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新一季《奇葩說》開播以來,北大女生劉純懿的表現招來一片差評。
我特地回看了劉純懿的表現片段,也看了一些分析文章,結合我的觀察與思考,總結出以下3大槽點。
1、沒有搞清楚節目的定位和調性,只顧進行“自嗨式”的表達;
當劉純懿在幾位導師面前介紹自己的時候,和其他選手不同的是,上來她就和一個詞幹上了,這個詞就是“內卷”。
圖片採編自《奇葩說》
就像知乎答主小霸王學習機說的那樣,在她解釋“內卷”這個概念時,又給人感覺非常平淡。
不論是從《奇葩說》的節目定位還是觀眾的喜好,乃至於通關規則來看,劉純懿在海選中選擇在“內卷”這個詞上死磕又沒有出彩的觀點,顯然是不太符合該節目的調性與定位的。
2、內涵楊冪“沒文化”,傲慢感和優越感讓她失去了“觀眾緣”;
在談及“內卷”這個概念的時候,她特地強調:“簡單跟蔡康永老師和楊冪老師解釋一下。”
圖片採編自《奇葩說》
如果說因為蔡康永老師是臺灣人,可能對於內地興起的“內卷”這個概念有些生疏,但楊冪是內地知名女明星,劉純懿怎麼就那麼確信楊冪不知道這個概念呢?
一旁的馬東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問劉純懿怎麼動不動就cue楊冪?
劉的回答是這樣的:“因為楊冪老師剛剛就是瞪著無辜大眼睛,就是我也想聽聽的那種表情。”
圖片採編自《奇葩說》
這句話裡,到底是有多少臆想的成分啊?!
楊冪的五官裡,最突出的就是一雙大眼睛,人家可能只是正常看著你,就被解讀成了“瞪著無辜大眼睛”;而對方看著你,眼神中流露出的神情可能有其他含義,但被劉解讀為“我也想聽聽”。圖片採編自《奇葩說》
言下之意就是:“反正我和你也說不通,你繼續自嗨吧。”
3、毫不領會他人的善意提醒,言語中都是“拒絕合作”的態度。
過程中,幾個導師試圖將她拉回來,不斷地提示她多聊聊自己,好讓大家發現她可以留在舞臺上的閃光點。
但神奇的是,這些機會一律都被她給拒絕了!
例如,蔡康永提示她說,“內卷”這個東西無法打動我們,他進一步解釋道:“站在你那個位置的人,有一個標準,就是要打動我們這幾個人。”
圖片採編自《奇葩說》
這句話已經在向劉純懿表明,如果你想留在這個舞臺,接下來你需要調整你說話的內容和重點了。
但劉純懿壓根沒有get到這個點,繼續在“內卷”上糾纏不清。
坐在臺下的馬東忍不住了,提醒她可以多談談自己;一旁的薛兆豐教授補充說,希望她能展示“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
圖片採編自《奇葩說》
結果劉純懿的表現讓人大跌眼鏡,她不僅沒有get到導師們的意圖,而且還繼續對抗:“我覺得跟別人不一樣是個偽命題......”
圖片採編自《奇葩說》
作為閱人無數的主持人,馬東說:“我發現純懿是一個槓精”。
圖片採編自《奇葩說》
最終,這位“北大學霸”以0票慘遭淘汰。
蔡康永老師發現,在劉純懿的發言過程中,楊冪幾乎沒有任何表態。
蔡康永問楊冪,楊冪的回答是:“因為她不想聽別人說,她只想自己說,就不說了吧。”
瞧啊,被劉純懿認為“學識淺薄”的楊冪,看人是多麼一針見血啊!
二、
從我的諮詢經驗來看,劉純懿代表了現實中這樣一類人:
他們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以自己的臆測和標準去評判外在的人和事,對於看不懂的人和事總會習慣性地予以否定或貶低,不斷地進行著對抗,親手葬送了一次又一次的機會而不自知,反過來卻抱怨自己“時運不濟、懷才不遇”。來訪者曼麗(化名)前來諮詢的時候,是在初春的一個下午,她坐在我的對面,在諮詢開始時,言語中更是充滿著不甘和憤懣。
曼麗,女,3年前畢業於國內一所985高校,藥學專業,研究生學歷。
畢業後的曼麗透過校招,來到一家醫藥公司工作。按照曼麗的話說,她發現公司簡直糟糕透了,以至於她開始懷疑自己還要不要繼續在公司呆下去。
根據曼麗的陳述,我總結出曼麗最不滿的四點。
1、公司領導支援不力,對研發工作不重視;
按照曼麗的說法,她所在的公司領導在藥品的研發上不太做投入,這就導致曼麗等這些技術人員所做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在改進工藝流程,卻沒有做任何新藥劑的研發。
這讓曼麗覺得,自己的專業能力基本上處於“不進則退”的尷尬局面,對自己的專業競爭力沒有任何助益。
2、實驗裝置落後,研發經費投入不足;
曼麗說,公司裡的研發裝置很多年都沒有換過新的了,而每年公司給到的經費更是有限。
這就導致一系列問題。
拿財務部來說,每次曼麗他們的報銷也好,還是經費申請也罷,都要經過漫長的系統審批流程:一個款項短則幾個月、長達半年之久才能批下來,這無疑讓研發工作的進度變得更慢了,甚至有時候需要研發人員自己先墊款買材料......
