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這大尺度新片,不只是為了談 “性”

《菊石》的表現都無法讓人忽視。

這部電影的導演是弗朗西斯 · 李

2017 年,他的處女作作品《上帝之國》,不僅獲得了當年英國最佳獨立電影獎,還被提名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

不僅如此,《菊石》的兩位主演也都不是 “凡人”。

凱特 · 溫絲萊特,家喻戶曉的奧斯卡影后。

在《泰坦尼克號》、《朗讀者》等經典影片中貢獻過驚豔的演技,在影壇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

西爾莎 · 羅南,從 2008 年的《贖罪》到今年的《小婦人》,26 歲的她已經四次入圍奧斯卡金像獎提名,被《衛報》評為 “年度十佳女演員”。

更讓人激動的是,兩個人在《菊石》中飾演的是一對同性情人,並且這是西爾莎 · 羅南從影至今最大尺度,幾乎全裸出境,兩個人的激情戲也是 “解鎖了不少新姿勢”。

除了令人噴血的鏡頭,片子最吸引人的還是它綿裡藏針、傷人於無形的故事細節。

主人公瑪麗 · 安寧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她是一位知名卻很落魄的古生物學家,這部影片不僅給她了應得的榮譽,還為一生未婚的她編織了愛情。

故事開篇,瑪麗 · 安寧一個人獨自走在崎嶇的南部海岸線上,和其他穿著精緻洋裝的女人不同,她粗布麻衣還揹著一個工具兜,看起來憔悴又疲憊。

11 歲時,她就發現了史上第一具完整的魚龍化石,她的發現是生物會滅絕的關鍵證據。

但即便是這樣一個足以用 “偉大” 來形容的人,卻過著極其潦倒的生活。

男權主義的社會狀況,讓瑪麗失去了獲得尊重的機會。

在發現了不少極具價值的化石後,她仍然需要尋找一些普通的化石賣給遊客,以養活自己和生病的母親。

雖然經常有人慕名而來,購買她採集和處理的化石,但客套的寒暄後留下的也只是買家的利慾薰心。

在當時大多數人的心中,瑪麗只不過是一個廉價的勞動力。

化石作品在展出之前,貼著她名字的標籤會被扔掉,換上購買化石人的名字。

她熟練的採集技巧和卓越的處理技術,都只是為社會頂層人士服務的一項技能而已,他們只需要拿出鈔票就可以把她的功勞據為己有。

但瑪麗卻不得不一次次向這樣的一群人低頭,理想高尚,生活卑微,內心世界和外界環境的衝擊使她變成了一個沉默寡言的人。

而這天,她遇到了一個同樣沉默著的人—夏洛特

雖然她屬於和瑪麗完全相反的精緻上流社會,但那裡依舊不存在人人平等的自由意志。

面對陷入抑鬱的她,丈夫表面關心地帶著她出去散心,私下裡卻一直抱怨妻子的毫無生機。

會習慣性地打斷妻子的訴求,把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強加在她的身上,包括吃飯都是由他直接給妻子點餐。

沒有任何溫柔的語言,就粗暴地把妻子拉出房間,夏洛特雖然不情願,卻還是會在丈夫的一句 “你沒得選” 下屈服。

他對夏洛特說,“你就像是一團影子。”

即便夏洛特一再強調自己不喜歡沐浴海水,丈夫還是固執地把她留在了南海岸線上,讓她和瑪麗生活一段時間。

嘴上說著醫生叮囑她適合海邊的空氣,心裡卻是在抗拒分擔妻子的痛苦。

同樣被束縛在男權社會里的夏洛特,處境並沒有比瑪麗好多少,只是多了一個金籠子。

最開始,對於瑪麗來說,把夏洛特帶在身邊只是她的一個任務,而夏洛特也很難理解瑪麗辛苦的工作。

她穿著洋裝,站在沙灘石子中渾身抗拒,然後把丈夫灌輸的思想複製給瑪麗。

她質問瑪麗:你的工作不就是挖石頭麼?我丈夫說你會展示給我看你如何工作。

具有使命感的探索工作,在同樣身為女性的夏洛特眼裡變成了一種表演,這是瑪麗無法忍受的。

她直白地告訴夏洛特,我並不希望你在這裡,是你丈夫付錢讓我帶你出來,而他已經離開了你。

一語道破了夏洛特的現狀,也只是金錢和利益之間的兌換。

氣憤的夏洛特獨自一人跑進海里,海浪一次又次地把她拍倒,如同生活中的她只能隨波逐流。

寒冷的風和冰冷的水灌進了她的身體裡,也灌到了她的心裡。

她高燒不退,暈倒在瑪麗家門口,瑪麗原本不想管這個看起來有些傲慢的上流社會女性,但醫生的一句話讓她沉默了。

“就當做,是從女人的立場照顧一位姐妹,不行麼?”

