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電影,可以這麼動人,這麼有力量——
《當幸福來敲門》
這份動人,在於威爾·史密斯飾演的克里斯·迦納,這個不停被淹沒在人海里的苦命人,他身上的困頓與苦痛,似乎與生俱來,而他的掙扎與抗爭,令人心酸,又有所鼓舞。
所以,我們在欣賞這部影片時總是想著他能過得更好,希望他和兒子能體面地活著。
所以,當看到片中的他最終為成功而落淚時,我們很難無動於衷。就像片中的克里斯一樣,我們曾無數次被打敗,又無數次地站起來繼續奔跑。
今天,就想和大家聊聊這部或許是我刷過的最多的影片之一。
故事的原型克里斯·迦納,在美國稱得上是一位傳奇人物,在上世紀80年代,他曾經潦倒到無家可歸,但最終奮鬥成為一位成功的股票經紀人,繼而企業家、投資人、演說家和慈善家等諸多頭銜加身。
如果說起迦納人生最風光的時刻,2007年和威爾·史密斯一起登上奧斯卡頒獎禮紅地毯,肯定算一次。
在2006年上映的《當幸福來敲門》片尾字幕裡,迦納的名字分別出現在主角人物原型和製片人欄裡。
2002年,接受ABC名牌欄目《20/20》採訪引起巨大反響後,迦納意識到好萊塢可能需要他的故事。在與好萊塢的接洽中,一段基於迦納無家可歸時期奮鬥的故事逐漸成形,但有些事情還是讓迦納覺得有些不合適,比如威爾·史密斯可能會扮演他。
迦納覺得史密斯之前出演的多半是動作片,其實不是扮演他最完美的人選,直到聽到女兒說:“假如史密斯能演好阿里,那麼他肯定也能演好你!”這才打消疑慮。
《當幸福來敲門》是威爾·史密斯演藝生涯最賣座的電影之一,也幾乎是他最受觀眾好評的電影,也讓他獲得人生第二次奧斯卡影帝提名。
在《當幸福來敲門》裡,人們看到了一個前所未見的威爾·史密斯,一個不時髦不光鮮不秀肌肉不耍嘴皮子的普通人,一個被失敗人生所困擾但自強不息的底層父親。
《滾石》雜誌如此盛讚史密斯:“這是一個需要地氣、聰慧、魅力、幽默以及靈魂的角色,而史密斯都做到了。”
而當時最富盛名的影評二人組“伊伯特&羅佩”中的理查德·羅佩則說:“像我這麼一個喜歡冷嘲熱諷的人,都不得不承認:我完全被史密斯用他那真誠而深深動人的表演演繹的這個故事征服了。”
人生的“上”與“下”可以說,幾乎整部電影克里斯·迦納都在被生活不斷擊倒——事業、婚姻、房東、警察甚至是朋友,無不令他一次又一次陷入困頓。在《當幸福來敲門》的視覺中,“向下”和“向上”這兩個動作,一定程度上概括了克里斯·迦納的人生。
比如:
克里斯·迦納在路邊與一輛豪車主人搭訕時,發現股票經紀人不需要學歷,於是萌發了進入股票公司的念頭。他十分羨慕這些“向上”進入股票公司的人;
下一個鏡頭,我們就看到了一個抬頭希望“向上”的人;
迦納前去追趕帶走醫療儀器的街頭女歌手,這一段落充滿了動作片般的危險感;
片中的另一次“向下”奔跑,卻輪到迦納被別人追趕——一位想要拿到車錢的計程車司機。這一段比迦納追趕女歌手時更為漫長也更為驚險 ;
不停奔跑、不斷疲於奔命,片中的克里斯·迦納幾乎就是一個running man形象,但他的兩次向下跑,都伴隨著生活對他的“擊倒”——一次是被街頭女歌手拿走自己在苦苦推銷、意味著一週生活費的醫療儀器,另一次則是他為了逃避計程車費衝進地鐵站。
這兩次“向下”,都令他的生活變得更為黯淡,更顯窘迫,而且在視覺上令人不安。與此相對的,是克里斯·迦納在決定放手一搏應聘股票經紀人後,畫面一再描述他“向上”的狀態,但同時也讓我們看到“向上”之艱難。
比如:
好不容易得到股票公司實習機會的迦納,雖然此時的迦納仍然處於困境之中,但畫面上他已經開始“向上”了;
人往高處跑的迦納,但實習期的艱難仍然超乎了他的想象;
“向上”道路之艱難,令父子二人一路雞飛狗跳;
現實的“圍”與“困”縱觀全片, 我們能夠體會到克里斯·迦納是位勤奮努力的人,但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如此失敗呢?
