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首流傳千古詩歌的便是荊軻刺秦前,離開燕國,在易水邊告別燕國太子眾人所吟唱。

對於荊軻刺秦的故事,我想大家都耳熟能詳。

但在《大秦賦》的演繹下,我看到了一出不忍直視的鬧劇。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毀經典?

在《大秦賦》的第75集,荊軻受命於燕太子,作為燕燕國的特使前往秦國,名義上是求和實則刺殺秦王政。

為了能夠面見秦王,荊軻提出了兩個要求:一獻上樊將軍首級,二呈上燕國督亢圖。只有這樣,荊軻才能近身秦王,以實刺殺之任務。

樊於期何許人也,此乃秦國叛將,在秦王政到雍城加冕之時,嬴政囑託樊於期照顧好冬兒和公子扶蘇。在嫪毐之亂中,冬兒被殺。樊於期自知難逃責罰,遂逃出秦國,四處躲藏。

在一次偶然中,樊於期救下燕太子。從此,他便作為門客一直藏身於燕太子府中。

在《大秦賦》中,樊於期的人頭是燕太子派人取得。

對於樊於期的死,《戰國策·燕策三》中是這樣的記載: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今聞購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於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荊軻曰:"願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之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

太子聞之,馳往,伏屍而哭,極哀。既已,無可奈何,乃遂收盛(chéng)(23)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此段文字大意為:荊軻知道樊於期是太子丹的救命恩人,不忍將他殺害。因此,荊軻自己私下約見樊於期,告知他:秦國對將軍太過殘忍,父母宗親全都被殺了,還要重金懸賞你的頭顱。 樊於期回答道:我對秦國是恨之入骨,但現在卻沒有任何辦法啊。

荊軻便把刺殺秦王嬴政的計謀詳細說與樊於期聽後,樊於期為報大仇而自殺,主動獻出自己的首級。

而太子丹全程不知此事。

那為何《大秦賦》中要篡改這段歷史呢?

我想原因不外乎如下:《大秦賦》是以秦國的視覺進行拍攝,美化秦王政那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黑化燕太子丹是不得已而為之。

但是,作為一部歷史正劇,我認為編劇應該在嚴謹一些,因為這類電視劇作品是為了讓後人瞭解相關的歷史,不應為了刻意美化而歪曲歷史事實。

回到《大秦賦》的劇情中來,當荊軻帶著樊於期的人頭和燕國督亢圖到達秦殿後,荊軻故作悲痛和噤若寒蟬狀。秦王叫荊軻抬起頭看看他是否那麼嚇人。而荊軻答曰太遠看不清。遂秦王叫他到王座前看個清楚。

這一劇情的改編看的人尷尬至極。

試想,作為千古一帝的秦王政,明知燕太子丹對他恨之入骨,在太子丹質秦期間,多次暗中使壞,離間秦國。因太子丹與嬴政質趙期間,兩人關係甚好,因此嬴政對太子丹一再忍讓。

現在卻派使臣來臣服求和,我想是個正常人都知道這裡面一定有貓膩,何況完成統一大業的一代霸主呢?

並且荊軻本身就是一名劍客,曾經周遊列國,頗有些知名度。我想當嬴政看到一位出名的劍客作為燕國的特使出現後,我不相信嬴政看不出來這些貓膩。尤其是在秦舞陽在大殿外嚇得站不起來的表現肯定逃不過心思深沉的嬴政及諸位大臣。

而接下來的一幕更是讓人忍俊不禁:作為一名武林高手,在圖窮匕見之時,竟然連刺數刀都對嬴政毫髮未損,編劇是在侮辱一位刺客的水平嗎?

特別是荊軻手握見血必定中毒身亡的徐夫人匕首。為何荊軻要作出猛刺這種需要蓄力以及準備時間的動作,他其實只需要在拉住嬴政那一瞬間輕輕的在嬴政的手上劃一刀,嬴政便會身死而亡。

就是這樣一位走路都會氣喘吁吁的大王,在身手矯健的荊軻面前周旋了數分鐘。

而在此過程中,群臣都嚇得躲到一旁,並沒有人伸出援手,包括在場的那麼多武將。

這一現象就很奇怪了,我想那些在戰場上經過大風大浪的武將還不至於被此事件嚇得緩不過神來吧。

最後,李斯用裝著樊於期人頭的箱子砸中荊軻,讓嬴政躲過了致命一擊,也讓嬴政有了時間拔出秦王劍。

然而,在《戰國策.燕策三》中還有一段記載:

是時,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軻。秦王方還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左右乃曰:"王負劍!王負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復擊軻,被八創。

根據文獻記載,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瞭解到是一位叫做夏無且的侍醫用藥箱擊中了荊軻,讓嬴政才有了喘息拔劍的機會。

怎麼到了《大秦賦》中,就變成了李斯?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想告訴編劇的是:不管你怎麼美化李斯,他那奸佞之臣的氣質早已深深的烙在了世人的心中。

最後,荊軻在嬴政和士兵的圍攻下,被亂劍刺死。

當然,張魯一扮演的嬴政在最後時刻的爆發,打敗荊軻的樣子,讓我想起了日本武士的動作。

太像了!太像了!

這是不是也說明了秦始皇也是日本武士揮刀等動作的開山鼻祖?

而真實的荊軻刺秦,司馬遷在《秦始皇本紀》中有過客觀的記載:

“太子丹遣荊軻刺秦,秦王覺之,車裂荊。”

短短的幾個字就描繪了流傳千古的荊軻刺秦王一事。

從這就話中,我們可以得知,秦王覺之,表達出了荊軻還未上殿獻禮便被察覺了,然後被嬴政處以車裂之刑。

這幾句話應該是最符合真實歷史事件的。

因為當時秦國的間諜活動搞得非常好,我估計在燕太子率眾人在易水邊穿著悼念禮服送別荊軻時,就被秦國的細作掌握了情報了吧。

53
最新評論
  • 1 #
    而真實的荊軻刺秦,司馬遷在《秦始皇本紀》中有過客觀的記載: “太子丹遣荊軻刺秦,秦王覺之,車裂荊。” 短短的幾個字就描繪了流傳千古的荊軻刺秦王一事。 從這就話中,我們可以得知,秦王覺之,表達出了荊軻還未上殿獻禮便被察覺了,然後被嬴政處以車裂之刑。 這幾句話應該是最符合真實歷史事件的。 因為當時秦國的間諜活動搞得非常好,我估計在燕太子率眾人在易水邊穿著悼念禮服送別荊軻時,就被秦國的細作掌握了情報了吧。
  • 2 #
    大秦賦沒看,還是第一部經典
  • 3 #
    真棒!看出來您的努力!一起努力加油!
  • 4 #
    辛辛苦苦碼了這麼多字,卻沒有展現和閱讀量,心塞,有點搞不懂。隨緣吧,盡人事聽天命,只能這麼安慰自己了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大江大河2》中程開顏,十年前就合作過王凱,戲份不多少有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