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最近某檔新綜藝裡,一個熱門話題是“如何看待男明星代言化妝品”。

有網友說:不化妝才是真正的鐵血男兒,化妝的油頭粉面很油膩。

這個觀點現在看來,可能落伍了。

到2020年末,新鮮出爐的一系列男性化妝的大資料榜單顯示,越來越多的男性變成了精緻boy:

比如某電商平臺雙十一資料,男性進口彩妝備貨同比增幅3000%;又比如最新的美妝地圖白皮書顯示,全國最關注美妝的男孩竟是印象裡的“山東大漢”。

在中國直男聚集地虎撲,關於“怎樣看待男性化妝”的話題也層出不窮。

看回答,直男們如今也不那麼反感化妝了,他們或許接受不了濃妝,但願意“大夏天塗個防曬”:

或用“普通的打底遮瑕”,“修飾缺點突出優點”:

原來,當代男孩對化妝已經接受到了這個程度。只是相比老前輩,他們還是差了些呀。

還記得前段時間我們八卦的“先秦貴婦的日常生活”吧?(不記得的點此回看)

目前考古出土最早的完整梳妝盒,竟然屬於一位男子:

△這隻內建銅鏡、木梳、刮刀、粉盒的精緻“便攜梳妝盒”我很喜歡,今天再拿出來給大家看一眼~

總說女孩子會一腳踏入美美美的深淵,殊不知男子曾經完全不輸女子啊。

比如那個盛產美男子,能拉出n位名士組個“真·追光吧哥哥”男團的魏晉南北朝。

如果只看畫,不覺得有什麼美男:

△竹林七賢畫像磚,南朝磚刻珍品,1959年南京江寧西善橋出土,畫上有善彈琴的嵇康、嗜酒的山濤、喜弄如意的王戎、閉目沉思的向秀和挽袖撥阮(琵琶)的阮咸等,應該是最早的七賢畫像。

但你若讀《世說新語》,就會發現書裡對一系列男子的形容美極了,絕對能秒殺現在的小鮮肉。

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懷”;

杜弘治:“面如凝脂,眼如點漆”;

王恭:“濯濯如春月柳”。

“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是:“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或雲‘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

更別提四大美男之首的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還是小鮮肉時帶著彈弓外出打獵,街上看到他的女子,還手拉著手把他圍起來。

△可惜古代的畫像不愛畫美男,這是《潘氏宗譜》中的潘安畫像,年老了啤酒肚也給畫了出來。

為何魏晉時期記載的美貌男子那麼多?可能印證了一句話,“世上沒有醜男人,只有男人不打扮。”

受頻繁戰爭影響,人們感慨人生無常,更加註重個人價值,唯美思潮盛行,於是當時社會上尤其上階層的男孩們,就變得格外注重外在形象,尤其注重膚色,喜愛膚白。

形容西晉名士王衍的時候寫他“容貌整麗,妙於談玄。恆捉白玉柄麈尾,與手都無分別。”

王衍容顏秀麗,精通玄理,他有多白呢?

——經常拿著以白玉為柄的麈尾,那手的顏色和白玉麈尾一模一樣。

△看著是塊餅,其實是塊北魏粉餅。

他們特愛臉上抹粉,炎炎夏日裡也有不少關於粉的故事。

像大才子曹植,約見當時著名小說家邯鄲淳,大夏天的先不急著和人交談,哪怕讓人等著,也要先洗了澡,再擦個粉,才肯出來。

△魏晉盛放粉的多是漆器,這裡給大家po些更美的粉盒,以上按年代分別是:唐代“張”字款白釉綠彩方形瓷粉盒、元代龍泉窯劃花蓮紋粉盒、清同治粉彩粉盒、清晚期象牙雕花卉粉盒。

名士何晏就更有意思了,史書記載他特喜歡美容,或靜或動擦粉的帛布都不離手,有個“傅粉何郎”的稱呼。

不過他可能本身面容就細膩潔白到極致,魏明帝懷疑他臉上搽白粉,就在夏天裡賞賜了他一碗熱湯麵,何晏吃完出了一身大汗,只好用衣服擦汗,結果汗擦完了,才發現他的臉竟然變得更白了。

△出土文物裡化妝用具最多的是各類鏡子,以前給大家po過,這次來寫更高階的,比如上面是明代漂亮的梳妝鏡臺,下邊是鏡箱。

除了擦粉,香也是不可缺少的。

△這些都是漢代的綠釉博山爐,焚香用的器具,上有蓋,蓋上雕鏤成山巒形,上有人物、動物等圖案,象徵海上的仙山——博山,盛行於漢及魏晉時代。

魏晉時期男子酷愛化妝,有為了打破傳統思想束縛、追求自身美的歷史原因,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之後的朝代雖沒有這麼追求,但精緻男孩也不少。

比如魏晉時期也流行的口脂,直到唐代也在流行。

唐《外臺秘要·千金翼》口脂方中寫:"以甲煎和為膏,盛於匣內,即是甲煎口脂,如無甲煎,即名唇脂,非口脂也"。

說明男子用的這種沒有顏色的口脂和唇脂還不是一樣的東西,這裡面有一種叫“甲煎”的香料,能治唇裂口臭,很是稀罕。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口脂,放在小圓盒子裡,但唐代元稹《鶯鶯傳》裡,崔鶯鶯有收到過張生從京城捎來的“口脂五寸”。用寸來計算,說明唐代已經有管狀口脂了。