迦納在片中的第一句獨白“我第一次見到父親時,我已經28歲了”,以及當他在股票公司填寫簡歷時,自嘲“在‘高中’下面,還有三行線來填寫其它受教育程度,對我來說,根本就是多餘”,寥寥數筆,就讓一個生於單親家庭、教育程度有限的黑人青年形象躍然銀幕之上。
出身、受教育程度以及他的膚色背景(這一點在片中幾乎是不曾被提及的),當然,還有投資失敗,讓克里斯·迦納陷入了“不斷向下”的人生怪圈,他在這個怪圈裡極力突圍,但越是努力掙扎就越是於事無補,直到他將未來押在了長達半年的無薪股票經紀人實習期上,可這樣的未來,卻充滿了未知與動盪。
於是,在畫面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現實”方方面面對克里斯·迦納的圍困,有時候是洶湧的人潮,有時候是充滿壓制感的環境,而更多的時候,是金錢帶來的窘困。
比如片中的一些鏡頭:
迦納每天只能搭擁擠的公車推銷醫療儀器;
迦納送兒子去上幼兒園,偶然間發現幼兒園每天竟然只是讓小朋友們看電視。這裡隱隱透露出兒子的未來同樣岌岌可危;
由於拖欠交通罰款的支票需要確認,迦納被要求必須在警察局待一夜;
走投無路之際,迦納向一個朋友索要其拖欠的14美元,可對方將他拒之門外;
被趕出旅館的迦納繼續去朋友處要錢,但朋友都不在家;
父子二人在地鐵站狹小的廁所裡度過一夜。這是迦納人生的最低谷;
迦納終於獲得工作機會,此時他融入了他之前羨慕的人群之中;
片尾,父子二人在片中為數不多視覺舒展的鏡頭中迎來幸福人生。左邊的路人由克里斯·迦納本人客串。
夢的“束縛”與“放飛”在片中,克里斯·迦納與兒子在籃球場的一番對話,無論是畫面還是臺詞,都集中體現了影片主題之一:夢想。或者說,正如片名所言:追求幸福。
當迦納父子蝸居在旅館,週六還要繼續推銷醫療儀器時,他們先是打了會兒籃球。當迦納發現兒子想當職業球員時,粗暴地讓他打消念頭,兒子一臉的失落,又讓他於心不忍,於是他對兒子說:“別讓別人告訴你不行,即使是我也不行。如果你有夢想,就去捍衛它。”
對於快要流離失所的迦納父子而言,“夢想”奢侈得不現實,影片其實也多次透過逼仄環境包括封閉的醫療儀器甚至是裝籃球的塑膠袋,來一再隱喻父子二人“夢想被束縛”的現實和精神窘境。
而一再出現的國旗,又強化了“夢想”的符號感,甚至包括兒子的玩具,都可以看成是對“夢想”視覺母題的體現。
比如:
前去股票公司面試的迦納,抬頭看見了國旗;
當女友離開了自己和兒子,迦納憂慮地看著兒子。牆上海報是兒子的偶像:籃球巨星“魔術師”約翰遜;
迦納在警察局懇求女友能夠照顧兒子一夜,而他還要擔心第二天的第二輪面試會不會泡湯。背景裡那面模糊的國旗,似乎預示著他離夢想越來越遠;
當迦納讓兒子打消籃球夢時,兒子只好裝起籃球——一個被打包的夢想;
父子、手裡拎著的夢想;
父子二人走過富人區。這裡視野開闊、陽光明媚,近在父子二人身邊,實際上卻又很遙遠;
開始在股票公司實習之後,迦納正如畫面上他奔向幸福和夢想;
兒子讓迦納親吻他的“英雄”;
平心而論,在近十年來影迷高口碑的影片中,《當幸福來敲門》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並不複雜深奧。本質上,它是一部樸實無華的劇情片,但在視覺表達上,這部電影依舊充滿了精妙的“小心思”。
“這就是一個人被生活一次又一次擊倒但拒絕沉淪的故事。”
每當你站在放棄夢想的邊緣時,希望你也能想到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