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會注意到,一些未上映的影片標題後面常有個括號,括號內註明“w/t”,也就是working title(暫定名稱)。
《哥斯拉大戰金剛》(w/t:頂點)
這個有點神秘、也有點酷炫的別名又叫製作名稱(production title),顧名思義,指的是電影攝製時暫定的名字。不僅電影,電視劇、遊戲、小說、唱片也會用到暫定名稱。
暫定名稱大多和正式公映時的片名不同,比如《侏羅紀世界》的暫定名稱叫Ebb Tide(退潮),這是在導演科林·特雷沃羅加盟之前,製片人兼系列締造者斯蒂文·斯皮爾伯格親自命的名。
在電影的IMDb頁面Also Known As (又名為)一欄中,可以查到它的暫定名稱。
究竟好萊塢為什麼要在標題上大費周章, 整出個暫定名稱呢?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現在全世界都流行標題黨,好萊塢也不能免俗,片方要絞盡腦汁想出個足夠抓人眼球的標題勾引觀眾。
可問題是標題黨沒那麼好當,神標題也不是一拍腦殼就能想出來的,但電影拍攝時總得有個名字吧,於是片方就先臨時找個片名對付著。
典型的如007系列,暫定名稱的模式就是Bond(邦德)再字尾上集數,比如《007:無瑕赴死》,由於是該系列第25集,暫定名稱便定為Bond 25。
再如布魯斯·威利斯代表作《虎膽龍威》系列的第三部,暫定名稱取名為Die Hard: New York(虎膽龍威:紐約),只因故事發生在紐約,也夠偷懶的。
第二個原因,就是某些電影,特別是樹大招風的大片,為避免麻煩,像防賊、防狗仔偷拍、防粉絲圍觀之類的,會取一個代稱,故意掩人耳目。
這時的暫定名稱便染上了一層故弄玄虛的神秘色彩。
拿《侏羅紀世界》的暫定名稱“退潮”來說,看似晦澀,實際上也很好理解。
退潮後會發生什麼呢?沙灘顯露,冰山露出一角,這就在暗示著,經過近十年的籌備,在《侏羅紀公園3》上映14年後,耗費巨資興建的侏羅紀世界終於可以開園迎客了。
下面這張粉絲自制海報就對“退潮”的寓意心領神會:月光下,波光粼粼中,“侏羅紀世界”的標識泛著微光,頗有退潮後顯露真容的感覺。
Working title在好萊塢的第一大玩家,非諾蘭莫屬,不過這也從側面說明,諾蘭的粉絲極多,不得不用假名字避風頭,但他暫定名稱的玩法很單一。
除了《蝙蝠俠:俠影之謎》叫The Intimidation Game(恐嚇遊戲) ,《敦刻爾克》叫Bodega Bay(博德加灣)外,其餘的幾部片都是按子女的次序為命名的,我們可以從中窺見諾蘭家娃們的成長情況。
《蝙蝠俠:黑暗騎士》——Rory’s First Kiss(羅裡的初吻),哦,兒子羅裡會親人了;《盜夢空間》——Oliver’s Arrow(奧利弗之箭),兒子奧利佛長大了;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Magnus Rex(馬格納斯國王),兒子馬格納斯君臨天下;《星際穿越》——Flora’s Letter(弗洛拉的信),這是想女兒了。
《星球大戰:絕地歸來》拍攝時,有35000名粉絲不請自來,蜂擁而至。劇組不堪其擾,只得對外宣稱拍攝的是一部名為《藍色收穫》(Blue Harvest)的恐怖片(會有恐怖片起這麼平淡的名字嗎)。
劇組做假做到底,演戲演全套,連帽子、T恤都印上藍色收穫字樣。可惜沒唬住聰明的粉絲,他們依然闖過由保安和柵欄構築的重重關卡,潛入片場偷拍。
《用心棒》影射了硬漢派偵探小說大師達希爾·哈米特的傑作《血色收穫》(Red Harvest),“藍色收穫”則參考了《血色收穫》的題目,這其中的淵源很繞。
不是所有的電影都有暫定名稱,但對《星球大戰》這種萬眾矚目的系列來說,暫定名是必不可少的,星戰系列由迪士尼接手後的所有電影都有暫定名:
《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AVCO,洛杉磯西木區的一家電影院,J·J·艾布拉姆斯第一次看《星球大戰》(1977)的地方。
《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Los Alamos(洛斯阿拉莫斯),洛斯阿拉莫斯位於美國的新墨西哥州,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可能比喻死星)在此引爆。
《遊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Red Cup,Red Solo Cup是美國派對上常用的一種塑膠杯。
漫威影業對保密性要求也很高,很多漫威電影都有暫定名稱:
《美國隊長》——Frosbite(霜凍),指的可能是美國隊長被凍住的這段經歷。
《復仇者聯盟》——Group Hug and Team Building(團抱和團建),這個不用解釋了吧? (湯:sdkay)
《鋼鐵俠3》——Caged Heat(內熱),指的是“滿大人”電影裡的演員特里沃·斯萊特里90年代出演的一部虛構的電視劇。
《雷神2:黑暗世界》——Thursday Mourning(星期四的哀痛),星期四(Thursday-Thor's day)自然是指雷神(Thor),而哀痛說的可能是這一幕吧……
有時“ 臨時工”也能得到轉正的待遇,上演“請以你暫定的名字呼喚我”。
如Cloverfield(《科洛弗檔案》), 偽紀錄性喜劇Project X(《X 計劃》)還有 High School Musical(《歌舞青春》),這幾個名字仔細看來還真不像什麼正經片名呢。
最特別的情況是Snakes on a Plane(《航班蛇患》),直譯成中文是“飛機上有蛇”,很俗的片名, 但有時越“俗”越招人喜歡。
起初片方計劃把片子更名為“Pacific Air Flight 121”(太平洋航班121),主演塞繆爾·傑克遜得知後極力反對, 與片方抗爭,最終得償所願。這片子在北美票房不錯,傑克遜堅持的“標題黨”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