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近些年關於青少年成長的電影佳作層出不窮。

日本有《無人知曉》,講述了被母親拋棄的四個孩子,在不斷失去的過程中找尋活下去的力量。

美國有《奇蹟男孩》,用甜而不膩的雞湯教育你生而為人要善良的普世價值觀。中國有《少年的你》,看那些面對校園欺凌的孩子們,如何在泥沼中依舊不忘仰望星空的勇敢。

在今年的德國電影節上,一部講述少年在遭遇家庭變故後如何自我救贖的電影引起了觀眾注意,那就是由女性導演卡羅莉內·林克執導的喜劇作品《關於漢斯彼得的一切》,電影在德國本土收穫了316萬的觀看人次,口碑不俗,也被譽為是今年德國的電影黑馬。

不同於很多虛構出的劇情片,本片是改編自德國著名喜劇演員、作家哈佩·科可林的自傳體小說,主要講述了九歲時的小男孩漢斯彼得和親人朋友之間的童年生活。

電影並沒有採取誇張的戲劇衝突方式去呈現劇情,而是採取了第一人稱視角,平衡運用悲喜劇的方式講述這個笑中帶淚的故事。這樣簡單明了的敘事方式也極易讓觀眾感同身受,產生強烈的信服感。

故事前半段也是典型的輕喜劇風格,70年代的德國小鎮裡,一個名為漢斯彼得的男孩因父親長期出差,所以和母親外婆常年生活在一起。電影也重點著墨於他從小時候起就展露的喜劇天賦和他眼中五彩斑斕的世界。

他天生就帶有令人快樂的本領,而這樣的本領和淡淡的敘事風格,與電影后半段陡然而轉的悲劇基調形成了鮮明的反差,也帶給了觀眾極大的情緒轉變,和傳統電影中運用煽情的方式賺取觀眾眼淚的方法相比,顯然要高階得多。

而本片中除了主角漢斯彼得外,母親與外婆這兩個角色也塑造得極為成功。

母親開朗樂觀,外婆天馬行空,她們將全部的愛給予了漢斯彼得,也使得小男孩童年生活極為幸福,但這兩位重要的女性角色相繼離世,無疑對年幼的孩童造成了難以泯滅的心理創傷,尤其是他還親眼看到母親死在自己身邊。

從心理學上來說,母親這種角色的缺失對於孩子來說,最直觀的變化就是陷入孤獨的狀態,根本原因就是親密關係構建的不完整所造成。

因為童年時期,我們大部分人的生活是依賴於長者的,需要被愛、被呵護是構成了我們童年時期對於陪伴這一概念的最初理解,像電影中,在漢斯彼得潛意識中感覺到母親與自己的漸行漸遠後,他選擇用搞笑逗樂母親的方式想留住美好時光和鮮活的人,卻發現一切皆徒勞。

所以直到葬禮上,他會突然地爆發,躲在公園長椅下不肯面對現實。

而在這裡通過人物的第一視角,你能清晰地看到很多隱藏之下的情緒,意味深長。他從最初的看似波瀾不驚,到出殯路上的淚如雨下,之後更是蹲在衣櫃裡聞著母親的裙子,無聲痛哭。他還會跑去外婆和媽媽曾經開店的地方,去找尋曾經的記憶,卻最終被現實拍醒。

導演不惜筆墨,在電影后半段重點聚焦於一個九歲孩子失去親人後的情緒變化和無言的行為舉止,一方面是為了說明原生家庭在孩子的成長中起到的直觀性作用,另一方面則是將漢斯彼得用歡樂逗笑治癒他人作為主線,貫穿電影始終,旨在說明難以把握的命運裡,愛是唯一能救贖自己的答案這一道理。

就像漢斯彼得,在經歷了短暫的痛苦抑鬱後,依舊能笑對人生,因為從小生活在充滿愛意的家庭裡,他也會用愛呵護別人,用愛拯救自己。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家庭變故,漢斯彼得從簡單純真的快樂少年郎一夜之間變成了堅忍懂事的大男孩,我們通過鏡頭捕捉到演員的眼神變化和多種情緒的釋放,這樣的細節和大量的情感鋪墊,有力支撐了電影基調和人物性格的轉變,而且導演用了簡單的複雜和複雜的簡單這樣的藝術方式,達成了電影中非凡的張力,她鏡頭前的一切,才可以完全視為原作者童年記憶的外化與對映,從而使觀眾產生強烈共鳴。

不過看完本片,你會發現它同我們亞洲電影最大的不同便是對於情感的表達方式,由於文化不同的原因,我們東方人在表達情感多是委婉內斂的,這種東方的含蓄美也致使我們在藝術文化上也多傾向於留白的形式,包括講述家庭生活的劇作,會給人以無限遐想的空間和意境。

但這部《關於漢斯彼得的一切》,它作為一部主流的德國喜劇電影,用了最簡單明了的平鋪直敘方式講述了一個寡淡如水的成長故事,對於中國觀眾來說,在不了解德國文化甚至不知曉哈佩.科可林是誰的情況下,可能更多地是感到電影的索然無味,而豆瓣7.6分的得分,評價稍顯兩極化就是最好的證明。

但客觀來說,固然電影也存在著某些瑕疵,比如某些人物塑造得臉譜化,情感過於飽滿等問題,可終究瑕不掩瑜。電影通過喜劇的外殼裹挾了悲傷的核心,用電影藝術的形式不經加工,不加渲染,將平淡的故事變的有煙火氣,重回生活化,重回我們福斯熟悉的家常味,也為我們展現了生活的疲憊與艱辛,承載了許多無法回答的問題,從而觸動每個人去關注生命的本身,忠實於真誠地表達自我。

就這點來說,電影更像是一次充滿使命感地講述,也是一次充滿詩意地追尋,愛是這個故事裡成為拯救心靈,戰勝孤獨的良藥。而且我更喜歡它的第二版譯名——《這個男孩必須被釋放》,所謂的釋放是對生活的態度,對生命的理解與尊重。

它告訴我們生活皆苦,我與我周旋久。

在這些痛苦中,誰也無法給予你永遠的支援和理解,也無法和你共情,但在人生谷底時,唯有靠自己在深陷泥沼中奮力掙扎,才能真正理解生命和生活的意義,才能和故事結尾中的男孩一樣,對自己說“我要像晴空一樣,一直清醒。”

所以啊,曾經那些過去的,失去的,終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消磨殆盡;現在那些擁有的,溫熱的,才最值得珍惜,好好把握。從美好溫暖的開始,在諸多苦楚中熠熠生輝地長大,最終璀璨地擁有你的人生,自豪地告訴自己:我來過,我活過,我愛過。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芭莎慈善夜:今年劉濤站C位引熱議,誰記得前兩年的C位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