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以往,郭敬明的電影幾乎都是一邊倒的罵聲。

但這次關於《晴雅集》的“罵戰”卻很膠著。

一邊是為主演狂歡的粉絲+為郭導鳴不平的“路人”,一邊是抵制郭敬明的“義士”+被劇情辣眼睛的觀眾。

你來我往的一場拉鋸戰,從電影上映之日起至今都未爭出個高低。

無論從前期宣傳造勢,到上映後正面剛“黑粉”,導演郭敬明太想用《晴雅集》來證明自己了。

心裡有個一戰封神的夢,行為上就剋制到了打個翻身仗就行了。

但郭敬明的這場翻身仗,打的真是不容易。

01 一流的幕後團隊

電影算不算一流且不定論,但《晴雅集》的製作團隊一定是一流的。

藝術總監屠楠(《妖貓傳》),金雞獎最佳美術、亞洲電影最佳美術、金馬獎提名最佳美術獲得者,一流。

造型設計黃薇(《遠大前程》《海上牧雲記》),曾擔任《Vogue》的創意總監,為不計其數的大牌明星做過造型顧問,被評為“亞洲時尚大師”,一流。

剪輯於柏楊(《智取威虎山》),徐克認準+金雞百花電影節最佳剪輯,錯不了。

這還不夠,配樂也必須跟上節奏。

音樂指導川井憲次(《攻殼機動隊》),押井守的絕配搭檔,非常善於透過影片表達自己的思想並烘托主題,也屬一流。

無論是電影中的配樂,還是主題曲的創作,川井憲次不遺餘力地發揮了自己的本事,得以讓《晴雅集》在配樂上仍舊不吃虧。

擁有了高配的美術團隊,高配的配樂大師,讓電影的外表十分華麗。

這與郭敬明以往的風格如出一轍,觀眾套路他的電影,離不開的話題之一就是“視效”。

無論是《小時代》系列的雍容華貴,還是《爵跡》兩部曲的特效套餐,郭敬明電影的最大的特點之一一定是映入眼簾的奢華豔麗。

毫無疑問,對於一部院線電影來說,這至關重要。

就好比《妖貓傳》的故事再有瑕疵,在奢華絢麗的大唐盛景面前也不值得一提。

因此,注重視效,並不是個壞毛病。

當然,視效並不僅僅取決於一流的美術和特效團隊,還與電影的鏡頭有關。

眾所周知,鏡頭語言是電影敘事的關鍵視窗,它是服務劇情的重要手段。

從《小時代》到《爵跡》再到晴雅集郭敬明的攝影師一直都是車亮逸,於是比起美術團隊來說,鏡頭語言這方面就遜色不少。例如中期面部特寫,且不論演員表演如何,單單是這近景特寫就毫無輔助劇情的作用,總不能僅僅是為了看顏值吧?

最難過的應該是剪輯於柏楊,合作徐克如魚得水,合作郭敬明卻顯得有些措手不及。

02 貪心的編劇郭敬明

電影改編自日本作家夢枕貘的同名小說,比起郭敬明對自己作品的影視化,改編別人的作品,郭敬明其實“剋制”了不少。

故事是基本上是完整的,每個人物最終目的性都是明確的。

最重要的還是郭敬明“剋制”住了自己,沒有過多地去呈現雙男主間的“曖昧”,簡單說就是“賣腐”並沒有一賣到底,而是適時收手,難能可貴。

儘管如此,在劇情的設計上,編劇郭敬明的短板還是依舊明顯。

實際上不顧邏輯的人物階段性目的、忽視劇情整體的上下承接這些毛病都能忍受,但不能忍受的是“跑題”。

“禍蛇”設定,實際來自於《陰陽師》原作《白比丘尼》一章,在此基礎上編劇郭敬明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改編的重點則是讓原著中更多的人物登場,凸顯負責的人物的關係網。

可是在實現這個目的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偏差。

片名《晴雅集》,很明顯晴明和博雅應該是這場戲的主角,而晴明大人不能說無敵的存在,也至少不應該如片中那樣老捱打;博雅更是可憐,全程除了與晴明臺詞互動幾乎工具人式的存在,反倒是男配鶴守月相當搶眼。

編劇郭敬明既想拍晴明博雅,又不忍心捨棄鶴守月公主線,一不小心就兩頭難顧,節奏大亂。

可惜了趙又廷和鄧倫兩人不錯的實力,完全沒有發揮的空間。

顯然郭敬明太想用這部電影證明自己,他想表達的東西太多,因此在劇情上就亂了方寸。

他既想要拍懸疑探案,又捨不得玄幻古裝的噱頭,想要表達男男的守護之情,又想給男女宿命之愛更多篇幅,還要搭上人妖之別的爭議。

將這麼多東西拍到一部電影中,還要讓他們井然有序,對於郭敬明而言,這太難了。

所以觀眾看到的公主與鶴守月的愛,晴明博雅的互相守護,都只停留在了臺詞上,沒有實質性的故事去作為支撐點。更為遺憾的是,郭敬明都忘了交代晴明博雅之間分歧是如何消除的。

編劇郭敬明沒有讓劇情的核心凸顯出來,直接影響著導演郭敬明對電影節奏的把握。

如中期冗長的文戲和刻意的慢鏡頭、慢速臺詞,幾乎是在消磨觀眾的耐心。

本來開場的節奏還不錯,偏偏在“決戰”前夕的關鍵時期,煽情心情沒收住,試圖用文縐縐、慢悠悠的對白襯托氣氛的心情昭然可見,只是時間實在是拖的有點長。

03 郭敬明的翻身仗

郭敬明改編《陰陽師》,一口氣是拍了《晴雅集》和《瀧夜曲》兩部,看過的觀眾應該也注意到了《晴雅集》最後鏡頭給到瀧夜其實是在做鋪墊。

郭敬明的這場翻身仗還能不能打的下去?

《爵跡》兩部曲,在第一部遭遇到寒霜冰流之後,第二部久久無法上映,最終只得以“網大”的方式面世。

如今,歷史重演,《晴雅集》雖然成了郭敬明最佳,卻沒有得到成為絕大多數觀眾的認可,那麼第二部《瀧夜曲》還能不能如期而至?

實際上,經過《晴雅集》,我們看到了郭敬明改變,也看到了他想要證明自己的努力,一定程度上,無論於口碑於票房還是於郭敬明自己,《晴雅集》都是成功的。

這場翻身仗或許並沒有贏,但也輸的不難看,至少《晴雅集》還有“優點”可言。

只是郭敬明電影的敘事一直都是中心很虛無,群像不深入,即使是《晴雅集》這樣已經從片名就劃定了主角範圍的電影都無法阻止郭導的照舊的表達手法,很難想象《瀧夜曲》能否真的以“瀧夜”為中心去展開敘事。

這或許將是他這場翻身仗能否贏下來最關鍵的地方了吧!

17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追光吧哥哥》裡的各位明星太油膩?保持身材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