長時間的孤單,讓她充滿著對愛的渴望,也盼望著自己的愛能有人接收。

瑪麗讓夏洛特睡在床上,開始了夜以繼日的照顧,自己則每天靠在椅子上將就。

高燒的夏洛特陷入了夢魘,她嘟囔著,“別、不、我沒有。

三個極力否定的詞彙,讓瑪麗感受到了夏洛特心裡的委屈,就像扣在瓶子裡的蝴蝶,大家都在欣賞她的美麗,她卻明白自己面臨的是氧氣消耗殆盡的絕境。

在瑪麗的照顧下,夏洛特一點點康復起來,幾天的相處讓夏洛特明白瑪麗不是一個粗鄙的鄉下婦人。

她開始渴望去了解瑪麗的內心世界,學會尊重並徵求她的意見,還會在海灘上脫下鞋襪盡情享受大自然珍貴的饋贈。

夏洛特不再是心安理得的索取者,她想在瑪麗的家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結果發現,穿著這身束縛感極強的洋裝,自己連拿炭這樣的小事都做無法完成。

無力感襲來,她哭倒了,瑪麗安慰著她,彼此的體溫第一次感知到了對方的溫度。

一次,夏洛特和瑪麗一起參加音樂會,已經走出抑鬱情緒的夏洛特輕易融入了陌生的環境,而瑪麗卻手足無措地像個打扮精緻的傻瓜。

她躲在窗外看夏洛特和其他女人相談甚歡,孤立感和寂寞感相約出現。

瑪麗獨自一人跑回家在日記上寫著,“我真的是如此孤單的一個人麼?”

在看過瑪麗日記後,夏洛特也開始沉默:身邊有人陪著又怎樣?不是懂自己的人,也只是暫時填補空虛。

又一次海岸線上尋找化石,夏洛特有了重大發現,她摘下戒指、卷好裙子,開始用工具細心地挖掘。

瑪麗也走過來幫助她,在挖出的那一刻,兩個女人相視而笑。

夏洛特收起了她精緻的有色眼鏡,瑪麗也扔掉了自己內心的防備。

夜晚,一句平常的晚安,在情緒積累下挑逗著彼此的關係,他們熱切地親吻對方,釋放著自己的原始慾望。

在之後的幾天裡,她們都從對方身上獲得了自己從沒有過的滿足感。

相擁在大海的浪潮中,有了可以依靠的人,海浪的擊打變成了生活的調劑。

兩個在時代中受到不同程度輕視的女性,在彼此的愛裡找到了尊重和寄託。

但夢幻終將成為泡影,放肆做自己的幾天後,夏洛特被丈夫接走了。

連人都無法獲得應有的權力,愛情又怎麼可能自由。

如同期待和愛人久別重逢的少女,瑪麗換上了一條紅色的裙子,來表達自己噴湧而出的慾望。

在一個熱吻後,夏洛特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她給瑪麗準備了房間、衣服,想讓她長久地留下來陪著自己,卻從來沒有詢問過瑪麗的意見。

丈夫的獨斷專權在她的身上再一次復刻,也許,夏洛特不是討厭自己如同被關在玻璃瓶的生活,而是渴望有人能夠心甘情願地和她一起被關起來。

她說,自己再也無法忍受瑪麗無論風吹雨打都在海灘上受苦,她心疼。

瑪麗一生都珍視著、從事著的工作,在夏洛特的口中變成了受苦。

她強迫瑪麗進入自以為的完美中,擁有愛情的代價是永遠失去自我。

可愛情需要的是自由,而不是支配。

對於瑪麗來說,夏洛特的出現就如同生活中閃過的希望。

她會在買主討價還價時據理力爭地闡述著瑪麗的價值,也會在丈夫購買的瑪麗作品上重新貼上瑪麗的名字。

但短暫的觸碰,不足以讓他們完全瞭解對方,肉體契合不代表靈魂匹配,身心不對等就必然會產生分歧。

至於她們最後的感情走向,導演給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

也許愛不一定非要天長地久,也存在一夜深情。

但這樣的深情在上映後,被很多網友評價為 “情不知從何而起。”

兩位主演的親密接觸,無法給人情難自禁的感覺,如同為了完成任務而相愛。

對比同類型的《燃燒女子的肖像》,《菊石》的情感處理顯得突兀又有些空洞。

《燒女圖》的細膩之處,讓大家的關注點很容易落在角色表情的細微變化上,話還沒說,情卻已到。

這樣壓抑又真摯的感動,在《菊石》中我們可以找到,雖然不足以撐起整個劇情的走向。

但事實上,《菊石》聚焦的並不只有愛情,男權主義和對瑪麗人生軌跡的闡述也佔了很大的篇幅。

所以,它並不完全是一部表現女性戀情的愛情片,感情只不過是瑪麗生活的一部分,就像主演凱特 · 溫絲萊特在採訪時說,“女性之間緣於深厚友情的浪漫關係,成為了她們的一種生存手段。”

正如導演弗朗西斯 · 李說的那樣,“這是一部充滿希望的電影,是關於 “愛情、觸碰和希望的力量。”

遺憾的是,個人的力量沒辦法扭轉當時的社會群像,只能寄希望於未來和遠方。

16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她是周星馳一生最愛的人,曾把她寫進電影,卻因為癌症45歲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