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敘利亞內戰,當攝影師舉起相機時,一名4歲的女童竟然誤把相機看作武器,充滿恐懼地跪下來並舉起雙臂投降。

基本不劇透,放心來瞅瞅?

寫幾部戰爭片,選了不同國家的幾部片子。戰爭片,一直是看電影的至愛,好的戰爭片不是神劇,也不是你死我活的血腥殺戮,是對戰爭的反思,對生命消失的追悔,對個體被裹挾在群體正義裡行為的詰問。所以,戰爭是個人的創傷,是製造戰爭的販子們的狂歡。

一,《從海底出擊》。德國電影,1981年片,確切的說應該是西德電影。55屆奧斯卡金像獎多項提名,在本國和美英日等國都獲得了電影大獎。

我在想,如果有人讓推薦戰爭片,當推的第一部肯定是這片,沒有之一。這部四個多小時的德國影片,豆瓣打出9.0的高分。有兩個版,一個三個多小時的刪節版,一個四個多小時的原版,幸運地看到原版。

如此時長的電影,一艘密閉的潛艇,故事不足夠吸引,矛盾不足夠衝突,人物不足夠鮮明,演技不絕對彪悍,無法吸睛。

如果把戰爭放大、再放大,放大到一個個個體生命,沒有正義與非正義,只有戰爭之惡。

導演沃爾夫岡·彼德森。二戰中有27500名德國潛艇水兵死於海戰。

經典潛艇戰爭片。同類型的還有《紅潮風暴》《獵殺紅色十月》《U-571》《海底喋血戰》…。特別推薦海底喋血戰,潛艇對抗之教科書。

二、《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前蘇聯電影。第45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敗給誰了?1972年片。

不得不說,不得不說啊,從看這部片子,我被神劇洗禮的稚嫩心靈第一次被戰爭再現的嚴酷事實震撼了,悲憫而絕望。明白了戰爭的殘酷和生命消失的徒然悲嘆。

五個鮮活的姑娘,永遠消失在那片白樺林裡,永遠!她們花朵般的生命還未綻放。電影中當天戰時電臺報道:今天無重大戰事……個體生命在群體意志裡如同泡沫。這個結尾,耐人尋味。

戰爭硝煙散盡,和平的黎明靜悄悄,一直動人地靜悄悄著……

三、《卡廷慘案》。波蘭電影。真實事件。1940年蘇聯軍隊在卡廷森林裡屠殺了2.1萬名波蘭被俘軍官和精英知識分子。

波蘭和俄羅斯這兩個斯拉夫民族恩恩怨怨有歷史年頭了,相互荼毒。1920年蘇波戰爭,波蘭虐殺了約8萬(數字無官方公佈)蘇聯紅軍戰俘。一說卡廷慘案是蘇聯的報復行為。這兩個民族的恩怨太深了,一本爛賬。

應該理順一種邏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並不是邏輯之正,也非正義之理。不管恩怨如何,任何大規模的屠殺,都是令人髮指的暴行!

中國有句古話:冤冤相報何時了。何時結束?沒有答案。

Born to kill,天生殺手。

四、《全金屬外殼》。 英美共拍。60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越戰電影,又是戰爭下的人性,它應該叫另一個名字“殺人機器是怎樣煉成的”。

如果人性被壓制又壓制,釋放出來就是魔鬼,如同所羅門的瓶子。這個世界最具殺傷力的殺人武器不是核武,是人!魔鬼訓練營無處不在。

五、《波弗特》。以色列電影。80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2007年柏林電影節銀熊獎。豆瓣只有6.9,充分說明許多好片子藏在7分以下。

波弗特是12世紀十字軍要塞堡壘,位於黎巴嫩境內。基於真實的戰爭事件,那片土地也是冤冤相報何時了。1982年以色列進攻黎巴嫩,控制了這個要塞,18年後,以軍撤出,誰能站好這最後一班崗?這是堅守,等待,恐懼,執行,質疑,服從,反思等等矛盾交織衝突,戰爭不僅僅是命令和服從。

