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楊笠言論事件,經過三天發酵,再次達到新的輿論高度。她的男人都是“垃圾”論,在網上引發軒然大波。

反對的群體自然還是男性,理由是對男性的惡意詆譭與侮辱,甚至還上升至性別對立的高度,而楊笠則成了挑起男女矛盾的那個人。

言論梳理,楊笠聲稱男人是“垃圾”?

該言論最初來自《脫口秀大會反跨年》,楊笠作為脫口秀人,節目中以“男人”開題,並直言男人都是“垃圾”。

節目裡,對於“垃圾”二字進行了消音。說明節目組明白確有不妥。不過,結合楊笠前後語境,是可以猜出消音二字為“垃圾”。

事實上,楊笠在臺上,不止一次的闡述男人是“垃圾”的言論,首尾呼應,主題明顯。

現場其他脫口秀人,都有覺得明顯被內涵到。

可以預想,這段脫口秀若播出,即會徹底引爆輿論。

果然,節目上線後,“楊笠”即登上熱搜榜單。網友們看法褒貶不一,但依形勢來看,更多的網友是站在楊笠這邊。

而事實上,這已經不是楊笠第一次如此發言。

且不說對錯,如果把楊笠言論中的“男人”,一律替換成“女人”,不知會引起何種反應。

平臺不同,使用者態度大相徑庭

有意思的是,每個平臺受眾不同、觀點不同。

比如,女性使用者為主的微博,普遍都是聲援楊笠,這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再觀知乎、虎撲等平臺,則普遍反對楊笠言論。

不僅是這件事,在其他事件上,知乎、虎撲一直是與微博唱反調的。

比如丁真事件,當微博上極盡吹捧時,知乎、虎撲上興起了一股反丁真畸形價值之風。

對此,我不敢說誰對誰錯,以免被冠於“直男”、“女權”的帽子。但我知道,經過男女群體多次鬥爭,直男、女權這兩個詞已經臭了。

事件發酵,公眾人物加入戰局

目前事件已經發酵三天,輿論方向逐漸明晰。至少在社交平臺上,輿論是一邊倒的支援楊笠。

此事鬧的這麼大,一些公眾人物亦加入戰局。

首先是憑藉《吐槽大會》走紅的池子,公開反對楊笠。

12月26日,池子在個人微博發文稱:“總有人問我脫口秀應該什麼模樣,我覺得很可能是羅翔老師那樣,但肯定不是楊笠那樣。”

出生在1995年的池子,今年不過是25歲,正是年輕氣盛的年紀。見男性群體被“罵”,選擇出聲維護,無可厚非。

不過,他的這次反擊,很快即受到了無數網友的口誅筆伐。

池子是不服氣的,他於當晚再次發文:“其實,我自我認知是一個女性。”

說到底,池子還是年輕。有時錯的未必是話,而是發聲的平臺。

池子的率先試水,無疑給諸多演藝明星作出了反面示範。

於是,姚晨在發聲時,選擇站在了楊笠這邊。不僅可以賺取好感,亦可以淡化“惡之花”標籤。

除了姚晨,黃西、吳鎮宇、甦醒、丁太昇等男性,皆選擇了站在楊笠這邊。

眾人的態度很值得探討,簡單來說,他們是覺得脫口秀始終是脫口秀,屬於段子,不值得過於計較。

換言之,如果這不是出自脫口秀表演,而是現實中有人指著你鼻子說,或許境況就大不一樣。

但妙就妙在,它確實出自脫口秀,而且還是以吐槽、諷刺為主的脫口秀。平常我們看嘉賓們被吐槽,笑的不能自已。怎麼輪到自己了,反而不可容忍了呢。

這也是女性普遍吐槽男性的,她們會覺得男性玩不起,怎麼說著說著就急眼了呢。

楊笠說男人是“垃圾”,你如果反駁,就是急眼;你如果沉默,就是預設!

沒有第三選項!

是的,至少大部分女性群體是這樣想的。

還有另外一小部分,會覺得男性本來就是垃圾呀。並透過論證舉例,說男友渣、父親壞,甚至為了反駁男性,把家庭矛盾、社會矛盾皆論證了一遍。

不錯,男人有虛情假意、坑蒙拐騙,但這並不是男人的專屬,而是人類的共通性。人性本惡、人性本善,本就是糾纏不清的。

我想,如果楊笠在發表言論時,哪怕前面加個“部分”,亦不會有今日這番爭論。

拒絕成為她人刀,挑起男女對立 只會惡性迴圈

發酵至目前熱度,足以說明此事是值得推論與反覆思考的。這件事,我不覺得誰對誰錯,這不是簡單的對錯問題,不同角度探入,能延伸出不同觀點。

新時代的今天,早已不是男尊女卑的過去。男女平等從來不是一句空話,而男女關係也從不是互相對立。

女性地位的提升,並非透過腳踩男性群體而達成,每個人都應有發聲辯解的自由。發聲不等於急眼,沉默不等於預設。

男性群體也應給予更多包容,男女平等喊了幾十年,女性只是思想上獲得平等,而在現實生活中,男性依舊佔據主動

換句話說,關於男人是“垃圾”的觀點,女性群體思想上認同,但在現實生活中,通常是當局者迷,隨波逐流罷了。

楊笠很聰明,懂得利用咪蒙那一套,充分激發場下參與者聯動造勢。掌握財富密碼,懂得攻擊男人,就可以獲得巨大的流量與利益。

當然,也可能楊笠只是貢獻一張嘴,稿子來自於《脫口秀大會》的編劇團隊。

但不管如何,目的是已經達到了。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

這件事,無論拔高到何種程度,最終也只是普普通通的網路罵戰罷了。

31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美國一編輯:梅根明年工作隱藏不確定性,演影視劇將是最棘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