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國內的觀眾都沉迷在韓劇世界中,大多數的女性觀眾都強烈關注韓國電視劇的播出,就拿幾年前的《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來說,這部劇直接將平平無奇的丁海寅捧紅了。
之前《機智地監獄生活》就讓他在觀眾眼中“混”了個眼熟,而這部劇直接將他的職業巔峰帶來了。更重要的是他和孫藝珍姐弟戀的搭配,讓觀眾直呼“太甜了”。
的確大部分的韓劇出圈都是因為甜蜜的愛情,而觀眾之所以沉迷韓劇就是因為它們俊男靚女的“戀愛感”十分浪漫,而且通常情況下各位演員的演技都是線上的。並且韓國的電視劇製作流程和國內不一樣,國內屬於全部拍完統一後期製作剪輯上線,而韓國是“邊拍邊播”。
可是近幾年的韓劇已經不再侷限於年輕人的羅曼蒂克十,而且在“狗血”的路上一去不復返。
從年初爆火的《夫妻的世界》來說,韓劇的狗血程度絲毫不亞於泰劇,這沒想到《頂樓》在前段時間橫空出世,直接拿下“狗血”韓劇的冠軍。
這部劇集韓國上流社會、教育思想、推理、家庭恩怨於一體,展現出在韓國百分之一的上流社會第一百層公寓“赫拉宮殿”,五個家庭的故事。
“赫拉宮殿”,光聽這個名字就透露出一種豪華、貴氣的奢侈感,開篇就直接抓住觀眾的眼球,“親眼目睹鄰居墜樓身亡”、“毀屍滅跡”、“丈夫殺死前任”、“墜樓者為自己與前夫的女兒”……各種狗血的元素堆積在一起,讓觀眾看完之後欲罷不能,根本停不下來。
韓劇在幾年前的“三要素”除了車禍、失憶就是癌症了,這三要素的頻繁出現就被觀眾吐槽了很久,沒想到《頂樓》更厲害。它集結了各種的狗血元素,沒有觀眾想不到,只有觀眾猜不到。
《頂樓》在豆瓣的評分也只有6.7分,算不上一個優秀的分數,加上這種荒誕的劇情為什麼還會有觀眾可以買單呢?
平常觀眾不是對於這種型別的影視劇吐槽聲不斷的嗎?和其他“狗血”劇相比,《頂樓》的到底是憑什麼贏的了口碑和收視?
貼近生活卻更具戲劇性
如今是短影片的噴湧期,大眾的注意力也越來越難以集中在一個地方,從短影片的15秒就能看出,想要能夠抓住觀眾的心必須從一開始就具備亮點。
放人們能夠集中注意某一事物的能力開始逐漸下降,這也就意味著它們對於“感光”要求的刺激程度也越來越高。
這樣一來早期的套路式劇情的影視劇已經不能再滿足觀眾的需求了,《頂樓》的突出重圍也是以刺激、誇張的劇情來吸引觀眾的目光,滿足當代大眾需要的視覺感官刺激點。
另外這部劇中包含著出軌、教育、道德、未婚先孕等多個社會敏感話題,多重元素的疊加一步一步的讓觀眾的“三觀崩塌”。並且“復仇”在這部劇中一直以主線開展,編劇不甘心只將“出軌、偷情”寫進劇本,復仇才是這部劇的重點。
原地反擊的劇情是大部分觀影者都非常喜歡的,這種在生活中常見卻又更加誇張的情節直接緊扣住觀眾的注意力。
每一個元素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可編劇的厲害之處就是將它們附上了更強的戲劇衝突性。
沒有絕對的善惡之分
以往大家看的韓國偶像劇女主基本上都是純情小白兔的設定,甚至可以說為了展現出女主的善良,一味的表現出女主“聖母”的一面。
但在《頂樓》中所有的角色包括男女主角都沒有絕對的善惡之分,整部劇裡幾乎都是反派角色,但並不意味著他們都是“壞人”。
每個角色都具有複雜性和多面性,他們的性格會隨著時間、事情的發展而展現出不同的層次。好人就一直做好事,壞人就十惡不赦,這種單一化的人物性格在現在已經立不住腳了,《頂樓》中的人物更加的真實,也都能夠從中看到現實的一面。
《頂樓》帶給觀眾的不僅僅是緊張反轉的“狗血”劇,它還從人物的生活中諷刺韓國教育的現狀,將韓國上流社會財閥奢侈、虛榮展現的淋漓盡致。
故事線的敘述方式
雖然《頂樓》真的很“狗血”,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韓國影視劇對於如何講故事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和表現手法。
在以往的好劇中男女主多次相遇,心中暗暗種下愛情的種子,但由於家庭、社會的壓力導致有情人不能在一起,當男女主面對各方面壓力折磨時,觀眾的心也被牽引著。
在多線敘事中韓劇更加偏向於以“愛情”為主線展開敘事,將人物的情感張力最大化體現出來。比如在頂樓中編劇就以三條故事線展開,第一條線為復仇,第二條線為大人們的“宮心計”,第三天線則是以孩子們之間的明爭暗鬥開始。
多條故事線同時展開共同敘事,無論是哪一條故事線都能準確的抓住觀眾的心,吊足觀眾的胃口。多條敘事線展開,不同的線索講故事最終匯聚到一個點,揭露出人性與矛盾。
雖然劇情並不能深究,但《頂樓》電視劇中密集的“狗血”根本不給觀眾反應過來的時間,每一分鐘都在沖刷觀眾的三觀,就像是坐上了過山車一樣,只顧著刺激而忘記了思考。
準確的說,《頂樓》的劇情既誇張又離譜,可是同樣它能夠引發觀眾的吐槽聲,一邊吐槽一邊又繼續給這部電視劇貢獻著收視率。
作為年度狗血韓劇,《頂樓》足以讓大家消磨時間,在你經歷過邏輯、智商、三觀崩塌還沒緩過來的時候,劇情早已經開啟了下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