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2020年,電影行業慘遭史前重創。

國內影院缺席了整整178天,我們從未與影院分離如此之久。

前幾天還在哀嘆今年院線電影貧瘠,沒想到2020只剩幾天的時候,能看到完成度這麼高的燃炸大片。

算是給不完美的今年,帶來一許久違的開心。

記得三年前看《拆彈專家1》,有個鏡頭至今讓我印象深刻。

一個滿腔赤誠的警察黃天諾,因為身份被識破,被強制穿上炸彈背心讓他走出隧道。

之後罪犯就啟動炸彈,2分鐘倒計時開始。

主角(劉德華飾)鎮定自若,時間一分一秒流逝,他還在研究炸彈電路。

警察慌了,不停地問炸彈到底能不能拆。

所有人都向後撤退,只有主角一個人在拆彈。

時間所剩無幾,主角站起來對警察說:

你是警察,你有你的責任,遠離人群,不要靠近車輛,站在原地,這樣的傷亡是最少的。清不清楚?

然後,他撤退,向後跑。

這一幕,相信看過的都被震撼了吧,

他絕望的喊道:

“我是警察!我有責任!遠離車群!遠離人群!”

“我是警察!我有責任!遠離車群!遠離人群!”

“我是警察!我有責任......

巨響之後,黃天諾三個字將永遠在警徽中閃光。

當時看的都流眼淚了,一度讓我覺得港片復興了。

而三年後的《拆彈2》,更是突破了刻板,既保留著濃郁“港味”,又試圖擺脫長久以來的“港片慣性”。

“劇情猜不到、從頭到尾沒掏手機、最後看得飆眼淚……”

“邱禮濤導演的超水準之作,全程高能無尿點,從頭到尾緊張的我手心出汗,又燃又炸又爽。”

還有一位網友做出這樣的評價:“拆彈專家2”在哪裡,顯然是“無間道4”。

《無間道》系列,被很多人認為是“香港警匪片”的巔峰,對於《拆彈專家2》如此的評價,其讚美之意溢於言表。

但也有人評價:因為情節太緊湊,人物刻畫稍顯單薄,轉折過於突兀,人物的轉變讓人極度齣戲。

但瑕不掩瑜,總結起來拆彈2有兩點是有共識的:

1、2020年最好看的港片,沒有之一。

2、劉德華近五年內最好的電影,也是今年上映的最好看的國產電影。

02

看過拆彈專家1,再看2發現是少有的續集遠好於首部的電影。

但沒看過1,想去電影院直接一睹為快的小夥伴,不需要擔心。

因為這是兩個獨立的故事,華仔飾演的也是兩個不同的角色。

比起1最後紅磡隧道的引爆場面,這一次“瘋子”邱禮濤玩得更大。

開頭就炸掉了香港地標赤鱲角國際機場。

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場所,國際級樞紐,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港之一。

這在平常是想的不敢想的,市民還沒疏散,連停機坪的工作車都還在正常運轉著。

火焰如巨獸般,碾壓整個機場,瞬間有種末世既視感。

然而不止機場,全片有六場爆炸,場場驚魂,從頭炸到尾。

當全長2公里的青馬大橋被攔腰炸斷的場景,我是相當震撼的。

特效帶來的沉浸感,給觀眾帶來最強烈的視覺衝擊,腎上腺素飆升。

為了真實性,特效還要加上實景拍攝,劇中流量巨大的中環、旺角、廟街、機場地鐵站,都是實拍。

因為場面宏大,群演數量之多,現場佈置的難度...等等

連邱禮濤導演都說,這是他導演生涯中,最難拍的一部電影。

其中槍戰戲也很激烈、精彩。

你想不到已經59歲的華仔動作戲依舊乾淨、驚險,近身搏鬥拳拳到肉。

跳天橋、被車撞、一路狂奔,都親身上陣,給足臨場感。

注重細節的華仔,因為角色右腿殘疾,跑跳時的障礙和痛感都有鮮明體現。

除了全面升級的大場面,影片中的炸彈型別也堪稱頂級。

拆炸彈的影視劇不稀奇,那麼拆核彈呢?

