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家看了一部美國電影——《Breathe》,中文翻譯為《一呼一吸》。說實話,剛看到電影名字的翻譯時我覺得非常詫異,“Breathe”本來就是大家很常見的“呼吸”這個中文,但卻用“一呼一吸”來作為翻譯。看了電影瞭解男主的經歷後才知道,“一呼一吸”是為了提醒我們,相對於一些人來說,正常呼吸好好活著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一呼一吸》是由安迪·瑟金斯執導,安德魯·加菲爾德和克萊爾主演,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來。電影主要講述了英俊帥氣的年輕人羅賓原本和妻子黛安娜國人快樂的幸福生活,可是有一天突如其來的疾病卻讓這對年輕夫婦措手不及——丈夫羅賓因為小兒麻痺症導致步子一下全部癱瘓,並且只能靠呼吸機維持生存。在這種情況下羅賓覺得生無可戀一心想死,但是在妻子與朋友的陪伴下他創造了自己的英雄主義人生。
活著,就是對生命的尊重羅曼羅蘭曾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舊熱愛生活。”那麼,到底什麼是生活的真相?在我看來,生活的真相就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就是為了經歷磨難,打到磨難,最終實現高我。
佛家稱我們現在所處的是“婆娑世界”,他們認為在這個世界的眾生都是帶著“業”到來的,主動要忍受種種苦難。正如“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命運總是無常,當我們在困境中只有不斷掙扎,才能打破眼前的黑暗,迎接新生。
在《一呼一吸》中,羅賓本來過著讓大多數人羨慕的生活。他有漂亮的妻子,有一群好友,還經常和大家一起在非洲叢林遊玩。但是小兒麻痺症的突然造訪讓這一切美好的生活都不復存在。
剛開始的羅賓是一心求死的。他覺得自己這麼靠呼吸機活著,不僅是個廢材,還要拖累自己的妻子。但是誰也想不到,他後來的人生完全就是在呼吸機和高位癱瘓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他看到兒子推著嬰兒車因此想到將呼吸機安放在輪椅上這樣他就可以出去;他因為兒子看到曾經服兵役的相簿,最終有生之年和妻兒乘坐飛機回到曾經的非洲草原走了一遭;他甚至致力於研究如何讓癱瘓病人融入社會。
有時候,命運讓你經歷非比尋常的苦難,也許是為了讓你積攢力量推翻自己身上的枷鎖,創造更大的奇蹟。司馬遷在大牢中寫出《史記》;周文王在獄中寫下《周易》;貝多芬在雙耳失聰的情況下譜下了一曲曲命運交響曲。所以,苦難是你人生的試金石,只要活著,懷著希望,一定會有奇蹟的存在。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在《一呼一吸》中,羅賓的妻子也是個偉大的角色。面對高位癱瘓的丈夫,不僅一直不離不棄地照顧,還教育出非常有孝心的兒子。
對於妻子的付出,羅賓一直是看在眼裡的。他願意活下來,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對妻子的愛,成為支撐他。
羅賓和妻子黛安娜之間經常這麼開玩笑:
黛安娜:可憐的羅賓,全身癱瘓一輩子。
羅賓:是啊,聽說他可憐的妻子是個聖人。
黛安娜:她確實是個聖人。
羅賓:而且是個美麗的聖人。
愛情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我們嚮往著遇到情比金堅,不離不棄的愛情;希望自己當初選擇愛人,在今後歲月能風雨同舟。但是世事難料,人心難測,很多時候婚姻走散了,要麼是對方變心了,要麼是對方退縮了。
黛安娜是個迷人美麗且樂觀的女人,她愛他,但是也尊重他。很多人會有疑問,為什麼電影一開始黛安娜會勸說羅賓活下來,但電影快結束了,她卻選擇送他“上路”?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是因為她懂他。
廖一梅曾說:“我們這一生,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奇,難的是遇到了瞭解”。正如張愛玲所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女性是個複雜的生物。平時看起來柔柔弱弱,看似毫不禁風,但一旦有困難來臨卻無比堅韌。她們雖然更敏感,更情緒多變,但是她們比男人更能承受委屈,更加樂觀和開朗。這也許是母愛的天性,賦予她們的特殊天賦。
黛安娜一開始知道羅賓因為無法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想輕生。但她瞭解自己丈夫天性裡是樂觀的,是對生命始終充滿熱愛的,所以她一直陪伴在羅賓身邊,甚至大膽將他接出了醫院;多年後在看到羅賓突然喉嚨流血不止,意識到他已經到了壽命快完結的時候,知道他想體面而有意義地離去,於是最後選擇尊重他的選擇。
有一種愛,叫做。尊重你的決定,尊重你的喜好,尊重你的特質。
她是他絕望中的微光,不僅陪他度過了所有黑暗的時刻,並且幫他迎來了生命的新開端。這就像《美麗心靈》中,天才數學家納什曾經有一段時間因為精神分裂導致無法正常生活,她的妻子也是不離不棄始終陪伴在他身邊。
羅賓最終也是在清醒的時候,毫無遺憾地走了。而她,繼續好好活下去。如果有來世,希望他們還能遇見,希望那個時候他們能真正過上神仙眷侶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