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月中,本ID盤點了吸血鬼電影的興衰。在出那篇稿子的時候心理其實頗為失落。怪物電影本來是電影中的一個熱門IP,可以包含驚悚。浪漫、懸疑等等元素給愛好者帶來各種不同的體驗。特別是藉著大眾文化與都市奇談,一度成為成為電影文化中的潮流。其熱門的程度與現在的超級英雄電影完全一樣。
但是在近10年中,真正意義上的怪物電影幾乎是消失殆盡。就連我們以前可以經常看到的“吸血鬼”元素的電影也成為了稀罕物。取而代之的多那一大票極其LOW的“鬼怪電影”,它們大多名字帶有“驚魂”,“兇靈”、“夜半”,宣傳海報也是那種f地攤鬼故事雜誌風格,或是打打色情擦邊球,可以說這些都是給怪物電影抹黑的東西。
像早期怪物電影的開山之作《黑湖妖譚》,不僅帶動了怪物電影,更是引出了科幻驚悚這個全新的電影型別。當然,驚悚類電影普遍會被認為是中小成本B級片,這也使得拍攝驚悚電影的門檻降低,雖然有不少爛片充斥其中,但也讓一些很棒的電影綻放光芒,像溫子仁這類新銳電影導演就是典型。
為什麼曾經的怪物電影會成為優秀的驚悚片。這也是因為這型別的片子並不是存粹的感官驚嚇來達到恐怖效果,而是用其中看似頗為 真實的故事性來觸及心靈,所引發的震撼力。
但是,因為後來劇本的內容的枯竭,在眾多故事內容中搭配出現了錯誤,致使怪物電影陷入了存粹的為驚悚而驚悚之中。比如說電影的主旨講的是都市奇談或者是鬼神類的,但為了視覺效果偏偏在內加入了科幻元素,或者是直接用現代科學來進行解釋,這就破壞了整部電影的結構,成為了不倫不類的東西。
像在幾年重置的《木乃伊》,雖然用大製作,而且還有阿湯哥的保駕護航,但是還是“撲街”了。那部電影是“步子邁得太大,扯著蛋了”。好好的片子後期卻硬要加入“化身博士”這個IP,木乃伊講的是鬼神,化身博士是科幻,雖然同為“怪物系列”,但兩者銜接需要鋪墊,這一部電影裡是無法講明白的。以至於最後兩邊不討好,讓本來可以成型的環球“暗黑宇宙”無限期擱置了。
《木乃伊》的失敗,讓環球影業放棄了製作大成本電影的計劃。所以,今年上映的《隱形人》成為了一部的小成本驚悚片,如果不是朋友說的,甚至連官宣都沒機會看到,更不用說它打著“暗黑宇宙計劃”的旗號了。
但萬萬沒有想到,這部被真的要“隱形”的《隱形人》,以700萬美元的低成本,首周就拿下了近4000萬的票房成績,一週實現盈利。而且它在爛番茄上口碑也相當不錯,爛番茄新鮮度91%,爆米花指數88%,可以說這個情況是環球影業自己也沒有想到。
當然,今天本ID也暫不劇透其中的內容,還是推薦大家花點時間去觀影。畢竟今年的好電影真的不多。而且,在電影的預告裡也已經透露了不少電影的內容,再多劇透就成為電影概況了。
這部《隱形人》屬於是披著“科幻外衣”的倫理片,所以不屬於那種“科幻災難片”範疇,電影中展現的是著實的心理深層次恐懼和現代家庭所常遇到的家庭暴力。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不要與陌生人說話》帶上點科幻元素是怎麼樣的,就能體會出這部《隱形人》的味道了。
近些年來,家庭暴力這個問題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性問題。因為涉及到雙方的以親密關係,所以定罪的難度很大。就是因為犯罪場所私密,所以各方的舉證十分困難,這也就是所謂的“隱形人”概念。
在電影中,可以看到一系列的家暴縮影,比如在家中無處不在,雖然感覺很不適,但無法說出具體的情況。對個人的暴力除了自己,別人無人知曉,訴說也無人相信。用各種方式切斷你的關係網,讓你孤立無援。
這些家庭暴力的方式都是真實存在的。導演沃納爾電影開拍前,找了多個女性保護組織,收集家暴的成因與故事內容,還與與女主伊麗莎白·莫斯一起修改劇本。就這樣將那些家暴的事件與過程將“隱形人”聯絡在一起,從而成為了現在最為“貼地皮”的驚悚電影。
電影中也運用了大量老派的驚悚電影攝製手法,大量的室內空鏡頭讓觀眾得以參與猜測隱形人出現在何處。或是運用隱形人的“窺探”視角,增加電影的緊張氣氛。
“家暴”行為起源於“控制”。這個理念也貫穿於整部電影。女主無時無刻不在想擺脫隱形人對自己的控制。而隱形人男友又屬於絕對的“權威”:他是光學天才、而且還是有錢人,有著極強的控制慾,所以透過最先進的科技發明了一件隱形衣;觀眾可以從他的家中佈滿了監控,就連狗都要用通了電的項圈發現,他就像《不要與陌生人說話》裡面的“安嘉和”一樣。
然後,這部電影的成功,還要歸功於女主伊麗莎白·莫斯。她將一個被隱形人“家暴”的女人演繹得相當出色,特別是那種崩潰的感覺,其實這類演出一旦用力過猛很容易“崩壞”,從而成為爛片,但她表現得相當令人信服。特別是在最後的反轉中,她又以另一種面貌出現,具體是什麼樣的,還是讓大家去看原片。從參與劇本修改到深情表演伊麗莎白·莫斯功不可沒。
所以說,這次的《隱形人》給環球挽回了顏面,至少那個“暗黑宇宙”的迴歸也開始變得更有希望了。但還是希望環球影業的大佬們腳踏實地,畢竟怪物電影有自成一格的邏輯性,過於放飛自我還是要翻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