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蘇菲·瑪索

當然蘇菲·瑪索確實很美,但要論起法國人自己心中的第一美女,那當之無愧必須是伊莎貝爾·阿佳妮。

看下面這張阿佳妮的照片,有沒有發現眉眼間居然和蘇菲·瑪索還有幾分相似?像就對了!不過順序不能顛倒,應該是蘇菲·瑪索像阿佳妮,因為蘇菲出道時,打的還是“小阿佳妮”的名號,當時整個80年代的法國影壇都是阿佳妮的天下。

伊莎貝爾·阿佳妮

雖然阿佳妮活躍的鼎盛時代有些遙遠,但這位銀幕女神的履歷就是個大寫的牛。她9次提名有著法國“奧斯卡”之稱的凱撒獎,5次成功封后,這一紀錄至今無人打破;然後柏林和戛納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各1次;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2次。

大導演們對於阿佳妮的演技也是翻來覆去的各種誇,但概括起來都一個意思——她就是個表演的天才啊!

不僅業務能力“碾壓”同一個時代的女演員,阿佳妮的個人生活也是留下了一地的傳說,配合她天才的人設一起“食用”,只有一個感覺,姐就是個傳奇。

所以,今天就來講一講這位容顏美麗沉靜,而靈魂暗潮洶湧的法蘭西玫瑰,伊莎貝爾·阿佳妮。

02

阿佳妮出生於1955年6月27日,巴黎城郊的貧民區。父親是阿爾及利亞籍穆斯林,母親是德國天主教徒。阿拉伯和日耳曼的混血賦予了她驚為天人的美貌,但社會底層的出身和複雜的成長環境在她的靈魂深處刻下了沉重的印跡。

如今地圖上的非洲國家阿爾及利亞在1962年正式獨立以前,很長時間都是法國的殖民地。1954年到1962年,阿爾及利亞一直都在為獨立這件事兒和法國“死磕”。所以不難想象,流淌著一半阿爾及利亞血統的阿佳妮的童年時代不光是要忍受物質匱乏造成的痛苦,還飽受了戰爭激化下的種族歧視。

加上巴黎城郊貧民區一直以來都被詬病的治安極差,暴力頻發問題,這些無法掌控的外部不幸都在阿佳妮的性格中留下了敏感、不安、易怒,衝動、執拗、情緒化的烙印,而曾患有自閉症的經歷讓她極不擅長與人溝通。

所有人都讚歎阿佳妮總能將極為複雜、癲狂、掙扎的角色演得入木三分卻又毫不違和,不得不說,成長階段經歷過得“黑暗”會成為人生中揮之不去的陰霾,但對於演員來說,卻會成為角色成功的養分。

這樣的阿佳妮無疑是為電影而生,她是上天對電影藝術的饋贈,而電影也是她的救贖。

03

還在上小學的時候,阿佳妮就開始了業餘戲劇表演,那些無法在現實中宣洩的煩亂和不安的情緒,藉由表演得到全然的釋放,於是,12歲的她把表演古典戲劇作為自己的夢想。

14歲趁著暑假拍了伯納德·圖布蘭·米歇爾的喜劇片《小煤商》,走向了更大的表演舞臺,天賦也為更多人所知。接著她成為了聲名卓著的法蘭西喜劇院領固定報酬的演員,那時的她還不滿17歲,沒有接受過巴黎音樂戲劇學院的正統訓練,沒有求職試演的經歷,這段牛X的經歷至今仍是莫里哀學院的一段佳話。

時任團長曾惋惜道:“一個世紀只能出一個阿佳妮。”但事實證明,法蘭西喜劇院的成全換來了更多人得以欣賞到阿佳妮攝人心魄的美和無以倫比的演技。

她是《阿黛爾·雨果的故事》中那個追尋愛情跨越千山萬水,執迷不悔,至死方休的神經質女人,那句經典臺詞:“千山萬水,千山萬水,去和你相會,這樣的事情只有我能做到。”配合阿佳妮執拗到狂熱的眼神,成為影迷們津津樂道的經典。

