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楊冪是否高情商,這個見仁見智,但她的確腦子快還敢說。得知她加入金星和鄭爽,三個女人一臺戲PK《追光吧!哥哥》的時候,那是相當期待。

結果看了之後,就這?

在《奇葩說》懟素人爆金句,對明星哥哥們如此寬容,這是區別對待嗎?

楊冪化身“去油達人”的第一期,反駁鄭爽,認為伍嘉成有實力,一口一個“我們家朦朧”。心疼陳志朋歲數大,小嘴很甜,態度溫柔。

哥哥們首次公演,分數低了就鼓勵,分數還不錯就捧場鼓掌:“曉東哥好厲害”。鼓勵居多,不吝惜讚美之詞。

對比她在隔壁《奇葩說》的表現,可謂是大相徑庭。

懟選手脖子短,嫌選手英語口音不好,問人家在國外待幾年。被說“真人和照片有差”,馬上反擊“反正我的受眾不是你”。

楊冪這個官方“楊懟懟”的封號可不是白拿的,蔡康永直言犀利,劉擎甚至因此改變了他對明星的固有印象。

另外,從“草船借箭”、“我就是前任的人脈”到最新一期快遞員的故事“來自陌生人的善意”,楊冪金句頻出,妥妥的話題女王。

然而這麼會說話的行走流量包,卻在《追光吧!哥哥》第一次公演後,把鄭爽送上了熱搜。

甚至有輿論說楊冪給鄭爽挖坑,導致“爽言爽語”翻車,要退出《哥哥》。

首先,以楊冪的熱搜體質和說話風格,自己上熱搜不難。但凡她把《奇葩說》的勁頭搬到《追光吧!哥哥》,鄭爽也不會一晚上5個話題。所以說“送”,不為過。

其次,鄭爽的耿直是公認的,她不會為誰改變。作為老職場er楊冪,她懂得趨利避害。自己避坑,不給別人挖坑算是基本常識,所以“挖坑”也不成立。

但,楊冪的確存在“懟素人”“護哥哥”的現象。

接下來就從身份、角度、場合3個方面分析一下,楊冪為何有兩幅面孔。

一. 身份職能

從《奇葩說》和《哥哥》兩檔節目的官博相簿不難發現,誰才是真正的主角。

楊冪的作用是在辯題變得更有樂趣、更有爭議之前為《奇葩說》引流,她的角色相對重要。C位女神的身份,是其他4位男嘉賓的“萬綠叢中一點紅”,楊冪需要突出特色、不被壓制。

楊冪深諳其道,收斂鋒芒。

簡單來說,在《奇葩說》楊冪需要證明自己不是草包,而他在《哥哥》的職能絕非挑刺。

楊冪在採訪中說過自己“傷害”阮經天的事情,兩人合作《扶搖》之前曾一起拍過廣告。阮經天很熱情地寒暄,楊冪卻冷冰冰地迴應“沒必要”。

楊冪解釋說,把活兒幹好了就行,沒必要弄那些場面上的事情。

這件事特別能說明楊冪“恰飯”的態度,她的身份就是來工作賺錢的,不會刻意討好,也不會惡意挖苦誰。角色定位跟著職位描述走,便有了不同的呈現。

二. 思考角度

阮經天說楊冪是個奇女子,《扶搖》裡的撩妹戲碼都是楊冪自己設計的。她既有小女生的思維,也懂得男人的心理。而這種換位思考不止體現在性別上,包括對哥哥們的共情上。

最近在一檔脫口秀節目中,楊冪說自己為什麼不去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因為《愛的供養》開口跪啊。

雖是調侃,也是事實,楊冪唱跳能力的確不行。面對有一定基礎還很努力的哥哥,楊冪似乎沒有立場變得犀利,反而覺得很勵志。

其實這也是“爽言爽語”備受詬病的一點,自己才藝跟不上卻對別人指點江山。

這顯然是you can you up的鍵盤俠邏輯,但在外人聽來,鄭爽的話是刺耳還是討喜自有判斷。

楊冪在《奇葩說》與選手你來我往,不管是逗哏還是捧哏,這意味著給選手更多表現機會,鏡頭被放在正片裡的可能性更大。

包括杜淳表演《My Boo》,楊冪嘲他“喝多了”,表情包還出了圈。但很明顯是“明貶暗褒”,隨後杜淳的鏡頭越來越多。

他與楊冪同框看其他哥哥的表演,楊冪cue杜淳模仿其他哥哥的表演動作,還有楊冪拿著杜淳卡片面向鏡頭。

楊冪後續的一系列動作,都讓之前的“諷刺”變成了“幫助”。

三. 說話場合

《追光吧!哥哥》是網路、電視同播出,而且是上星頻道,說話肯定要注意一些。而且性轉版“浪姐”的核心是溫暖、進步、團魂、正能量。

《奇葩說》作為網路節目,劍拔弩張的火藥味是最大看點。如果嘉賓不“掐架”,不看熱鬧不嫌事大,這節目也活不到第七季。

在兩個競技類的節目中,嘉賓是亮點也是“花瓶”,楊冪大機率不會與奇葩辯手繼續合作,而與圈裡的哥哥們說不定會低頭不見抬頭見。畢竟不是私下閨蜜喝茶,說話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嘛。

而且對於不熟悉明星私下關係的吃瓜群眾來說,鄭爽“殺熟”式吐槽伍嘉成對比楊冪“護短”於朦朧,也是說話要分場合的體現。

還有金星和楊冪統一認為很可愛的燒餅、檀健次、甦醒首次公演,鄭爽卻說他們“糊弄人”,把觀眾當5歲小孩。哥哥們沒人敢接梗,鄭爽卻不依不饒的樣子有點像唱反調。

畢竟正式公演前已經預演過了,金星還點名表揚過燒餅救場很好。想想也對,如果見風使舵,那就不是鄭爽了。

鄭爽也說了:跟別人標準不一樣,自己看起來順眼就行。

包括她選擇“復活”舞臺表現墊底的於朦朧,就是人家長得好看。楊冪則選了個人分數最高的檀健次,顯得公平不護短,這節目效果也有了。

鄭爽和楊冪沒有所謂的對錯之分,只是個性不同,楊冪更圓滑,鄭爽更耿直。

在職場圓滑不是缺點、不是貶義,而是一種歷練和經驗。而鄭爽保持自我的樣子,也是娛樂圈的一股清流,沒被抹平稜角反而是種幸運。

不管是《奇葩說》還是《追光吧!哥哥》,面向的是廣大群眾,分數和結果都不掌握在嘉賓手中。

楊冪就是大寫的“人間清醒”,根據節目屬性表現出不同樣貌,這“兩幅面孔”不管觀眾喜歡哪一面,都為她在資本市場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希望鄭爽別退出《哥哥》,她可是我追劇的動力,快樂的源泉。

16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煙燻妝、朋克頭,42歲最美王妃突然叛逆,背後暗藏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