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麗娜
編輯|李春暉
沙灘、大海、珊瑚、陽光,還有一群打打鬧鬧的少年。2020年末,S.K.Y天空少年的沉浸式環保體驗團綜《blueblue的少年》給冬天帶來一種反季節式的熱烈。
自2018年選秀元年至今,偶像選拔類節目層出不窮,娛樂公司廣招練習生,一時間市面上出現了大量男團女團,內娛偶像行業進入“百團大戰”時代。
團綜,是粉絲瞭解自家哥哥姐姐私下一面的途徑,也是吸引路人入坑的利器。作為偶像團體的“標配”,伴隨著男女團的迅速發展,團綜也呈現出內容及主題上的變化。
在這個過程中,團綜逐漸從短小精悍、記錄愛豆生活片段的1.0時代,走向塑造團體群像、有主題有任務的2.0大型綜藝時代。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1.0還是2.0,團綜的主要受眾仍舊是粉絲群體,且同質化嚴重。
在團綜數量井噴且同質化嚴重之際,酷漾娛樂旗下S.K.Y天空少年推出的首檔團綜《blueblue的少年》,別出心裁地將“環保”作為主題,給偶像團綜市場帶來了更多新的可能。
“失控”的團綜才是好團綜硬糖君對綜藝“減負”的呼喚終於得到了迴應。與其他時長直奔2小時的綜藝不同,《blueblue的少年》一期不過1小時,但笑點密集堪比喜劇綜藝。
賴床賴到讓潛水教練看不下去,只能親自上陣提供“叫醒”服務的胡文煊和郭震;無法抵抗充氣獨角獸的誘惑,卻發現自己被困在泳池中間的林陌;自彈自唱玩得不亦樂乎,忘記接電話的鄭人予;潛水理論課上偷偷打瞌睡,被罰又是波比跳又是俯臥撐的郭震。
這群男孩子也太“熊”了吧。硬糖君感慨著弟弟們的皮,渾然不覺自己露出了姨母笑。七個平均年齡二十多歲的男孩子湊在一起,打打鬧鬧不按理出牌才是常態。
如果只用一個詞來形容這檔團綜,硬糖君認為是“失控”。這種失控感在於節目本身並沒有透過一環套一環的任務流程來引導少年們的每一步行動。而是在給出主線目標後給少年們足夠的空間來展示自己的天性,這就使節目多出了許多意料之外的可看性。
“失控”的綜藝為什麼好看,或許我們可以從今年幾款開放性世界遊戲的火爆得到啟示。玩家也好觀眾也罷,對於能夠預判結果,跑任務式的文娛產品已經出現了倦怠,有自由探索感的開放世界更容易製造驚喜與看點。
時長變短的同時,《blueblue的少年》的內容也更加緊湊精悍,同時解決了這幾年的“團綜怪現象”。
“團綜怪現象”說的是,選秀綜藝播出期間觀眾熱情高漲,粉絲更是在各個平臺強烈安利自己pick的選手。然而成團夜塵埃落定後,後續推出的團綜卻乏人問津。要說團綜的主角也都是各檔節目中人氣順位最高的選手,可即使是成團成員的粉絲,對團綜的興趣也不大。
這或許是因為許多節目在製作之初就弄錯了目標受眾與方向。團綜的主要受眾,當然是成團成員的粉絲,粉絲已經透過選拔類節目對成員有了很深的瞭解,觀看團綜就是希望看到成員私下更多面的個性和成員之間的相處方式。但多數團綜在前幾期執著於“認人”環節,對粉絲而言意義不大。
《blueblue的少年》與其他團綜最明顯的區別,在於不刻意。節目沒有生硬的任務流程,加之少年們的相處總是伴隨著雞飛狗跳卻又真實生動的失控感。在姨母笑中,不僅普通觀眾能瞭解到每個成員的個性和特徵,粉絲也能驚喜地發現自家哥哥“熊孩子”的可愛一面。
伴隨著一幕幕“失控”,隊長李希侃縝密的邏輯思維和隱藏學霸技能、“AI”少年左林傑超強的運動天賦和乾飯日常、時尚icon胡文煊的孩子王屬性和憨憨性格、忙內大廚郭震的細心和體貼、兼職攝影師左葉沉穩外表背後的細膩和敏感、鋼琴王子鄭人予的水冰月靈魂cos、大哥林陌的反差萌,每位少年鮮明立體的個性都以極為自然方式展現在觀眾面前,讓整檔團綜的人物性格和內容情節充滿張力。
偶像團綜3.0,舔屏不再是唯一選擇雖然弱化了公式化的任務流程,但作為綜藝,仍需要有一條主線貫穿始終。與其他以“尋找團魂”或“友誼羈絆”作為主線的團綜不同,《blueblue的少年》選擇以“環保”作為主線。
不少團綜過於強調團魂反而落了刻意。團綜的核心在於團魂,經過了數檔團綜的洗禮,粉絲對於真團魂還是假團魂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因此,在嚴密流程控制下的團綜,往往給人一種強行營業的彆扭感。
顯然,在《blueblue的少年》裡,7位少年前往海島並不是為了在一起打打鬧鬧度過一個愉快的假期,而是肩負著學習潛水知識、清理海洋垃圾以及如何保育珊瑚的任務。少年們的群像以及團魂的養成,也是透過環保這條主線被自然而然地展現在觀眾面前。
