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第一次看《緊急救援》還是2020年年初,過年之前一次路演,在競爭激烈的春節檔,《緊急救援》是第一部開放路演點映的片子。
在近幾年的春節檔每家片方都在比誰捂得更緊的時候,提前開放觀影的電影反而顯得更加自信。《緊急救援》應該是今年春節檔提前開放看片場次最多的片子之一。
林超賢是現在為數不多還在持續高產的香港導演,也是國內為數不多能把主旋律片拍出自己風格的香港導演之一。其他導演比如徐克的《智取威虎山》、陳可辛的《奪冠》也是把主旋律拍出了自己的風格。
年初看完《緊急救援》走出影廳第一時間就把片子推薦給了家人和朋友,這是一部非常適合在巨幕廳和IMAX廳觀看的動作電影,相比之前的《紅海行動》和《湄公河行動》,《緊急救援》在動作戲和視覺規模做了更多嘗試。
除此之外,和之前幾部作品密集的動作戲相比本片還加入了不少感情戲和合家歡文戲,從這部分文戲可以看出,《緊急救援》在創作初期就瞄準了春節檔。記得我在看完《紅海行動》後說,沒有加入感情線是這個片子高明的地方,林超賢避開了自己的偏弱的技能,把優點發揮到極致。
《緊急救援》裡的文戲可以說是林超賢跳出自己的舒適區的一次嘗試,之前的《湄公河行動》和《紅海行動》題材均是犯罪&軍事題材,主角的動機可以直接上升到國家層面,而《緊急救援》則是救援題材的災難片,主角的動機則和人物背後的情感和經歷有關。所以本片情感線的加入,讓主角在很多極限環境下做出的事情就變得合理多了。
《緊急救援》的核心在救援兩個字上,也是第一次把海上救援隊這個職業帶到大眾視野裡面。救援隊和消防隊比較相似,都是和死神博弈和內心博弈的職業,每次救援現場他們所面臨的都是一個一個陌生的面孔,有時候為了救出別人可能要放棄自己的生命。在本片的劇作上,導演在這部分做出的一些探討是非常難得的。
本片的動作戲依然是林超賢的招牌,內地的很多導演拍主旋律,基本都是按照傳統的主旋律模板去拍攝,反而香港這批導演來內地拍主旋律,每個導演都拍出了自己的風格,不管是製作還是內容上的可看性,都要高几個級別,這一點其實跟香港和內地電影傳承環境以及導演的認知有關係。
今年在海南電影節看了一部紀錄片,叫《龍虎武師》。比較宏觀的呈現了看香港動作片發展史,其實從這批香港導演身上你能發現一個共同點,即匠人精神,徐克,陳可辛,林超賢,邱禮濤等這批北上導演在內地拍的幾部片子,每部片子不管在製作還是內容上做的都很穩,得益於他們紮實的基礎和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職業道德。
在《緊急救援》裡,林超賢在動作戲和視覺部分做了很多升級。但在型別片創作上的結構都是相似的,對比林超賢這最近的三部片可以發現結構的共同點,在130多分鐘裡總共四次大困難和N次小困難,且困難一次一次的在升級,對主角的考驗越來越大,主角必須做出一次又一次的抉擇,最後透過最後一場戲來成就主角的英雄光環。
《緊急救援》吸引人的地方在於超出了大部分觀眾對災難片的心裡預期,一般情況災難片最多三場災難,第三場就是經費花的最多的地方,但《緊急救援》第三場的視覺呈現和災難級別已經比大部分災難片的最後一幕還要大,當你以為第三場結束就沒有了的時候,後面還有更視覺呈現更龐大的第四幕在等著你。以這次災難片的視覺呈現一定要選一個IMAX或者巨幕廳來觀看,會是一種特別的體驗。
之前看過一篇彭于晏的專訪,才比較全面的瞭解清楚《緊急救援》幕後的很多故事,在國內大部分導演都在比誰用的特效最多,誰的特效最好的時候,林超賢還在很多大場面上堅持實拍,彭于晏也為此吃了不少苦頭。正是因為如此,在片中,演員在面對危險時候的所呈現出的恐懼感才更加真實,更加令人信服。關於實拍這一點在諾蘭的所有電影裡也可以看到實景拍攝和棚拍的區別,再厲害的演員在面對棚拍和實景的時候狀態也是有細微差別的。所以看《緊急救援》的時候是可以實拍所帶來的沉浸感是完全不一樣的體驗。
關於本片的劇作,編劇團隊還是在型別片上做了不少功課,但是如果仔細的去拉片看細節,還是能發現很多地方在型別上做的比《湄公河行動》和《紅海行動》少了點力量少了點技巧,編劇在部分動作戲和情感戲的情節推動和情節選擇上少點功力。
但宏觀的來看全片,最大的亮點還是在視覺呈現和演員身上。彭于晏本質上是上天賞飯吃的人,但他又是一個很勤奮的人,兩者疊加產生的效果就是不可估量的。而實景加特效所呈現出來的視覺,正如在上面講的,一定要在巨幕廳和IMAX廳觀看才能體驗到的沉浸感,在普通小廳是無法感知的。
本片用四場大的災難推進,完成了主角高謙的英雄高光時刻。最喜歡的其實還是第四場戲,深淵所帶來的恐懼和寂靜是可怕的,但是也可以讓你思維回到起點,去想明白為什麼要選擇這份職業的初心。這個其實也是導演想要和觀眾去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