說實話真的很少見,前所未有。

從第一部的C4炸彈直接升級為世界上最小的核彈之一,大衛克羅炮。

這種全程高能燃爆的觀感,無疑是今年最炸的一部電影了。

03

但影片最“炸”的點不是炸彈,而是,拆彈的人。

在看的很嗨的同時,也會在劇情發展中不斷思考潘乘風的黑化和救贖的過程。

拆彈專家潘乘風(劉德華 飾)樂於捨己為人,他戰功赫赫,救下很多人。

戰友董卓文(劉青雲 飾)這樣形容他:“為了救人,命都不要。”

有著過硬的專業素質,卻因為一次事故斷了一條腿,而被警隊從拆彈一線調到文職工作。

潘乘風不接受,想要幹回本職工作,並認為警隊是用完即棄,在大鬧無果後從警隊離職。

為此,他思想走了極端,五年之後,他成為一個恐怖分子,還和隊友策劃了一項恐怖事件——炸掉香港的一個大廈和城市基建。

曾經的拆彈專家,就這樣成了別人眼中的“定時炸彈”。

善與惡往往只在一線之間,一念成魔,一念成佛!

如果電影單純講的是一個好人變成一個窮兇極惡的壞人,那麼故事就很平凡了。

《拆彈專家 2》的驚喜,或許就在於用心講好一個故事。

邱禮濤用了一個很巧妙的真假記憶,走出以往老套的臥底套路,讓情節撲朔迷離。

失憶後的潘乘風,分不清自己是警還是匪,他一邊逃脫警察的追捕,一邊查明事情原委。

“潘乘風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帶著觀眾在經歷整個故事劇情,就像解謎破案一樣,對主人公身份的探討與追問。

使用埋伏線、敘事詭計等技巧,反轉一個接一個,讓你大呼過癮。

這裡我就不過分劇透了,大家去影院一睹為快吧!

04

影片在燃爆的視聽享受,緊湊的劇情之外,還有著導演對社會問題的反思與表達。

跟劉德華同年出生的邱禮濤,是北上的香港導演中,還能保持這種銳度的。

他的產量也高得驚人,33年裡完成了80多部影片。

其中最為人所知的可能是大量的Cult片和B級片。

比如《人肉叉燒包》、《伊波拉病毒》,血腥,暴力,奇情,那叫一個重口味。

但在娛樂性的表層裡有他對邊緣人和社會議題的關注,這也是邱禮濤入行之後一直在做的事。

1987年,26歲的邱禮濤拍出了處女作《靚妹正傳》,根據演員林碧琪的真實故事改編,揭開了電影圈光鮮背後的黑暗。

九七回歸時,他以真實案件改編的《等候董建華髮落》——一位議員為獄中一群沒有獲得刑期的青年罪犯爭取確定刑期。從點到面觸及司法公正、青少年問題、人道主義等。

而從1997到1999年,推出的《陰陽路》系列,反映民眾日常生活中的惶恐與不安。

後來,他在《葉問終極一戰》裡展現老年葉問的吃喝拉撒睡;

在《家和萬事驚》裡涉及空巢老人,憂鬱症人群和炒樓話題;

也有關注性工作者的《性工作者十日談》《我不賣身,我賣子宮》和 《雛妓》等

對社會題材的熱愛,邱禮濤甚至一度表示過:

如果有投資方願意投社會題材的電影,我會非常高興,並且我會選擇把《拆彈專家2》推後一點。警匪片今年不拍明年還能拍,但有關社會題材的電影,今年有機會不拍的話可能明年就沒有了。

這次邱禮濤想說的,也隨著這些炸彈一起爆出。

設計的主角人物,非典型英雄的潘乘風,不再是臉譜化的“好與壞”、“白與黑”。

從懷抱理想,到重塑記憶。

潘乘風在這過程中,經歷著人性層面的不斷扭曲與拉扯。

在混亂的情勢中,他不斷轉變,一度踏進人性的灰色地帶。

你看得見他的憤怒:

看得見他的脆弱:

也看得見他在被外界和內心雙重擠壓拉扯下的痛苦掙扎。

在真與假之間,他不斷尋找自我和救贖,亦是“自我拆彈”的過程。

影片也藉此完成了對社會問題的深入洞察與探討。

當主角吼出“我不是瘋,我是痛。”“不是我有病,是這個世界有病。”時,無疑寄託著導演強烈的作者表達。

這些都是以往的同類主流商業片難以深入涉及的。要我說潘乘風是近幾年華語片中最具突破也可能最具爭議的主人公。

劉德華詮釋的也很自然很到位,不得影帝,天理難容!

當然演員和導演之間是相互成就的,從2017年開始兩人合作的《拆彈專家1》票房4億,拿下當年五一檔的票房冠軍;

2019年的《掃毒2》砍下近13億票房;2020年《拆彈專家2》,票房和口碑的雙線飄紅。

今後也希望劉德華邱禮濤這對“黃金搭檔”能夠繼續合作,交出更多這樣的好作品!

20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高調復出的劉詩詩,搭檔朱一龍重回銀幕,兩部電影都值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