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平安夜,我放棄了朋友的邀約,來到了北京天橋藝術中心。

故事改編自斬獲2020年白玉蘭4項提名的同名電視劇。以電商、快遞與物流為故事背景,講述了青年人奮鬥拼搏的現實故事。

說實話,我對這一類題材的作品並不感冒,理由無外乎音樂劇的刻板印象——當我們談論起音樂劇,就不可避免地談論到那些經典作品,比如《西貢小姐》,又比如《歌劇魅影》。它們或者有著宏大的歷史敘事,或者有著神秘而充滿吸引力的故事。

而《在遠方》卻不具備這些。快遞或許是屬於這個時代的敘事,但是太過與日常息息相關,反而令其神秘感消失殆盡,而聚焦於小人物,更讓敘事變得困難。畢竟,越平凡的故事,越難講。

我可以毫不掩蓋地說,起初,我就是為阿雲嘎而來。

成長於草原,雙親早逝孤身來到北京闖蕩,在一個並不大眾的領域,硬是闖出一片天,成為了微博熱搜的常客,名副其實當紅流量。

某種程度上,阿雲嘎本人的經歷,已經是一出宏大的音樂劇,無可匹敵。

而更有趣的是,這樣複雜的經歷卻並沒有磨掉他身上的執著,反而令他留有一種"老派藝人"的講究。就如同最近大火的李誠儒對待自己熱愛的演藝事業,阿雲嘎對音樂劇的態度也令人印象深刻。

微博上至今仍然掛著音樂劇演員的認證;每一次採訪,都不忘提兩句希望觀眾能多多瞭解關注音樂劇,會去認真解釋"音樂劇不是歌劇,也不是美聲"這種經常被大眾混淆的措辭,對於劇目的挑選更是堪稱嚴格,明明擁有絕對的票房號召力,只要他出演必然大賣,卻整整兩年沒有接下任何一檔音樂劇。

這也是讓我來觀看《在遠方》的動力,即便心中帶有懷疑,但阿雲嘎在我心中,始終是質量保證。

何況,即便劇不好看,能聽到阿雲嘎的演唱,也是值得。

然而事實證明我錯了,我錯得厲害。

對於音樂劇保持熱忱的不只是阿雲嘎,還有《在遠方》的各位主創們。這部劇就如同一場跨越時代的心靈對話,令人久久不能平靜。

主角姚遠的人物背景,取材於阿雲嘎的真實經歷,一時間竟讓人分不清那到底是故事裡的人物,還是阿雲嘎的人物本色。

而看似平凡的故事,也在時代浪潮的襯托下,顯得格外動人。舞美設計的環環相扣,大型旋轉舞臺,不斷變化的場景,與現實吻合的敘事基調,展現出了飽滿的戲劇張力,讓觀眾得以沉浸在故事之中。

以歌敘事,以舞抒情,進而形成美學與戲劇的有機結合,正是音樂劇獨一無二的魅力。《在遠方》令人驚訝的故事打磨,演員們全神貫注地表演,將這兩者發揮到了極致。

此前我看到過一篇採訪,說導演肖傑和主演阿雲嘎因為在打磨音樂劇過程中反覆修改,被戲稱為"肖變變""阿改改",這對師徒,連"強迫症"都一模一樣。

也是這樣的苦功夫,在當晚首演的舞臺上收到了回報。

當音樂響起,"我們過著最苦的日子,但是心裡有天大的堅持",喚醒了我久違的激情——那是屬於遠離家鄉,北漂生活的專屬記憶。

《在遠方》就在這關於"遠方在哪裡"的主題中展開,在"奮鬥"與"成長"中遞進,最終到達"心超越的地方",一氣呵成。

這也是阿雲嘎首次嘗試作曲,卻出乎意料的和諧。劇情、曲目、唱腔的和諧統一,帶來的是情感的宣洩,完整呈現出了姚遠在時代浪潮下的拼搏故事。沒有過度強調的悲情戲份,沒有不必要的煽情,一切是如此順理成章。

其他主創的表現也令人眼前一亮,著名編曲家金培達和製作人張筱真的作曲、編曲已經高度成熟。而以阿雲嘎為首的北舞演員們,展現出默契之餘,也讓我們看到了對音樂劇的熱忱。

39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同樣是民族風走秀,孔雪兒和沈月同框比美,誰是網紅臉一望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