3、感覺同事目光短淺,大多數人似乎都在“混日子”;
曼麗不止一次萌生出和領導提建議的念頭,但毫無例外地,都被同事們給“打壓”下去了。
“在我們公司,既然老大都不重視,你瞎起什麼勁?!”同事說。
曼麗認為,這些同事只是在“混日子”且“不求上進”。
4、“不懂研發的管研發”。
這句是曼麗的原話。
曼麗所在的研發部部門領導是藥企出身,之前的職位是研發總監。
據瞭解,這位總監之前在其他藥企並沒有做過大的創新型研發專案,更多是側重於市場應用;而這樣的總監分管研發部,無疑還是“重應用輕研發”,這就更加劇了曼麗的不滿。
三、
看起來,曼麗羅列的槽點句句在理,但在我看來,這裡面的根本問題在於——因為曼麗的“定位迷茫”,導致自己來到這家公司很難適應;而很難適應的背後,是因為她看不懂公司的運營思路和方向,更搞不清自己的價值取向。
從曼麗談及的公司研發裝置落後、領導支援不力、研發經費有限等資訊來分析,曼麗所在的醫藥公司很可能並不具備研發新藥的實力,而是更注重營銷,換句話說,曼麗所在的公司透過生產及銷售市面上成熟的藥劑,賺取穩定的利潤——這就不難解釋,為何公司會注重工藝流程的改進、為何會重用市場應用經驗豐富的研發總監擔任研發部門主管,等等。聽我這麼一分析,曼麗瞪大了眼睛,她表示自己從未考慮過這些問題。
“想要真正理清未來的發展方向,你需要做個取捨,即:在學術價值和商業價值兩者之間,你的選擇是什麼?”我說。
所謂“學術價值”,可以理解為學術領域的發現與創新,以發表論文為結果導向,以取得學術成就為價值追求;所謂“商業價值”,可以理解為圍繞銷售所做的一切改良與完善,以變現為導向,以取得利潤為價值追求。“如果要追求學術價值,對你來說,可能需要考慮重回學校考博了。”我說。
當我提到“考博”的時候,曼麗的反應還是比較強烈的,她搖搖頭:“曉璃老師,我之所以研究生畢業了就去找工作,就是因為實在學不進去了......在我們藥學領域,想要在學術上有所成就,需要讀大量的英文文獻,可我一看到這些文獻就頭疼......”
透過梳理,曼麗並不具備相應的學術能力與實力——這無疑是一個客觀的限制性因素。
我帶著曼麗系統排查了能力且分析了她的個性特質,慢慢地我們發現,按照曼麗的情況來看,學術道路並不適合她,如果非要取捨,她還是會選擇商業價值。當根本的價值取捨做出來之後,曼麗對於自己未來的方向就清楚了很多,她表示自己知道下一步該如何做了。
“曉璃老師,如果不是這次諮詢,我壓根不知道自己的認知上存在很多盲區,我甚至一度認為自己很有能力,周圍的人都是傻瓜......經過諮詢我才發現,原來是我太幼稚了。”諮詢結束的時候,曼麗說。
四、
回到《奇葩說》的話題中,我還想多說兩句。
也許在“學霸”劉純懿看來,楊冪似乎給人一種“不太有文化”的樣子,但事實上,如果我沒判斷錯的話,這和楊冪這些年的商業定位不無關聯。
在我看來,正是因為楊冪的商業定位,她才會在公眾面前做些符合“商業人設”的展示與表現,但這些可能和真實的楊冪沒有絕對的關聯——換句話說,真正的楊冪可能恰恰是被劉純懿所低估的,至少楊冪的商業頭腦和敏銳度,是站在臺上的“學霸”劉純懿所無法領會到的。套用本文的概念去闡釋,劉純懿在節目中的表現似乎更傾向於“學術價值”,但《奇葩說》的節目定位及價值取向無疑是“商業價值”,她看不上的楊冪恰恰是商業成就較高的女藝人。
也就是說,劉純懿的“定位迷茫”才是她輸掉比賽的根本原因:她站錯了舞臺,毫不領會這個舞臺的遊戲規則且拒絕配合,被0票淘汰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結局了。
行文至此,我想分享劉潤老師說過的一段話——
“現在的大學已經從‘精英教育’變成了‘普及教育’,並不是上了好大學,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大學畢業只是一個開始,一個新的開始。你可以選擇做奮進的勇者,還是做自滿的學生。”
以上。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