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我還在給大家推薦了《大秦賦》,對於剛開播時,演員的演技,恢宏的戰爭場面,還有對正史的尊重,確實吸引了我,可是看著看著,發現我被啪啪的打臉了。
作為歷史迷,雖然這部劇的評分一路在下跌,我依然在不停的追,可是還是忍不住吐槽一下這部劇。
1,劇情拖沓
嫪毐事件,是最典型的一部分。
從20多集到47集嫪毐下線,這部劇用了大量的篇幅,來講述秦王嬴政如何一步步奪回實權,包括前面講述宮斗的十多集,似乎一大半的時間都在講述宮鬥。
原來還以為這是一部歷史正劇,躲過了呂不韋趙姬的情史,結果居然栽在趙姬嫪毐的情史上。
更重要的是,大多數熱愛歷史的觀眾,看這部劇,其實是衝著嬴政滅六國去的,結果卻一直在宮鬥,讓觀眾大失所望。
2,解決問題靠嘴炮
“一句話滅一國”,這是這部劇後期彈幕上出現最多的一句話。
雖然說“一句話滅一國”這種說法有點誇張了,但一點也不冤枉這部劇。就比如說滅了燕國精銳這一段,除了前面的荊軻刺秦王用了一小集的時間來講述之外,和燕國對戰的過程,我們還沒看到,就聽到了燕國精銳被滅的旁白。
目前,劇情就剩下兩集了,還有楚國、齊國未滅,燕國為還沒完全滅完。估計最後滅國依然要靠旁白。
除此之外,整部劇對於“秦國一統天下”這個口號,都不知道喊了多少遍了。次數太多,實幹太少,以至於讓觀眾覺得整部劇都在喊口號。
3,臺詞不夠精煉
雖然這部劇的臺詞一點也不少,甚至非常多,但有一些臺詞卻讓觀眾非常齣戲。
印象最深的,是趙姬的臺詞,她的臺詞,讓我有一種回到現代劇的感覺。就比如嬴政初登王位時,她和呂不韋對話的這一段“你還是一個人嗎?”
這樣的口氣和語句,一點也不像古代王后與丞相之間該有的對話。
還有當嬴政高興地跟趙姬說,自己要被立為太子時,趙姬則說“太子,那不就是將來的王嗎!”簡直就是廢話。
當然臺詞的鍋不應該都是演員背,編劇也有很大的責任。
總的來說,這部劇其實是格局不夠,將這麼好的歷史劇變成了宮鬥劇。當然這部劇也有好的地方,演員的演技就是吸引我的一部分,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呂不韋和郭開,這兩個角色的表演,讓人意猶未盡。
然而演員並不能撐起整部劇,相比前面三部(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這一部彷彿跟那幾部劇不是一個系列。
如果喜歡歷史劇的觀眾,建議重溫大秦帝國系列,這一部可以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