型性晚會,“反傳統、反歌舞、反焦慮”,冒犯、與自我和解才是它的底色。
非常聚焦的小舞臺,一個人一個話筒,調動氣氛全憑說話的藝術,《脫口秀反跨年》的大幕就此拉開。“反”的概念不是不認同跨年晚會,而是去改變一般的跨年形式。“我們把歌舞、音樂這些傳統意義上的晚會印象拎出來當對標,讓脫口秀跨年的‘冒犯’更明顯”,邱越解釋道。
與傳統晚會印象做出差異化的同時,節目還以“態度跨年”的方式完成了脫口秀的“冒犯核心”與“跨年”概念的嫁接。
“脫口秀表演是要承載全年的態度表達的,和傳統晚會的歡樂氛圍是不太一樣的”,這是脫口秀行業乃至語言品類節目最獨特的魅力。那麼“反”的是什麼呢?
“再見吧2020的糟心事兒”的主題下,是對當年當下精神的抽象化表達,對映當下大眾的社會情緒。從疫情侵襲、經濟下行的社會難題,到黑天鵝不斷的企業困境,甚至是個人的得失思考,都是脫口秀的主題,嬉笑怒罵或辛辣嘲諷,但也與自我和解。
為了不斷提煉節目的概念、態度——這也是邱越認為《脫口秀反跨年》破冰的關鍵,“花了挺長一段時間”——節目組梳理了全年必不可少的社會話題、事件、當事人、相關人員,並從挑選可以進行脫口秀表演的人員。
相比以楊冪為代表的演員藝人的躍躍欲試,豐富的舞臺經驗也讓他們願意去嘗試脫口秀的表演,素人更多對上臺表演脫口秀持保留態度。“羅翔是花了一些時間來說服的,需要去營造一個跟他的安全感,反覆溝通了很多輪。他不是藝人,完全沒有表演經驗,而冒犯這件事首先自己的內心要有和解和自嘲”。
最終,社會人士陶勇醫生、羅翔,哇唧唧哇創始人龍丹妮,跨界明星張雨綺、楊冪、毛不易,走紅於網路的朱一旦、鍾美美,脫口秀演員王建國、李雪琴,來自社會各界各圈層的年度熱點人物,共同締造了一場脫口秀狂歡,也讓這檔晚會真正突破了圈層壁壘。
至於龍丹妮為何沒有上臺?在邱越看來,“她來了就是一種態度,直面爭議實際上就是與自我和解的狀態“,這也是脫口秀的精神。同理還有電競圈的選手們。
“脫口秀和它的朋友們”,是邱越給到《脫口秀反跨年》的定義:這是一場脫口秀圈子的盛典,是脫口秀愛好者在年底釋放自我、所有人都能參與進來的盛典,不侷限於臺上臺下,當然也不侷限於熒屏內外。
“希望大家一起來種樹”,生態閉環讓脫口秀在平臺紮根?2017年,《吐槽大會》橫空出世,嬉笑怒罵、幽默犀利,也在網際網路平臺上撒下脫口秀的種子,之後的時間裡,各大平臺從未掩飾對脫口秀的偏愛,但也多困於影響力難題一季而終。那麼,脫口秀文化為何能夠在騰訊影片上紮根開花呢?
“其實最早做《吐槽大會》的時候,我們就聊到了整個文化和產業要往哪個方向走的問題。當時我們探討了整個內容的工業鏈條的方式,包括它應該是一種文化,我們要先從文化開始建設,有了頭部內容之後再去帶動普通人的參與,然後要有打基礎的部分。有了這種最初的共識,才能下定決心深耕”,邱越說道。
以此為牽引,不難發現脫口秀在騰訊影片上紮根生長的路徑:《吐槽大會》主攻藝人圈層,藉助影響力出圈;《脫口秀大會》選拔行業新人,為行業供血;《脫口秀反跨年》則是行業積累和逐漸成熟的產物之一,是影響力提升的關鍵性一步。
定位清晰,多專案並進,更重要的是這些節目本身也形成了產業鏈上的閉環:《脫口秀大會》選拔出來的新人,可以走到《吐槽大會》舞臺上,而《脫口秀反跨年》則以覆盤的性質將這些人和事聚集在一起。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
雖然大器晚成,但不可否認《脫口秀大會3》一經爆發迅速席捲市場,為市場輸送了李雪琴、楊笠等一大批優秀的脫口秀演員,而緊貼熱點話題的創作如女性議題、粉絲生態、婚姻話題、“不就是錢嗎”等也都在當時引發了熱議。
這也是邱越眼中脫口秀文化近年來進步的一點:與本土文化的結合更加緊密,品牌調性更加年輕化。“吐槽當下的熱點話題,永遠跟當下的熱點結合在一起,空間是非常大的,事兒是永遠年輕的”。
《脫口秀反跨年》以跨年為依託,將熱點事件、熱點人物做到了極致。“脫口秀其實是給冒犯一個合理化的邏輯,脫口秀的表演內容為什麼讓大家感覺爽,就是變得直接了,這是中國人的人際表達裡非常少出現的,它只有在場子裡面才出現。我們就是要把這個場景做到極致,做成一個事件。”
當然脫口秀晚會有其落地的現實基礎。一方面,多年的持續深耕,脫口秀文化正在深入年輕人群體,市場對這個圈子產生了一定的嚮往感。馬思純、楊冪都是脫口秀綜藝的忠實粉絲。
