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喜歡玩微博的朋友都知道,孫儷和鄧超這夫婦倆可都是一對“晒娃狂魔”,兩人都經常會在微博上向大家分享一些關於自己孩子的生活趣事。
孫儷分享了一段孩子的話。
小花妹妹先是說自己在音樂劇中看到了一個比媽媽還漂亮的女演員。
哥哥聽到後,馬上就反駁道“不可能有人比媽媽還漂亮。”
兄妹兩人還因此而吵了一架。
哥哥等等後來又給媽媽寫了封信,內容是媽媽是最漂亮的女人。
孫儷的教育方式確實在很多方面值得學習。
孫儷還專門就此事發過微博:
大意是:“如果孩子出現消極情緒時,他最需要的就是一個溫暖的擁抱,家長需要做的也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和理解問題,而不是在孩子本就煩躁的時候,還去講一些更加令人煩躁的大道理。”
懂得共情,更容易與孩子拉近距離。
而好多家長卻不能明白,他們總是對孩子說出一些比較有傷害性的話語,結果導致親子間的關係越來越遠。
02
葉一茜也發過一個和女兒森蝶的聊天截圖。
葉一茜問女兒看過電影哪吒之後的感受,結果森蝶每一次的回答卻都像是話題終結者一樣,只是簡單的幾個字就算是應付過去了。
很多家長也比較疑惑的是,自己的孩子為什麼就突然不願意和自己對話了呢?
知乎上面有位網友就非常形象的模擬了一番中國式家長和孩子的對話:
“媽媽,看我今天新買這雙鞋的顏色好看嗎”
“你的鞋櫃都要滿了,還買鞋”
“媽媽,看我這個頭像怎麼樣”
“什麼頭像這麼醜,快換了”
“兒子今天都做什麼了”
“啥也沒幹”
“兒子中午吃的什麼啊”
“快餐”
其實,孩子是很願意向別人傾訴的,可是好多家長還沒等孩子把話說完,就強行的打斷,並插入自己的話。
想和父母分享喜悅,結果得到的是批評;想向父母傾訴痛苦,卻得來了嘲諷。
這麼下去,孩子又怎會和家長聊天呢。
03
博主羅套套曾說過自己在高鐵上看到的一幕。
他的對面正好是一家三口,當時他們10歲的兒子剛買回三份便當。
兩人看到兒子買回三份後,有些不高興了,還問兒子為什麼買這麼多。
男孩聽到父母的質疑後,也是有些疑惑,三個人買三份很正常啊。
爸爸媽媽卻都開口說道:“我不餓,沒想吃東西。”
最後是他媽媽帶著男孩一起去退掉了兩份飯,回來後對兒子說:“快吃飯吧。”
這對父母是愛孩子的,他們捨不得吃比較貴的高鐵便當,但是他們卻沒有顧及兒子的情緒。
太多太多的家長都是這樣,以愛之名,行傷害之實。
“有毒”的家長,通過強權性的打擊來獲得對孩子的掌控,可是這背後造成的傷害,卻會影響孩子好久好久。
04
孩子小時候對家長都是依賴的。
孩子對於家長的愛是本能的,而家長對孩子則是,希望他們能滿足自己的某項要求,然後才能是愛或怎樣。
可是孩子對家長的愛也是有限度的,如果不被珍惜,早晚有一天也會消失的。
有心理學家總結過:
當孩子有一天對父母的親近有限時,那就說明他已經發現了其中的弊端遠大於好處。
雖然說棍棒出孝子,可是這類“有毒”的親情真的很痛!
所以,蹲下來,以孩子的視角看看這個世界,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和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