第一期節目中,少年們因生活中不經意的不環保行為遭到懲罰被“推”下海,落水後他們的第一反應是呼喚隊友的名字,確認大家都平安無事。在分組配對學習潛水知識時,李希侃因身體不適只能抱憾暫時離開。但在第二天的潛水訓練中,李希侃還是準時與隊友們集結在潛水訓練場。無法下水的他,選擇在一邊陪伴隊友完成當日訓練,看到這一幕幕,誰能不感慨“這就是團魂”呢。
其實,團綜在觀眾尤其是粉絲中遇冷,也與團綜所承載的功能發生變化有關。最初團綜的誕生,是因為當時偶像團體與粉絲見面機會少。為了彌補偶像團體物料的不足,適合“舔屏”的團綜讓粉絲一解相思之苦。
這一時期的團綜通常以認人為主,內容則圍繞成員的宿舍或練習日常。隨著社交網路的發展,粉絲逐漸對團綜提出了更多需求,希望看到製作更精美,且展現成員之間友情羈絆的內容,於是以“團魂”為主打的2.0團綜出現。
《blueblue的少年》選擇以環保作為切入點,使團綜脫離了“粉絲特供舔屏”模式。從環保知識到學習潛水再到保育珊瑚,環保體驗貫穿整個節目,少年們也在身體力行去保護環境。
當然,“環保”是個大主題,主題越大越容易落入強行灌雞湯的說教窠臼。《blueblue的少年》則選擇以小切口處理大主題,弱化說教感。
7位少年初登海島對於環保節能毫無意識,在與潛水教練見面的一瞬間便被無情“推入”大海中作為浪費的懲罰。泡了半天海水浴的成員們,在返回住所後立刻對此前的行為進行彌補。人物心理的轉化、行為的動機合情合理,但並不刻意。
都說始於顏值忠於人品,從舔顏到舔性格之間轉變的背後,勾連著粉絲與路人兩大群體。透過7位空少身體力行地踐行環保理念,節目本身對粉絲有正向引導作用;同時從路人角度來看,以“環保”作為切入點,少年們為了環保所做出的努力也更易獲得泛娛樂受眾認可。
偶像責任,不止於造夢作為今年從優酷《少年之名》出道的內娛新生男團獨苗,《blueblue的少年》放棄安全牌、探索團綜更多功能性的背後,或許也與大眾對於偶像責任的期待有關。
雖說這幾年偶像團體百花齊放,但偶像失格現象之多也令人震驚。偶像的接連塌房,也讓對偶像盲目追捧的粉絲冷靜下來,開始思考何謂偶像責任。從目前播出的兩期節目來看,《blueblue的少年》並不是一檔以“環保”為噱頭的節目,而是真的把“環保”和偶像責任作為節目的價值核心。
令硬糖君有些驚訝的是,一檔時長控制在1小時以內的團綜,節目中關於環保的科普向內容比重相當高,關於潛水的知識點、手勢等,更是以教練實際授課+成員演示+後期花字等多種手段予以展示。誇張點說,硬糖君覺得追完這檔團綜後,憑藉節目中的知識儲備,可以直接去考個相關證件,至少筆試部分咱沒在怕的。
除了環保的知識點,節目也透過影像方式向觀眾傳遞著海洋生態環境現狀以及部分海洋生物岌岌可危的命運。這部分內容其實可以透過文字等方式一帶而過,但視覺帶給觀看者的衝擊力遠勝於文字的平鋪直敘,作為觀眾的我們也才能更直觀地瞭解到因為浪費、垃圾丟棄等隨處可見的不文明行為,對海洋生態造成了多惡劣的影響。
保護環境,改變意識,從長遠角度保護地球環境,關鍵在於抓住Z世代。Z世代雖然不迷信權威,但卻更容易接受偶像的影響,尤其樂於自發模仿偶像的行為。《blueblue的少年》團綜既有結合海南作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政策的創意策劃,也透過改變7位少年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帶動粉絲的環保認知,擴充套件了團綜節目的格局。
偶像的意義是什麼?是在舞臺上享受著粉絲的愛與掌聲嗎?不是,偶像應該是透過自己的行動去影響一些人,改變一些事。
榜樣的力量催人上進。尤其是在飯圈被妖魔化的當下,我們不能無視粉絲受到偶像力量的感染,熱心投身公益,為社會貢獻自己力量的暖心場面。飯圈只是人的聚合,其屬性終究是人賦予的。
作為今年出道的男團獨苗,S.K.Y天空少年成團至今已有四個月的時間,四個月以來,他們無論是在音樂、演出、綜藝、時尚、商業代言等各個方面的表現均是可圈可點。從《blueblue的少年》這檔團綜也不難看出,優酷和酷漾娛樂對於S.K.Y天空少年的定位顯然不只是在舞臺上作為“造夢者”存在,更是成為青年榜樣,進而透過他們的一言一行去給粉絲們、乃至更多年輕人帶來正能量的影響。
在激烈的偶像賽道角逐中,僅憑唱跳或顏值已經很難長久吸引粉絲。同時從行業角度來看,“人偶”型偶像對於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也並無太大助益。反而是青年榜樣型的愛豆,自身能保持長久生命力,並且以“偶像”身份真正為行業注入正向迴圈的動力。
起飛122天,這一次,在海島“撿垃圾”的S.K.Y天空少年,正在透過他們的言行影響著一批年輕人,同時也重塑著內娛偶像男團江湖的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