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劇”:生於網際網路,死於網際網路,“亡魂”仍在網際網路
去年年底,在《有翡》拍攝期間,趙麗穎曾經在微博上釋出兩個漢堡的圖片,此舉被視為演員“明撕”劇方,引發了大家對於劇本魔改、女主戲份被簡化、壓縮等各種猜測。
沒想到,一年後再次回想起這張圖,用於形容觀眾對於《有翡》的預期和實際觀感也非常合適——抱著對巨無霸的期待,卻只得到一個乾癟的漢堡。
作為2020年第一部,也是最後一部“天價劇”,《有翡》完全沒有展現出匹配其S+評級的話題度和口碑。目前來看,大失所望的《有翡》只能用慘敗來形容。
再反觀今年幾部熱播劇集,都和“天價”毫無關係,《有翡》是否代表著,從15年開始興起的“天價劇”風潮,終於走到了盡頭?
事實上,對於《有翡》的口碑戰,早在開播前就硝煙四起,甚至瀰漫到了第二戰場——豆瓣。
一批希望透過給《有翡》刷五星來支援偶像的王一博粉絲,提前湧入豆瓣開始“養號”。如今的情況是,《有翡》豆瓣評分5.9,而看一眼分數的分佈形態,就知道這裡發生著什麼,打一星和打五星的勢均力敵,就和今年娛樂圈發生的很多大事小事一樣,最後在粉絲眼中又變成了和“黑子”、“對家”的戰爭。
豆瓣截圖
但期待《有翡》的不只有主演的粉絲。很多人此前都對《有翡》抱有期待,總體來說,還是和“流量+IP”的吸引力有關。
首先是IP本身的質量和人氣。
《有翡》根據Priest的小說《有匪》改編,Priest不僅是耽美小說界的高人氣作者,其自帶粉絲,還是此前捧紅了朱一龍和白宇的網劇《鎮魂》的原著作者。《鎮魂》爆火後,Priest的多部的影視化改編也相繼排上日程,《有翡》是其中最快,也比較特殊的一部。因為這部小說是Priest少有的BG向作品,講述了名為周翡的女孩在江湖中成長、磨礪的故事。
標準的大女主戲的改編基底,是影視行業熱錢當道時最受資方和平臺青睞的劇創方式,也一度是爆款頻出的劇集題材。
另外的原因自然就是趙麗穎和王一博兩位主角的加持。這兩人一位是觀眾緣極佳的電視劇女演員,並且《有翡》是趙麗穎產後復出的第一部“大作”,另一位是在頂流位置上穩坐一年多之久的男藝人。
《有翡》從題材到演員,都在儘可能覆蓋更廣的受眾,也讓該專案在平臺評級時獲得了獲得了S+的級別。
《有翡》劇照
然而,《有翡》播出十集後,有個無可爭辯的疑問:傳說中幾億的預算究竟花在哪兒了?
《有翡》號稱實景拍攝,但特寫和深焦鏡頭讓男女主角彷彿是被摳像放進背景裡的紙片人,特效場面更是五毛水準,甚至有些演員粉絲也無法忍受的粗糙的服化道,開始在網上吐槽。《有翡》列出9個編劇,但是劇情卻bug百出,邏輯線也跟不上,備受觀眾吐槽。《有翡》最後呈現的觀感實在對不起上億的投入。
另外,原本最吸晴的男女主選擇,也遭到了諸多的質疑。產後復出的趙麗穎還有沒有少女感,為何還要演繹妙齡少女與王一博戀愛?趙麗穎的單獨濾鏡需要這麼明顯嗎?王一博的演技撐得起大製作的男主嗎?是因為這次搭檔間的CP感不夠,所以王一博也顯得演技無力嗎?