杜甫《臘日》寫:“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也就是說,唐代皇帝每到過年過節,才會賞給寵臣們一些口脂。

劉禹錫《代謝歷日面脂口表》裡則清楚地寫了皇帝到底會賞賜些什麼:“中使霍子璘至,奉宣聖旨……兼賜臣墨詔及貞元十七年新曆一軸、臘日面脂、口脂、紅雪、紫雪並金花銀合二。”

結合《全唐文》記載,當時的化妝品不只有擦嘴的口脂,抹臉的面藥,還有紅雪、臘脂、蘭膏等等十幾種。

△唐乾陵章懷太子墓壁畫區域性,官員們嘴唇紅紅火火,但實際上應該塗的都是肉色或沒有顏色的口脂。

而到了宋朝,化妝品是用得少了,架不住宋朝男士們大規模開始在頭上簪花呀!

像《水滸傳》裡108好漢,印象裡全是糙漢?明明是108花美男。你看——

浪子燕青“鬢邊長插四季花”;

楊雄“鬢邊愛插芙蓉花”;

阮小五“鬢邊插朵石榴花”;

而滿臉橫肉的蔡慶,因為愛戴花,乾脆被江湖稱為“一枝花”……

嗯,所以電視劇裡西門慶這造型,其實挺符合宋代風俗:

仔細看看,宋代簪花習俗還不簡單。

其實簪花是從唐代開始,宋代盛行的。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唐時,到了春天皇帝出門春遊,見花好看,就“以御花親插頲之巾上”,從此男子就開始在頭上插花了。

到北宋後期,男子簪花頻繁到會根據時間變化簪不同品種。

正月梅花、二月桃花李花、三月牡丹花,鮮花盛開的季節還有花市,“以筠籠賣花,雖貧者亦戴花飲酒相樂”。

△清蘇六朋《簪花圖》。

再到南宋,宮廷裡什麼儀式要簪什麼花,不同等級的人群要對應什麼花色,誰來戴竟然都有明確規定了。

《宋史·輿服志》:“大羅花以紅、黃、銀紅三色,欒枝以雜色羅,大絹花以紅、銀紅二色。羅花以賜百官,欒枝、卿監以上有之;絹花以賜將校以下。太上兩宮上壽畢,及聖節、及賜宴、及賜新進士聞喜宴,並如之。”

當時皇帝賜花,真花也就是鮮花最為珍貴,在當時叫做“生花”。

其他的還有假花,也就是“像生花”,絲絹羅帛製作的假花,大概漢代就已經有了,到了宋代更有各種玻璃製作的琉璃花。

△ 新疆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絹花。

當然,盛極必衰,到了明代,簪花已經沒有宋代那麼壯觀了,但是立春、科舉及第、皇帝得子、出征、婚禮等場合還是有簪花的習俗。

而除了帶花,男子對自己的頭髮也是非常注意的,要“三天一沐發,五天一沐浴”,他們的髮型要整理得平平整整一絲不苟。

《萬曆野獲編》記載,當時有一個叫沈思孝的大臣可能有潔癖,修理自己的鬍子要細緻到每一根,他還隨身攜帶肥皂之類的東西,一天洗手幾十次。

而那位著名內閣首輔張居正,也是個非常注意個人形象的人,他“膏澤脂香,早暮遞進”,起床睡覺都有一整套護膚流程要走呢!

△看看人家首輔的眉毛鬍子,是不是一絲不苟,端端正正。

回顧男子美妝歷程,再看看現在那些精緻boy,是不是沒什麼稀奇了?

畢竟,比起吐槽化妝男孩“油頭粉面”,不管理身材、不打理清爽,頂著啤酒肚還認為自己很帥的自信男性,大概才是真油膩吧。

不管女性審美還是男性審美,必將多元化發展。如何穿著、打扮,既是私人的事,也濃縮著時代進步。

例如歷史上的歐洲,一直要求女孩子穿裙裝,十多歲就開始束腰。纖纖細腰,不盈一握。性感是性感了,但很多女性成年後因盆骨變形死於難產。

19世紀中期,知識女性艾米麗亞·簡克斯設計了第一款意在反抗束腰的女性褲裝,卻招致一片謾罵,人們說她傷風敗俗,是女巫。

西方女性用了漫長的歷程,才為自己爭得了“可以穿褲子”的自由。

舉這個例子是想表達,人們對“男人就應該怎樣”“女人就應該怎樣”的固有條框,原本就是一種因習慣形成的偏見,比如幾百年前的“女孩不能穿褲裝”,幾十年前的“男人不該用化妝品”。

美,首先是打破偏見,然後是內心愉悅,以及不因過分浮誇給他人帶來不適。

希望好看的小哥哥、小姐姐越來越多。

故宮博物院《中國古代化妝庋具》

王麒越《魏晉南北朝男性美容現象窺探》

李良松《唐代男子美容》

藝萃《男人戴起花來,就沒女人什麼事了》

思明居士《古代男子化妝史》

今日互動

說說你家中有多少口紅,多少化妝品吧?

8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工作人員背鍋?鄭爽退出節目後,節目組發文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