另一方面,《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兩大IP七檔節目,騰訊影片和笑果文化已然有了一套成熟的製作方法論:無論是對非專業表演脫口秀演員的一對一輔導溝通,還是對文字尺度、冒犯空間的整體把控,都愈發嫻熟。
“楊冪的一對一輔導大概進行了至少三四次。前期最重要的便是幫所有人卸下包袱,去調整她們的心理狀態和表演狀態”,邱越表示。通用的路徑大致是這樣的:從嘉賓本人想要表達的內容,到脫口秀演員幫她調整文字細節表述、把其想要表述的內容變成網路梗,再到去調整她的表演狀態。這並不是一個速成的過程。
從某種角度來看,《脫口秀反跨年》是騰訊影片多年深耕脫口秀文化在歲末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騰訊影片以綜藝節目為牽引的脫口秀生態閉環上一個全新的影響力出口。
真人秀化、勾連綜藝大生態,騰訊影片脫口秀生態的新想象?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脫口秀大會3》的強勢出圈讓市場再度嗅到了脫口秀文化的商機和未來。從各大平臺釋出的2021年綜藝片單不難發現,各種更新更垂直更多元語境下的脫口秀節目正在解鎖中,脫口秀演員也散落在各大綜藝中。
作為脫口秀文化生存發展最重要的網際網路平臺,邱越也帶來了騰訊影片上脫口秀的新想象。現有脫口秀綜藝IP的升級創新已然有序展開,頗具代表性的是即將上線的《吐槽大會5》。
“原來是六七個人圍繞著一個主咖,是單本劇形式;新一季由各界名人和脫口秀演員組成的21位核心藝人,會在一個連續的時期裡去爭奪Talk King,這一過程中他們需要分隊、組隊、選擇主咖,會有更多的空間去呈現演員本身的個人選擇,也會有很多真實的、失控的狀態”,邱越預告節目的升級。
從單本劇到連續劇的發展模式,打破以往觀眾根據嘉賓喜好度追蹤節目的慣性,將觀眾牢牢吸引在節目中;真人秀驅動,也將挖掘脫口秀表演者在舞臺下更多更真實的狀態;各界人士的入局,真人秀賽制的擠壓,都將再度啟用脫口秀演員的創作熱情和創作潛力。——《脫口秀大會3》的成功方法論正在被複制、升級。
鋪陳廣泛、多元素勾連,但騰訊影片關於脫口秀文化的創新升級、創新佈局又是清醒而有界線的。清醒在於兩點:其一,脫口秀的創作壁壘是比較高的,無論是成熟的脫口秀段子編劇,還是成熟的節目研發,都需要時間的錘鍊,也需要到線下演出場所去鍛鍊,這是一個需要成長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
其二,每一個內容都有它的核心圈層,不會被主觀意志所左右。相比市場追逐的全民爆款,在邱越看來,如何與高粘度、高互動、高活躍的核心使用者做心智勾連,才是做一個圈層文化最重要的部分。“我們現在發現核心使用者做透了,反而容易破圈,如果一開始想要的就特別多,反而哪個圈子都不容易打透”。
分工明確、各展所長,是邊界和協力共贏的具象展現。“對於平臺來講,在內容創作裡,我們是不會去改段子內容的,因為編劇本身的能力是非常強的,但是像表達的舒適度、尺度的控制、整個品牌的包裝視覺傳達、對使用者的需求反饋,是我們會思考的比較多的,這樣就形成了良性的迴圈”。
平臺帶來的另一重加持是多種專業團隊的嫁接,拓展圈層文化的增量市場。《脫口秀大會》《吐槽大會》的改版升級中不約而同融入的真人秀元素,便需要整合團隊資源,讓多個團隊各展所長,同時又能夠在其中有所取捨保持平衡。
和脫口秀演員的勾連,則是瞄準了整個綜藝大生態。良好的語言能力和強烈的舞臺表現力,有態度的輸出,脫口秀演員正是當下綜藝市場所需要的人才。“希望脫口秀演員能夠活躍在我們各個平臺、各個IP的內容裡,就像我們選擇出來的偶像團體,也會活躍在我們各個節目裡面,這樣整個生態就串聯起來了”。
脫口秀文化的破圈已然勢不可擋,脫口秀的生態正在建立,沒有人會抗拒有趣的生活,我們也期待騰訊影片在脫口秀領域寫下更多的新故事。而回歸《脫口秀反跨年》本身,跳出其承載的行業意義、圈層文化使命,最重要的還是其中的“跨年”屬性:讓我們一起告別2020的糟心事兒,開啟全新而美好的新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