《阿黛爾·雨果的故事》

《阿黛爾·雨果的故事》

這部影片為20歲的阿佳妮帶來了第一次凱撒獎最佳女主角和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1981年,阿佳妮出演了她演藝生涯中第二個里程碑式的作品——恐怖片《著魔》,比起《阿黛爾·雨果的故事》中的神經質女主角,這部戲中的阿佳妮在瘋魔的道路上更進一步。在這部講述愛情、佔有和背叛的故事裡,阿佳妮一人分飾兩角,一個是純真善良如同天使的幼兒園老師,一個是與魔鬼進行交易,只為創造出一個永不會離棄自己的丈夫的妻子。

《著魔》中阿佳妮飾演的幼兒園老師

《著魔》中阿佳妮飾演的和魔鬼做交易的妻子

阿佳妮在片中的演技用豆瓣上網友的評論來總結就是精湛入骨、震撼三觀,瘋魔級表演。外表美麗的女演員總是選擇用扮醜的角色來讓觀眾不為“美色所惑”,從而聚焦在自己的演技之上,但阿佳妮卻相反,無論是扇耳光扇到下巴鮮血淋漓,還是地下通道里大笑、嘶叫、癲狂、嘔吐、抽搐的“鬼上身”式表演,她的外表始終是不離美麗二字的,但依然能讓人感到她表演的驚心動魄。

在她這裡,美貌從來不是演技的障礙!

憑藉《著魔》,1982年的第7屆法國電影凱撒獎和第34屆戛納電影節雙雙把最佳女演員的后冠為阿佳妮奉上。

04

曾經有人統計過幾位法國最頂尖演技派女明星在凱撒獎上的獲獎機率,阿佳妮憑藉9提5中遙遙領先於朱麗葉·比諾什、伊莎貝拉·於佩爾和凱瑟琳·德納芙。

如此高的命中率一方面是由於阿佳妮對於劇本的選擇非常嚴格,她從不演“花瓶”,也不演相似和重複的角色,所以,她出演的那些複雜而高難度的角色先天上就是各大電影節評委們喜愛的“菜”。另一方面,她對於接演的角色,往往全情投入,信念感強烈,以期達到無限貼近角色的目的,這種與角色共情共生的方式,讓她的表演真實自然卻又打動人心,即便她演的人物往往感情強烈、極端又神經質,在現實中並不常見。

但“副作用”就是阿佳妮必須拉長兩部片子之間的“待機時間”,因為每次演完都是元氣大傷。這點在她演完自己的經典代表作《羅丹的情人》後最為明顯。

《羅丹的情人》

阿佳妮為卡密兒這個角色準備了4年之久,最終演活了一個被愛毀滅了的女人,在1989年第三度獲封凱撒影后,並首次斬獲柏林電影節影后和第二次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但她在很長一段時間無法從角色中抽離。該片導演布魯諾·努坦評價她:“作為一名女演員,阿佳妮在用一種很危險的方式貼近角色,她鑽得太深了。電影拍完後要跳出來非常困難。”

1993年的戛納電影節,陳凱歌憑《霸王別姬》贏得金棕櫚,頒獎嘉賓正是阿佳妮,她告訴陳凱歌,自己非常喜歡《霸王別姬》這個片子,也許那種“不瘋魔不成活”的狀態無論戲裡戲外,東方還是西方都是所有為藝術而生的人的共同信仰。

右一:阿佳妮;右二:陳凱歌;左一:張國榮

但事業上功成名就的同時,阿佳妮的感情生活卻並不順遂。在拍完《羅丹的情人》後,演藝生涯處於巔峰狀態的阿佳妮突然從影壇消失了,為了追隨愛情她從歐洲追到了美國,而那個虜獲了女神芳心的男人就是後來成為奧斯卡首位三度問鼎最佳男主角的丹尼爾·戴-劉易斯。

下一篇我們就來講阿佳妮的愛情。

26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大秦賦》掩卷收官 大秦系列十五載製作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