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鄧超深夜發博:想逃離家

有事沒事都找媽,就算找爸也還是要找媽——這是很多家庭的真實寫照。

前些天,鄧超深夜微博控訴:想逃離這個家。

看了前半句以為發生了什麼大事,後半句卻又一些心酸:付出再多,也約不到一個孩子睡覺。

網友戲稱:“你已經是個成熟的父親了,該學會自己睡了。”

鄧超和孫儷結婚9年了,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一個女兒叫小花妹妹和一個兒子叫等等。

很多不知情的人如果看到這條微博第一感覺是,這個爸爸多半是和孩子關係不好的。

但實際上,鄧超可是一個寵娃、晒娃狂魔,除了工作,他會花大部分時間在家庭上,陪伴女兒和兒子。

從他釋出的日常微博就可以看出,他在親子相處的時光上是很用心的。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鄧超一直堅持著釋放天性的原則。

他很寵女兒,女兒給他綁了滿頭辮子也開心發微博“炫耀”,

和孩子一起開動腦筋,一起異想天開,滿足孩子要在家裡滑雪的要求。

他會給女兒扎辮子,女兒還說爸爸梳的辮子是全世界最好看的,

他還會像朋友一樣陪兒子做運動,

為了學摺紙還買了書學習,花樣摺紙也不在話下。

在爸爸的用心陪伴下,女兒會為他慶祝生日,兒子會在他不在家的時候跟他視訊通話表達想念。

所以不難看出,作為爸爸,鄧超對待子女是盡職盡責的,也花了不少心思,那麼,為何孩子們卻依然更願意跟媽媽一起睡呢?

那個生怕沒有時間陪伴孩子,生怕缺席孩子成長,生怕錯過孩子每個關鍵瞬間,一回家就想辦法陪孩子玩、逗孩子開心的爸爸,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始終“比不過”媽媽。

你是什麼時候開始只找媽媽的

其實,很多家庭都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即使爸爸對孩子再好、再用心,可孩子還是跟媽媽更親近一些。

很多網友對此深有同感:

@兜兜飛

我也是個爸爸,從孩子生下來我就一直認真陪伴,娃三歲時,媽媽外派工作一年,我自己帶娃,媽媽外派回來,工作依然很忙,孩子天天的接送、吃飯、玩耍、做功課、睡覺,我陪伴超過八成,但是,只要媽媽回家,我依然立刻就沒有存在感了,這個怎麼破?

@超可愛的姍奶奶

忘了什麼時候開始跟爸爸沒有話題,但是一有個什麼事就找我媽!不是不愛爸爸,只是跟媽媽都比較更了解彼此。

@羅蘭

我家兩個兒子也是,我在怎麼凶他們還是跟我親,他爸就當好人不打不罵,孩子們要錢或要買啥都會跟我說,不會找爸爸。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回到家似乎第一句話就是:“我媽呢?”

不管什麼時候回家,推開門:“媽,我回來了。”要麼就是“我媽呢?”

要麼就是到家總是喊一聲:“媽!”如果是喊:“爸!”下一句一定是“我媽呢?”

每次接電話的是爸爸,也會問:“我媽呢?”不是不想跟爸爸說話,而是不知道怎麼和他說。

如果你是孩子,你是什麼時候開始跟爸爸沒有話題的呢?

如果你是一位爸爸,你又是什麼時候覺得跟子女疏遠了呢?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人認為爸爸就應該是嚴肅的、一本正經的,而嬉皮笑臉、陪孩子瘋玩、太寵孩子則被視為是“父親不該有的樣子”。

漸漸地,孩子不再主動找爸爸,父子之間豎起了一道堅硬的牆,溝通交流變成了0,但凡有溝通,一定是犯了什麼大錯,出了什麼大事。

於是在更多家庭裡,爸爸成為了嚴厲、沉默、有威嚴的代名詞。

這種見怪不怪的父子相處模式,讓父親和兒女之間的心理距離越拉越遠,直到每個孩子都開始只找媽。

而眾所周知,父親對一個人性格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缺乏父子溝通、不懂得怎樣和父親相處的孩子,有的性格會變得懦弱,有的長大後對於組建家庭會產生恐懼心理......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只找媽”,請重視起來。

爸爸用心付出,媽媽安心陪伴

除了父親的刻板印象讓孩子對爸爸疏遠,還有一部分原因是爸爸陪伴孩子的用心程度。

很多媽媽陪孩子,就是跟孩子一起做遊戲、畫畫、讀書、玩玩具。

而有的爸爸陪孩子,就是玩手機孩子讓自己玩,久而久之,孩子會覺得跟爸爸的陪伴沒有那麼有趣,自然會疏遠。

另外,消除父子之間的隔閡,媽媽對孩子耳濡目染的教育也至關重要。

而這一點,也需要媽媽去告訴孩子。

媽媽要讓孩子知道爸爸是愛他的,有了爸爸的辛苦付出,才能有媽媽的安心陪伴,這也是母親教養孩子的責任。

此外,父母之間要互相尊重,孩子才會尊重父母。

日常生活中,如果太忙,比如,做不到接送孩子上下學,也儘可能地解釋原因給孩子聽。

爸媽都愛孩子,我家兒子中班,看到班上有些小朋友都是爸爸接送,經常問我,為什麼爸爸沒空送他?

我說你的上下學時間和爸爸工作時間衝突。

孩子說為什麼人家爸爸有空,我說人家有的是做生意,時間自由,有的是上夜班,所以有時間。

然後,有一天早上,老公剛準備上班,兒子問他,爸爸你什麼時候上夜班啊?這樣你就有空送我了。

老公說他永遠不上夜班,這兩年其實也送過幾次,但是都遇到堵車,我就讓他直接上班了,

從家到幼兒園電動車只要5分鐘,開車堵車半小時都不到,還好我也跟兒子解釋過了,他也明白了。

老公再忙,只要回來,都會陪兒子的,優秀。

作為父親,想要消除親子間的疏離與隔閡,拉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首先就是要打破傳統的沉默、刻板的父親印象。

可以學學鄧超的做法,多花點心思,和孩子在各種遊戲、運動中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放下那些不必要的嚴肅,傾聽孩子的想法,拉近心與心之間的距離。

父親和孩子之間的相處自在又輕鬆,一家人相親相愛,這樣的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心中必定充滿Sunny!

不管是跟爸爸更親近

還是跟媽媽更有話聊,

“拼爹拼媽”其實拼到最後,

是父母給了孩子多少陪伴和愛。

想成為好爸爸、好媽媽,

就要自己用心,

去贏得孩子的認可。

畢竟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

你錯過了,就不會重來。

你和爸爸之間的關係好嗎?

你在家是怎樣的父親形象?

對於提升親子關係你有哪些建議?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李小璐宣佈離婚後發文卻被卓偉駁斥:從未給她致電,她被人騙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