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說《拆彈專家2》特別好看,沒抵住誘惑,買了3張電影票,全家一起去了電影院。
前30分鐘我9歲的兒子,略微有點坐不住,不停嘮叨我“沒有《急先鋒》好看……”
說真的,港片對白用普通話翻譯出來,味道著實變了。
兒子還在旁邊小聲說“《急先鋒》根本沒有血的鏡頭……”
我暗自後悔,不應該帶孩子來看略微見血的電影,會不會對他成長不利!
右側的老公還在堅持著,看慣了歐美大片的他,在聽到倪妮那句:我有一個建議後,脫口而出劇情要反轉了!
果不其然,劇情從老公故作高深的那一刻,反轉!
觀影中途,有一位大叔離開。
影片結束後,我們一家三口悻悻地走出電影院,我不停道歉“都怪我,不應該自作主張買票。”
兒子還在一旁吵鬧,“哎,太累了!”
早晨翻看豆瓣,發現評分到了8.0,從我個人觀影體驗來看,我認為: 高了!
第一、特效有餘,情節不足從影片開頭地鐵站到結尾處大橋斷裂,宏達和壯闊的場面,數百位群眾演員的參與,確實在背景音樂的烘托下,產生了緊張、急迫的氣氛。
在這些鏡頭裡,觀眾的確能感受到電影的光影效果,我甚至內心裡還升騰起對主角潘乘風的同情和惋惜,但這種情感共鳴真的稍縱即逝。
與以往的觀影感受相比,《拆彈專家2》給我的情感刺激接近於無。
我既沒有為潘乘風和龐玲的愛情所感動,也沒有為潘乘風的人生而過分動情。為什麼?
因為在接近120分鐘的電影裡,導演和編劇並沒有充分展開這些情感細節,僅僅靠著導演一廂情願、點到為止的手法,被動地接受著主角們的情感變化。
比如,劉德華飾演的潘乘風因為工作失去左腿後變得性格古怪,與女朋友在車上吵了一架以後,丟下一句分手,兩個人就真的分手了!
這似乎有點缺乏說服力,畢竟在現實生活裡,分手起碼是個力氣活,不至於一句話就結束。
問題在於,分手就分手吧,影片在後半程裡,卻似乎想把潘乘風和龐玲的感情線,又撿起來。
設計讓潘乘風相信自己是正義的臥底,試圖清除他過去的惡性記憶。
最後潘乘風死之前又對龐玲說下輩子找你!龐玲也淚灑當場!
整場電影,這個部分我是最糾結的,這兩個人之間到底有沒有真愛!
如果有,當初就不會因為男方僅僅斷了一條腿,說了幾句氣話,就分手。
如果沒有,那麼龐玲試圖挽留男主,又在男主即將死去時,那麼悲傷、那麼深情款款,是為什麼?
所以,我認定導演和編劇,沒有講好這個愛情故事!
或許有朋友會反駁我,這部電影要傳遞的主題不是愛情,愛情只是副線,潘乘風亦正亦邪、最終實現自我救贖才是主旨。
那麼,不好意思,這一部分就更生硬了。
潘乘風是一個為了拆彈救人不要命的資深專家,在一次任務中炸傷左腿,截肢。
組織上以他體能下降為由,替他安排了一個文職,而潘乘風很顯然不接受被拆彈組勸退,因此一直在維權!
其實這部分最扯,一個殘障人士還適合留在一線工作嗎?答案顯而易見。
在這個問題的處理上,組織不但人道而且貼心。
而潘乘風竟然以用完就踹的猜測去試圖維權,這一部分到底要表達什麼?
如果要表達人走茶涼的世態炎涼,那麼這站不住腳,畢竟潘乘風只是去做更安全更舒服的文職,並非開除丟了工作!
如果要表達的是潘乘風性格乖張,由此出現後面的自暴自棄、報復人類,那潘乘風這個形象,立得住嗎?
潘乘風這個人的轉變也太容易太迅速,太不拖泥帶水了吧?
離開一線就變壞,失憶一次就變好,最後用一個臥底的形象,力挽狂瀾、懸崖勒馬?
所有人物性格、命運的轉變,全靠一句話、一個眼神,和導演喊一個卡?
電影最重要的部分應該是故事情節,而非外在特效,從這個角度看,《拆彈專家2》似乎是不達標的。
第二、老戲骨也能帶流量劉德華叱吒娛樂圈數十年,口碑、人氣居高不下。
從專業角度說,劉德華的演技其實也僅僅是及格線以上,但華仔是真的低調跟努力,《失孤》這部片子裡,他甘心把自己打扮成農民工的模樣,又忍受著群眾演員的大嘴巴,敬業程度令人敬佩!
所以,與其說豆瓣這8.0的評分是給電影本身的,不如說是給劉德華、劉青雲以及特效團隊的。
雖然劇本不大通透,但是劉德華的演技是可圈可點、毫無疏漏的。
在這樣硬傷的劇情下,劉德華的表現為電影增色不少。再加上劉青雲的加持,雖然沒聽到二位的原聲重現,能看到表情變化,也算值回票價了。
倪妮一向是演技與美貌並存的女明星,雖然這次的戲份不多,也算是為影片添磚加瓦吧。
不過,她跟劉德華的感情戲份真的略顯單薄,要是再多一些筆墨就更好了。
年底檔期就像神仙打架,各位觀眾終於可以大飽眼福。
只是,量夠了質卻一般。
郭敬明的《晴雅集》也在上映中,還沒去看,據說不錯。
但有了《拆彈專家2》的購票教訓,我還是觀望一下再說。
這類電影其實比較適合居家觀看,看慣歐美電影的觀眾,對於情節反轉已經駕輕就熟,國產電影略微反轉,就會顯得幼稚而簡單。
更何況,為了反轉而反轉,沒啥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