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和偉、韓雪領銜主演,馮雷、宋春麗、韓童生、成泰燊等實力派明星傾情加盟的電視劇《巡迴檢察組》以其扣人心絃的劇情和演員們細膩鮮活的表演嬴得了眾多觀眾好評。
無論是電視劇還是原著小說,於和偉飾演的馮森和成泰燊飾演的米振東都是觀眾們關注最多的兩個角色。
這一正一反兩個角色的對手戲,既考驗演員的演技水準,又考驗編劇的臺詞功底。
在原著小說中,米振東這個角色編劇著墨頗多,他也是串起整部劇和數條線索的靈魂人物。
馮森與米振東,都經歷過人生中最痛的生離死別,他們在性格上也有較為相似的一面:一樣的執拗和自信,一樣的堅守自己內心的行為準則。
然而,由於所處環境的不同和所受教育的差別,馮森與米振東終究是走上了兩條截然不同的路。
在《巡迴檢察組》的整個劇集裡,編劇餘飛以“沈廣軍、徐大發9.30案”、“停車場鄭瑋麗案”“黃四海、肖萌案”為主線,“白繼發、李美娟案”、“張一瑋案”和“電梯案“為副線,縱橫交錯環環相扣,把米振東這個人物透過多側面手法刻畫得有血有肉生動飽滿。
在馮森的一步步努力下,這些藏在案件之下的聯絡漸漸浮出水面,地下停車場的保安、電工和物業,振東施工隊穿著的印有”華泰“字樣的衣服,傅明月丈夫費書平游泳池的救援,都指向了束立可、江向陽和彭會軍這幾個名字。
再加上沈廣順的證詞,和宋麗敏婚禮禮金名單,所有的前因後果邏輯關聯都攤開在了馮森和米振東面前。
然而,馮森最後真正要把米振東繩之經法卻依然困難重重。
因為,馮森無法證明這些人做的這些事,都與米振東有關。
真正要突破米振東的心理防線,單靠這些零星和散亂的證據是不行的。
我們從米振東的言行舉止和他身邊人的表現來看,這是一下真正的”硬骨頭“和”狠角色“。
從他的對手角度看,他在面對黃四海和全監舍人員的威脅毆打的時候,表現出來的是寧折不彎,他甚至不屑跟那些“爬蟲走狗”計較,只與黃四海“積分”。
從他的愛人的角度看,妻子童小娟對他是全心全意的崇拜和愛慕,初戀傅明月甚至把店開到監獄門口守著他度過餘生。
從他朋友角度看,宋麗敏為了守口如瓶甚至不惜選擇結束生命,束立可、江向陽和彭會軍這些兄弟們更不會出賣他。
所以,馮森要想從這些人身上找到突破口,的確難如上青天。
但是,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米振東的突破口,其實恰恰就在這些人身上。
米振東之所以能凝聚這些力量為他所用,能成為這些人的精神支柱和領袖,最關鍵的原因在於他身上有著我們的”江湖道義“文化裡所向往的”忠義“。
振東施工隊裡供奉的“關公”像,米振東的書櫃裡一排排放著的俠義小說,以及他全心崇拜的“豫讓”,都是他成長過程中的理想和信念支撐。
”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的關公,一直我們民間傳說中的英雄,他所代表的”忠義“二字一直作為一種浩然正氣代代傳承。
米振東帶領著兄弟們供奉著”關公“,也是點亮在心中的燭火,即使微弱,卻又不屈不撓。
米振東用樸素的”忠義“精神團結了這些孤兒院的夥伴,同時,他又把”豫讓“作為自己的榜樣,支撐自己完成”復仇“計劃。
春秋戰國時期的晉國人豫讓,曾經是範氏的家臣,後來又給中行氏當過家臣,可都沒得到重用。後來給智伯當家臣時受到重用,他對智伯的知遇之恩非常感激。
後來智伯被趙襄子所害,豫讓為了刺殺趙襄子,不惜吞炭毀了嗓子,在身上塗漆導致全身長滿了癩瘡,把自己弄得人不人鬼不鬼的,就連結髮妻子也認不出他來。
“豫讓”這個名字,象徵著忠誠和犧牲,象徵著“士為知己者死”的千古流芳。
在米振東心裡,他一直嚮往的就是成為豫讓這樣的人。他說:
古人對於知己者尚能如此,我米振東被養父母收留悉心照料,他們被人所害,我當然應該不顧一切為他們報仇。
米振東心底的最後一堵牆,就是他崇拜著的“關公“、”和”、“豫讓”。這堵牆,看似堅不可摧,實則不堪一擊。
關於報恩,我們常常喜歡用“豫讓”的故事。除了《巡迴檢察組》裡的米振東,我們應該還記得《新世界》裡沈世昌信任的長根,也是知恩圖報百死不悔。
但是,就是這個被沈世昌比喻成“豫讓”的長根,在面對“報恩”和“正義”兩難抉擇時,依然沒有泯滅心中的良知。
同樣的,米振東其人,並非“大奸大惡”之徒,恰恰相反,他對於自己的所敬仰的那套道德準則有著極強的偏執。
所以,他樹起的那座牆,其實既是他的盔甲,也是他的軟肋;既堅不可摧,又不堪一擊。
關鍵是看,他守護的是什麼,失去的是什麼。
因此,當馮森質問米振東:
苗苗和你女兒年齡相仿,你女兒是你心頭肉,苗苗卻因你窒息而死。
你害得宋麗敏失去女兒,還害得她為了保守秘密選擇自盡。
這難道是一個講江湖道義的人做的事嗎?你敢回家去問你供奉的關老爺嗎?
而豫讓真正讓人動容的地方,不是他為報知遇之恩犧牲自己,而是他完全可以透過獲得趙襄子信任之後再刺殺,卻堅持用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之後去野外行刺。
因為,在豫讓看來,用獲得一個人信任的方式來行刺,是不仁不義之舉。所以,他寧願選擇最痛苦最艱難的辦法。
豫讓是真正捨生取義的勇士,而米振東卻是背後偷襲,而且還針對婦孺孩童。
所以,要擊垮米振東心底牢築的這座牆,就必須要找到他的根,摧毀他狹隘的“忠義”認知,以及讓他明白,他的一言一行,影響的還有束立可他們未來的命運。
像米振東這樣有自己樸素信念的人,他有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執念,也有著“捨身為人”的情懷。
你用他的性命來威脅他沒用,但是,如果你讓他明白,如果他自己擔起自己那份責任,那麼他的兄弟們就會因此活下來,那麼,他就一定會說真話。
馮森與米振東都是一個十年如一日尋找真相和堅持信念的人,但是,他們卻又是如此的不同。
每個人心裡都既有一個魔鬼又有一個天使,米振東心裡的魔鬼戰勝了天使,馮森心裡的天使戰勝了魔鬼。
當馮森徹底摧毀米振東心裡那堵牆的時候,小說的大結局裡,米振東留下了這樣一句話:
我來過,我見過,我努力過……現在,我是四大皆空,靜待輪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