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在香港影壇。

梁樂民,陸劍青兩位導演的崛起,像是一個傳說。

二0一二年,攜《寒戰》一戰成名。

而就在觀眾們翹首期盼《寒戰Ⅱ》的時候。

他們又集合兩岸三地以及韓國演員,炮製出一部《赤道》。

至二0一六年,《寒戰Ⅱ》上映。

創造了香港電影票房的最高紀錄。

迄今未破。

先看看兩位導演的履歷。

梁樂民在做導演之前,一直擔任的是美術設計師的工作。

曾參與陳木勝導演的《保持通話》。

這明顯是一個技術型的文職人才。

陸劍青則是從助理導演開始。

曾先後與林嶺東(《高度戒備》)和周星馳(《喜劇之王》)合作。

他的工作經歷相較梁樂民顯得更豐富一些,以助理導演身份經過了多部影片的歷練。

這個履歷就偏執行面了。

結合起來看,簡直就和《寒戰》兩位主角設定一模一樣。

一文一武,動靜相偕。

先從《寒戰》開始。

新導首作,可謂石破天驚。

它的爆發是偶然嗎?

香港警匪片作為一個區域成熟片種,早已珠玉在前。

擅長暴力美學的吳宇森在1992年的時候就拍過臥底題材的警匪大作《辣手神探》,梁朝偉第一次飾演臥底角色阿浪,以配角身份與周潤發平分秋色,初顯其強悍演技。

十年後,在保留《辣手神探》關於臥底的經典橋段基礎上,打磨升級的《無間道》來了。

梁朝偉褪去青澀,從阿浪變成了陳永仁,光芒更盛。

《無間道》之後,引來跟風之作無數。

比如王晶的《黑白森林》,以及邱禮濤的《黑白道》,但都沒有引起多少風浪。

又十年後,《寒戰》出現。

客觀而言,以《辣手神探》為根底的《無間道》與自成格局的《寒戰》,相隔十年,各自為峰。

從市場表現與口碑而言,幾均可當得起最強警匪電影的稱號。

但有一部分人厚古薄今。

他們說《寒戰》無論如何也不敵《無間道》。

從票房表現上看,無疑《寒戰》系列勝出,三部《無間道》總票房約1.1億,兩部《寒戰》票房即達1.096億,僅微差數十萬港幣,還不包括內地票房。而寒戰更有香港影史票房冠軍紀錄在手,如果第三部繼續做紮實,仍有希望繼續打破票房紀錄,從趨勢角度來說,《無間道》系列是不及《寒戰》的。

再從獎項上看,兩者均橫掃金像,《無間道》系列第一部金像提名16項奪得7項大獎,《寒戰》系列第一部金像提名12項奪得9項大獎。

但《無間道》在金馬聲勢更強,這得益於其劇本對人性的挖掘頗深,以及梁朝偉的巔峰表現,而這種表現亦不僅僅是演技的表達,亦與其個人魅力和特徵有關。

而《寒戰》的成功又在哪裡?

在劇本與全新格局之下,同樣與兩位主演關係密切。

而電影的成功與這兩位主演,真的有莫大的干係。

其實對一部電影而言,主演的風格和特質,比演技能力會有更大的影響。

當然,這是在演技能力絕對過硬的情況下來說的。

比如多年前的電影《風雲之雄霸天下》,就不會有人比郭鄭二人更加合適,藍髮冷酷的步驚雲,與長髮飄逸的聶風,舍他們二人,不可能有更合適的人選,這是演技無法彌補的演員外形與特質條件,至於有人拿《風雲》電視劇來比較,那真是瓦罐和玉石,不可同日而語。

在《寒戰》上映之後,亦有各種意見和聲音,比如其中有一個說法是這樣的,如果把郭富城換成劉青雲,那麼那場經典的辦公室唇槍舌戰,就會變成丹澤與赫曼在核潛艇中的一場對罵。

他當然應該是劉青雲的粉絲。

說的應該是《紅潮風暴》裡的一幕,由丹澤爾和哈克曼兩人演繹。

這兩場戲當然有相似之處,也都各自成為影片中的經典一幕。

然而毋庸置疑,《寒戰》的拍攝更有技巧,現場也更富張力。

但這場戲並不是寒戰最核心的吸引力。

郭富城與梁家輝。

兩個表演上沒有定式的演員,演技能力練達,以及氣場沉穩毫無痞氣的郭富城。

這才是《寒戰》在諸多香港警匪電影中獨樹一幟的真正原因。

郭梁二人,均奉獻了職業生涯中一個全新的角色。

請注意“全新”這個概念,這並不是指角色身份全新,而是指對角色的塑造,不帶有過往任何同樣身份角色的特徵,這是香港演員中很少有的情況,幾乎唯郭梁二人可以做到,劉傑輝的沉穩多謀,與李文彬的鷹派作風和江湖氣息。

而如果換成其他演員,都已經可以想見角色會變成什麼樣。

比如真的把郭富城換成劉青雲,那麼他會嫻熟地以“不變應萬變”姿態,面對怒火中燒的李文彬,而如果把梁家輝換成吳鎮宇,那麼他會擰著脖子,斜眼看著冷靜沉著的劉傑輝,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而兩人演技的練達水準,亦是一眾香港演員中的前列之選。

郭富城在沉穩之餘,亦沒有任何港星慣有的“痞式”表演風格,所以角色也就沒有任何的痞氣。

這個問題可能多數人並沒有去留意過。

如果關注港星比較多一點,應該會發覺,多達九成九的港星都會樂於在影片裡表現自己插科打諢式表演的能力,而唯獨郭富城可以說完全沒有,哪怕是早期笑片。

這也造就了寒戰與其他警匪電影最大的不同。

而順理成章的就是他飾演的警隊“一哥”角色立住了,經得起任何挑剔和檢驗。

所以《寒戰》之所以是《寒戰》。

是因為有一個好劇本,然後有郭富城和梁家輝加入,而並不簡單是郭梁二人遇上了一個好劇本。

在籌拍《寒戰》查詢資料的同時,另一個專案悄然啟動。

電影《赤道》。

其靈感來自他們查閱資料時的發現。

香港警察系統成立了一個新部門,反恐特勤組。

然後故事就開始慢慢成型。

與《寒戰》如出一轍,在編寫劇本的階段,就鎖定了與各個主演對應的演員人選。

但演員陣容的吸引力先天不足,這就是偶像派與演技派概念的辯證邏輯。

而從故事和陣容來說,這次的野心來得更大。

但其實涉及多個國家和地區跨度的政治、反恐類敘事,電影史上就很少成功之作。

這其中包括好萊塢以及韓國電影。

當年內地票房2.1億,香港票房1615萬排名年度第九。

金像象徵性提名兩項。

十二字總結:野心過大,半途而崩,虎頭蛇尾。

五年三部。

梁陸的未來仍然可期。

畢竟江志強先生已發話,《寒戰Ⅲ》已如箭在弦。

好導演、好劇本與好演員。

就是未來。

25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郭富城二哥:金店被搶後中彈身亡,天王性格大變替他照顧老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