更諷刺的是,這些槽點和質疑還幫助《有翡》在劇方的營銷之外,又上了幾個熱搜。
在微博熱搜上,點開不少關於《有翡》的內容,溢位螢幕的“誇”,一度讓觀眾懷疑是不是理解錯了《有翡》,而在B站上,有關《有翡》吐槽影片成為了流量新寵。
UP主“路溫1900”的一條“《有翡》也配叫武俠?粗製濫造的流水線垃圾古偶”一戰封神,吐槽內容“殺紅了眼”,現播放量達到530多完,成為B站全站排行榜最高第1名,而滿屏的“前方保護我up主”,側面顯現了大家對於飯圈的調侃。
B站up主“路溫1900”內容截圖
《有翡》是2020年第一部,也是最後一部“天價劇”。但此前已經有種種跡象表明,《有翡》很大機率不及預期。
在去年的招商會上,湖南衛視拿出《有翡》吸晴無數,一度被認為是新“劇王”,而在今年湖南衛視的春季招商會上,《有翡》已經沒有出現在招商片單裡,隨後也有多個資訊源相繼傳出《有翡》要改在東方衛視、北京衛視播出,直到現在突然的定檔,由騰訊影片獨自消化,所有勢能依靠網播效果。看來,一定程度上嚇退衛視們的不光只是“天價”,還有他們看完成片後的感受。
目前達到的反響“苦果”,也只能讓“冤大頭”騰訊影片黯然神傷了。
伴隨著媒體變革出現的“天價劇”,或許也走到了終結。
“天價劇”的由興轉衰“天價劇”的盛行是從2015年開始的,本質上是伴隨著“流量”的生長、演化而來的。
2015年,《羋月傳》頂著《甄嬛傳》原班人馬的光環,也成為電視臺爭奪的物件,單集超過了200萬的售價重新整理了當時的記錄,即便是投資上億,也在開播之前就收回成本。播出後,雖然口碑遠不及《甄嬛傳》,但在當年的收視表現依舊不錯。
《羋月傳》劇照
與此同時,《花千骨》《琅琊榜》《楚喬傳》等IP大劇的爆紅讓資本認識到了IP的力量。
當優愛騰開始介入創作環節,用“流量”來指導專案立項乃至藝術創作時,IP和流量明星天然地結合在了一起,很快被資方奉為圭臬,並一直延續至今。
從那時起便出現了所謂的“PPT四大神獸”的說法——某幾位藝人出現在各個專案的PPT中,只要有他們,不僅不愁拉不到投資,還能在未播出、甚至未開機之前就收回成本。雖然“PPT四大神獸”的陣容一直在變,但“IP+流量”的模式沒有變。
2017年到2018年,“天價劇”頻頻湧現時期,原因不難解釋,根據一部劇集創作的週期,在2015年發起的專案,經過兩三年的時間也到了該和觀眾見面的時候了。
類似思路的專案比比皆是,比較典型的有《如懿傳》。
《如懿傳》劇照
而最後的結果是,《如懿傳》先轉身成為了騰訊影片的獨播“網劇”,播出四個月後才上星東方衛視與江蘇衛視,這個時候衛視的採購價不得而知。
但也是從這一年開始,“天價劇”開始頻頻翻車。
“天價劇”不再是流量的保證。《如懿傳》《天盛長歌》兩部劇和《延禧攻略》同期廝殺,卻都輸給了以小博大的《延禧攻略》。但《如懿傳》《天盛長歌》至少保住了面子,從製作層面來說,兩部劇都是行業中的高水準之作。
另外,“天價劇”也都不全是品質的保證了。已經被永遠地定在國劇恥辱柱上的《孤芳不自賞》,在後期呈現出摳圖、用替身等“內容不適”,卻單集銷售價格也超過了1千萬。但這背後不是沒有代價,鍾漢良當時人氣正旺,Angelababy也處於事業的上升期,二人的演藝事業都因此受到了影響。
《孤芳不自賞》的摳圖事件引發全網熱議
隨後到了2018年,這一年,最能打的劇是《延禧攻略》和《鎮魂》。從《孤芳不自賞》的“爛”,到《如懿傳》的“不耐打”,“天價劇”的弊端暴露無遺。
