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市場的國慶檔,今天正式拉開了帷幕。
今年,正值新中國成立70週年,《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和《中國機長》三部“獻禮”大片,唱響國慶檔主旋律。無論口碑,還是票房,都備受關注。
從謳歌革命,到史詩篇章,再到迴歸大時代下小人物的故事,國慶獻禮片更加貼近實際,更加貼近生活,也更加貼近群眾。接下來,我們就從這12部獻禮片中,感受一下新中國成立以來波瀾壯闊的70年。
《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中國機長》
上映時間:2019年9月30日
今年的國慶檔,三部主旋律大片挑大樑。
《我和我的祖國》作為“頭號種子”,由陳凱歌、 張一白、 管虎、 薛曉路、徐崢、甯浩以及文牧野七位導演強強聯合,聚焦於新中國成立來激動人心的七個歷史瞬間,講述了國人與國家之間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動人故事。
《攀登者》由香港導演李仁港執導,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等主演,成龍友情出演。故事取材於真實歷史,講述了1960年和1975年中國登山隊兩次登上珠穆朗瑪峰頂峰的英雄事蹟。
《中國機長》根據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機組成功處置特情的真實故事件改編,張涵予、歐豪、杜江、袁泉等演員組成“中國民航英雄機組”,還原這一“世界民航史的奇蹟”。
9月28日,三部影片同時開啟點映,票房口碑皆不俗。根據貓眼專業版資料顯示,《攀登者》預售票房為1.41億元,《中國機長》預售票房為1.44億元,而《我和我的祖國》預售票房已達2.06億元。與此同時,三部電影在微博上的大V推薦數也分別達到了96%、94%和95%。
《蘭輝》
上映時間:2014年6月16日
“五·一二”大地震發生時,綿陽市北川縣受災尤為慘烈。在震後重建的日子裡,很多北川人都在地震中失去了自己的親人,蘭輝失去的是他最親愛的母親。然而震後重建工作迫在眉睫,蘭輝只能把對母親的懷念掩藏進了深心處,整個人撲到工作中去。車輪上的縣長每月要跑6000多公里,卻最終殉職在了路上。扶喪之日,北川縣的百姓自發走上街頭送蘭輝走完最後一程。
2014年,建國65週年獻禮影片集中將鏡頭轉向無私奉獻的小人物,除了《蘭輝》,還有根據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阿尼帕·阿力馬洪的事蹟改編的《真愛》,以及取材自記錄了鄂爾多斯東勝區公安局局長郝萬忠14年工作記錄的,64本日記的影片《警察日記》等等。
《建國大業》
上映時間:2009年9月16日
該片講述了從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夕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作為國慶60週年獻禮影片的扛鼎之作,《建國大業》繼承了主旋律電影基本的傳統和敘述模式,並借鑑好萊塢型別片的經驗,將主旋律與商業電影相結合,更是史無前例的彙集了172位國內明星,開創了新時期主旋律題材的先河。影片最終收穫4.2億票房,重新整理了中國產電影票房紀錄,其群星薈萃的模式也被製片人韓三平延續到了主旋律獻禮片《建黨偉業》和《建軍大業》中。
《天安門》
上映時間:2009年9月2日
影片講述了1949年,為迎接開國大典,華北區抗敵劇社舞美隊緊急受命,對天安門進行全面翻新整修。翻修時間僅有短短的28天,隊長田震英和隊友們懷著對新中國拼命奮鬥的火熱信念,面對困難咬牙堅持,邊幹邊學,並趕在開國大典前按時完成了任務。
《天安門》的故事靈感源於導演葉大鷹看到的一張新中國成立前的天安門的老照片。而在拍攝製作過程中,劇組花了八九個月時間,首次通過電腦後期技術,再現了開國大典上真實的毛澤東,並讓男主角潘粵明與毛主席同時出現在了同一幅畫面當中。
《張思德》
上映時間:2004年9月8日
《張思德》是為紀念60年前毛澤東主席在延安的演講《為人民服務》而製作的大型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影片刻畫了張思德這個革命隊伍中的普通一兵的不平凡的革命歷程,以及一代偉人毛澤東和這個平凡士兵之間的深厚感情。