“回家”是身處戰爭中每一個士兵的夢想,任何英勇的堅持,都是為了這最基本的夢想,歸來卻是劫後餘生。

最終波弗特被炸燬,曾經的一切煙消雲散,包括那些年輕的生命。個體生命嵌在巨集大的天幕上,璀璨也好,灰暗也罷,終是煙消雲散的結果,沒有其他。

六、《現代啟示錄》。美國電影。越戰電影,52屆奧斯卡金像獎,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對,《教父》就是他執導的。米國拍了許多越戰片,如《天與地》,《野戰排》,《生於七月四日》,《全金屬外殼》,《獵鹿人》等。

戰爭是非人性非道德化的行為,對戰爭中的個體生命而言,巨集大的外衣是脆弱的表象,因殘酷的現實帶來的恐懼和非理性行為,剝落一切文明外衣而歸於獸性。為何而戰?成了許多戰爭中理性思考的拷問。

柯茲說:“你有權殺我,但無權審判我”。

七、《斯大林格勒》。德國電影。不是蘇聯拍的那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德國進攻蘇聯,陷入自大和漫長的嚴冬。希特勒制訂的巴巴羅薩計劃,幻想一年就佔領蘇聯,終是被戰鬥民族的英勇和凌冬打敗。

影片沒有著眼於巨集觀視角,而是聚焦到幾名德國士兵。幾個鮮活的生命,被拋進預設的命運,一步步走向毀滅。德國電影透著理性和冷峻,並能深刻反思歷史。

影片最後字幕:在整個斯大林格勒戰役有100萬的蘇聯人、德國人、羅馬里亞人..死亡。德國部隊26萬人被包圍,9萬1千人被俘,若干年後返回家鄉的只有6000人。

八、《太極旗飄揚》。南韓電影。導演姜帝圭,主演張東健、元斌。水平不一般的戰爭片。豆瓣8.3。

戰爭都是有目的的,國有國的目的,人有人的目的。那些崇高的說法最終都被細化成一個個真實的想法,雖然大多已脫離了巨集大構架,但更真實更發乎於心。

所以任何絢爛的外殼都是虛幻自私的,而個人卻被綁架在這種虛幻裡,身不由已命不由已。他們到底為了什麼?我們到底為了什麼?

九、《血戰鋼鋸嶺》。美國電影。導演是梅爾.吉布森,轉型了?挺好。

一部表現如何堅持信仰的電影。他堅持住了。我只當成戰爭童話劇來看,有信仰總是好的,面對黑黢黢的槍口,信仰能否超越生命,不能確定。但終是感動於一顆“堅守的心”。

十、《拆彈部隊》。美國電影。海灣戰爭片。8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大獎。海灣戰爭也有許多好電影,看的早的記得一部《生死豪情》。

導演凱瑟琳畢格羅,以女性視角反映了戰爭殘酷的同時還蘊含的溫情和人性的閃光。這也是米國式的人性宣揚。

只是戰場上的炸彈可以拆除,橫亙在種種禍患間的人心裡的炸彈如何拆除。戰爭的發動沒有拆除炸彈,反而埋下了更多……

除了鋼鋸嶺,其他的看了都在十年以上了,記憶不再鮮活,寫的就粗糙了。

列了這麼多,選了幾部寫,看以後還有木有衝動打字:

從海底出擊、 現代啟示錄、 細紅線 、拯救大兵瑞恩 、 獵殺紅色十月、 紅潮風暴 、U571、桂河大橋、 坦克大決戰、戰艦喋血記、 黑鷹墜落 、 波弗特、卡廷慘案、 最長的一天、 斯大林格勒(德國)、兵臨城下 、 這裡的黎明靜悄悄、 星星 、 硫磺島家書、西線無戰事、父輩的旗幟、太極旗飄揚、倫敦上空的鷹、中途島之戰、血戰鋼鋸嶺、生於七月四日、生死豪情、鍋蓋頭,還有,一時想不起來了~~

寫文累吶,先記錄這麼多,待續……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妻子的浪漫旅行3》拍攝宣傳片,楊千燁被抓拍:歲月從不敗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