一部作品即使預算再高,能投入的資金畢竟有限,當IP和明星片酬所佔的比重過高,擠壓了其他環節該有的投入,等到作品直面觀眾的時候,受損失的也是明星和IP本身的聲譽。這種情況下,明星得到的高片酬其實是在預支自己之後幾年,甚至更長期的職業生涯。
“天價劇”:生於網際網路,死於網際網路,“亡魂”仍在網際網路之所以有這麼多劇能賣出天價,是因為有影片平臺在攪動著市場格局。
《宮鎖珠簾》劇照
當時,電視臺還是購劇的主力。五年左右的時間裡,“天價劇”的買家從電視臺為主,發展到電視臺和流媒體平臺出資幾乎持平,再到以《如懿傳》為例,兩家一線衛視即使拼播出資加在一起,也只佔騰訊影片出價的三分之二。
這背後是權力結構的變化,電視臺式微,平臺如日中天,不僅僅反映在衛視全年的購劇額度可能比不過三大平臺一個月的內容預算,還包括三大平臺早已深入產業上游。當影片網站高舉自制內容的大旗時,電視臺從賣劇給影片網站的賣方,再到現在,變成了騰訊影片、愛奇藝和優酷的買方。
現在,幾乎只有影片平臺才有實力消化“天價劇”。
幾年以來,劇集行業已經被影片網站深刻改造了,觀眾的觀劇習慣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網際網路平臺已經如願以償地和行業內最好的資源緊密繫結在了一起,頭部專案要麼必須向他們聚攏,要麼直接由他們發起。
然而,也正因為網際網路的發展,一方面流媒體的繁榮讓大量內容產品沉澱,使用者可選擇的娛樂產品和內容越來越多,圈層化的現象又來越明顯。從而,再也無法出現一個內容網羅住所有人的情況。
一個個小的圈層如同一個個平行宇宙,圈層裡熱度再高,聲勢再盛,圈外人很可能是完全感知不到的。所以在過去,描述一部電視劇的火爆程度,用收視率就足夠了,但今天,單一資料已經完全不具備說服力了,甚至全部資料再光鮮也說明不了什麼。真正的火爆的作品,其決定性特徵不是高點播數或收視率,而是“破圈”。
“迷霧劇場”作品《隱秘的角落》
再回到如今播出的《有翡》,雖然頻頻上熱搜,最多時一天12個熱搜,也實現播放量全平臺前列,但這實質上是平臺、宣傳方出於各自的目的希望透過操作資料來模仿破圈的觀感。
而一些觀眾,因為成為了粉絲,有了“粉籍”,就將粉絲身份自覺凌駕在了自己原本作為使用者和消費者的身份之上,自覺地加入為作品做資料、打投的工作,成為了平臺的免費數字勞工。
這就是娛樂圈的內卷。
2019年的蔡徐坤已經不可能複製鹿晗的破圈道路,幫助他破圈的是前流量時代才能產生的“天王”周杰倫,是蔡徐坤的粉絲和周杰倫粉絲之間的衝突讓蔡徐坤破圈的。
真正破圈的不是蔡徐坤,甚至也不是周杰倫(對00後一代來說,周杰倫也在壁壘之中),而是後浪挑釁前浪的故事。資料需要解釋,但故事自由流動。
平臺也該思考,是不是應該退出內卷,放棄對“天價劇”的追逐。
顯然,隨著影片網站高舉自制大旗,並且紛紛壓縮、控制內容成本,“天價劇”已經名存實亡,而“天價劇”背後的“IP+流量”的打法依舊還有狂熱者,《有翡》背後的騰訊影片還在2021年高舉高打著古偶IP配上流量小生小花的劇創方式。
《有翡》這一仗雖然輸了,但楊冪、李易峰、迪麗熱巴、陳偉霆、楊洋等“流量”們仍會在騰訊影片的安排上再披戰衣,接替趙麗穎繼續攻打古偶劇集市場,他們能否更善戰一些,也將決定著“天價劇”的“亡魂”,即“IP+流量”的路數還能飄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