電影編劇是曾經寫過《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和《秋菊打官司》等劇本的作家劉恆,他憑藉這部影片獲得金雞獎最佳編劇。飾演張思德的吳軍,也獲得了第28屆福斯電影百花獎最佳男主角獎,和第11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男演員獎。吳軍也是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1996年)中雷鋒的飾演者。
《我的1919》
上映時間:1999年9月16日
電影聚焦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巴黎和會,講述了以時任駐美公使、全權代表顧維鈞為代表的中國使團在和會上據理力爭,抵制列強將山東從德國人手中交給日本的圖謀的艱難歷程。
《我的1919》除了獻禮建國五十週年,還是為了紀念“五四運動”八十週年,影片獲得2000年華表獎最佳故事片,陳道明更是憑藉對“民國第一外交家”顧維鈞的塑造拿到了華表、金雞雙料影帝。
《開國大典》
上映時間:1989年9月21日
《開國大典》是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革命歷史題材劇情片。該片用紀實的手法展現了從中國共產黨取得三大戰役的勝利開始,直至10月1日在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歷史過程,獻禮新中國成立40週年。
導演李前寬用真實性和表現性相結合的藝術手段,將歷史真實的紀錄片與其拍攝的假定性紀錄片融合,再現了開國大典的空前盛況。《開國大典》是中國產獻禮影片里程碑式的作品,上映後引發強烈反響。
《小花》
上映時間:1979年
電影取材自前涉的小說《桐柏英雄》,講述了1930年桐柏山區一戶窮苦人家被迫賣掉親生女兒小花,之後又收養了紅軍留下的女嬰,他們給這個女嬰取名也叫小花。十幾年後,在解放戰爭的硝煙中,失散的親人們終於重逢,共同譜寫了一曲壯烈的英雄之歌。
上世紀80年代,是中國電影最為輝煌的時光,而《小花》可以稱作是這一時期的“開路先鋒”。該片榮獲1980年第三屆福斯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陳沖憑藉趙小花一角獲得最佳女主角。此外,從《小花》走出來的劉曉慶、唐國強,也成為80年代響噹噹的明星。
《閃閃的紅星》
上映時間:1974年10月1日
《閃閃的紅星》的故事發生在紅軍長征離開後的江西蘇區。少年潘冬子的父親響應號召,參加紅軍抗擊敵軍,只剩下母親與冬子相依為命。母親也是抗敵的積極分子,從小耳濡目染的冬子雖然只有11歲,也下定決心長大後參加紅軍對抗日軍。一次,母親為掩護群眾撤退英勇就義,目睹母親被敵人殺害慘況的冬子決心為母報仇,在與敵人的鬥爭的過程中,冬子逐漸成長。
影片是由八一製片廠攝製的一部中國兒童紅色電影,潘冬子也成為繼小兵張嘎之後,中國銀幕上最為著名的少年英雄之一。當時年僅12歲的祝新運,因該片一舉成名,成為享譽中國影壇的著名童星。
《青春之歌》
上映時間:1959年
1959年,建國十週年,電影工作者抱著極大的創作熱情,投身於獻禮影片的拍攝當中,形成了第一次大規模的國慶獻禮片生產,呈現出一大批現在已是留名影史的經典之作。
《青春之歌》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影片改編自著名作家楊沫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女主角林道靜在三位男性角色之間流轉,從一名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逐步轉變為一名無產階級鬥士的過程。
作為重點獻禮片,《青春之歌》堪稱黃金陣容。導演由崔嵬(《小兵張嘎》)和陳懷皚(陳凱歌父親)聯合擔任,雲集了於洋,秦怡等多位著名演員。原著作者楊沫的妹妹,著名影星白楊對林道靜一角情有獨鍾,但崔嵬考慮到年齡偏差拒絕了她,並最終在全國選拔中選中了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湖南某文工團演員謝芳。謝芳也憑藉這一角色聲名大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