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作為第五代導演的張藝謀,和其他五代導演一樣。因為年少時曾經歷過那段動盪的歲月,所以早期作品的主題風格很明顯,那就是對歷史的反思和人性的關懷。

這其中,人性的關懷主要是以女性為重要挖掘物件。表現其在體制下,被壓制和禁錮的悲慘命運。張藝謀的第一部作品《紅高粱》,到後面的《菊豆》和《大紅燈籠高高掛》,就是早期這種風格的代表作品。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張藝謀受爭議最大的作品《菊豆》。

這部電影於1990年在日本上映,當年在國外獲得了很高的評價,是國內首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和金棕櫚獎提名的電影。

但因為《菊豆》內容比較敏感(侄嬸偷情),再加上電影的表現形式又過於大膽和直白,以致被禁長達25年。後面即使被解禁了,但也因為電影內容,和主要人物過於“醜陋”的設定,讓張藝謀一直被國內觀眾詬病。也讓這部本該成為經典的作品,在很長時間裡,得不到應有的口碑與評價。

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部被嚴重誤解的電影。如果擯棄它的獵奇成分,從電影本身出發。不難發現,不論是人物塑造,還是深刻的人性主題討論,又或是極具張藝謀風格的構圖與色彩美學,都是十分經典的。

尤其是電影所表現出來的構圖和色彩美學,完全把人物與人物的衝突,人物與環境間的矛盾,都非常具象化的表達出來了。這樣不僅促進了劇情的發展,也給觀眾帶來了極大的視覺衝擊力。

今天我們就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塑造,是電影最大的亮點之一。

這部電影,主要人物有四個。分別是楊家染坊的坊主楊金山,他收養的侄子楊天青,和買來的媳婦菊豆,以及楊金山名義上的兒子楊天白(實際是楊天青和菊豆的私生子)。現在我們對他們進行逐一分析。

1、楊金山

在影片裡,楊金山作為染坊坊主,是楊天青與菊豆前半生悲劇的製造者。暴虐,自私,頑固。

在他眼裡,楊天青就是他使喚了三十來年的免費長工。而菊豆,就是為了給他傳宗接代的工具。這兩人的地位,甚至都不如染坊裡的牲口重要。

電影中,楊天青外出很久才回來,楊金山非但沒有一句關心的話,反倒惡語相向,問天青怎麼沒有死在外面。開口說的關心話,也是問馬怎麼瘦了。

因為有生理缺陷,無法生育,以致心理出現嚴重扭曲。楊金山把生不出兒子的罪責,全部都歸咎於妻子。在接連打死兩任妻子後,不僅不知悔改,而且性情變得更加古怪和暴虐。對待菊豆,絲毫沒有憐惜之心。

白天,菊豆是他染坊裡的免費幫工。晚上,就是他任意鞭撻的牲口。他的“暴政”,是菊豆選擇和楊天青偷情的重要原因。

從表面上看,楊金山是封建禮教的代表,是壓迫菊豆與天青的罪魁禍首。但他自己何嘗又不是被壓迫的那一個。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因為沒有兒子,他一邊要面臨著楊家就要絕後的壓力,一邊又要忍受族人對其沒有兒子的嘲笑和非議。生兒子,就在無形中成為了壓制他的一座大山,也是他內心最難跨過去的執念。

所以,即便知道天白並非自己親生骨肉,但當他聽到其喊“爹”時,會放下殺念,感動得老淚縱橫。他所表現出來的“欣慰”,是一種沉重的苦樂。

最後楊金山的結局,也是很有戲劇性。活著的時候,生兒子是他的唯一目標。結果也因為“兒子”,命喪於染池。

2、楊天青

他是舊社會裡典型的底層小人物。有著小人物的善良,樸實。也有著小人物的“猥瑣”,軟弱和無能。

他的善良,主要體現在三件事情上。

第一件是對菊豆。在從一開始,他對這個年輕漂亮的嬸嬸,是同情多於慾望的。所以,才會在半夜聽到菊豆受虐的慘叫聲,會衝動之下,拿起殺豬刀。

後面兩件是對其叔叔楊金山。

在電影中,楊天青對楊金山曾動過兩次殺念。一次是楊金山不慎跌傷昏迷,天青揹著他路過懸崖,動過把叔叔丟下去的念頭。或許是感念楊金山的養育之恩,又或者是其為人的基本良知,天青最後沒有那麼做。

第二次是楊金山得知天白不是自己的親兒子,趁菊豆和天青二人廝混時,企圖摔死天白。那時候天青是差點把他掐死,但最後還是放棄了。

相對於他的善良,電影更側重於展現他的軟弱與無能。

可以說,楊天青與菊豆母子二人的人倫悲劇,很大部分都是因為他的無能。他才是導致“一家三口”走向毀滅的真正凶手。

他的無能,體現在很多方面。

面對著菊豆的引誘,他內心蠢蠢欲動。可是內心的無能,又讓他反覆退縮,甚至在晚上為了防止菊豆進入他的房間,而將門反鎖。

在天白出生後不久,他同菊豆廝混,樓下傳來開門的聲音,他前一秒還在說“誰收拾誰還不一定”,後一秒就嚇得完全失語。反觀菊豆,則一臉鎮靜,說道反正早晚要說開。

從電影的開場,我們不難發現,天青並非是楊家染坊的賣身工人。而是具有人身自由的幫工。但面對著叔叔楊金山長達三十年的壓榨與剝削,他都沒有離開。

這既反應了他能力的不足(無法在外生存),也體現了楊天青對於命運,是逆來順受的。但往往這種人順來的,卻還是逆運。

電影中,菊豆曾兩次請求天青帶著她跟天白離開這裡,敞亮的生活,但天青都拒絕了。即使看到菊豆潰爛的身體,看到親生兒子天白喊他“哥”,看到天白對他揮拳,天青仍不為所動。

如果說第一次拒絕,是出於對外面“兵荒馬亂”的恐懼。那麼第二次,則完全是為了利,為了讓天白繼承楊家染坊。

楊天青這個人物,既可悲,也可恨。

3、菊豆

菊豆是整部電影裡,唯一的女性角色。

也是反抗意識最為強烈的那一個。

鞏俐飾演的菊豆,不僅有舊社會女性的含蓄美。同時,也有新時期女性的獨立與剛強。

起初她面對楊天青的偷窺,下意識把洞口堵住就知道,菊豆內心是羞恥和難堪的。

但當她從扶梯上的刀痕,發現天青這個侄子對自己叔叔暴虐行為充滿了憤怒,又對其悲慘遭遇充滿了同情時,楊天青就成為了菊豆反抗命運唯一能抓住的稻草。那個偷窺的洞口,就成為了她引誘天青的工具。

她是因為喜歡天青才“情不自禁”嗎?很顯然,並不是。菊豆會選擇天青,完全是因為他是楊家染坊裡除楊金山外,唯一像個“人”的男性。

菊豆的反抗體現在很多方面。與天青偷情,只是她的第一步。她在這段不倫之戀裡,釋放了備受壓抑的原始慾望,也體會到了報復楊金山的快感。

當楊金山發現菊豆和天青的偷情時,菊豆也是毫不在意。甚至還索性告訴他,天白的親生父親實際是天青。

上面我們就提到,在電影裡,菊豆曾有兩次請求天青帶她和天白離開,但遭到了天青的拒絕。當時菊豆也給了天青另外一個選擇,那就是公開他們的關係,痛痛快快地做夫妻。也遭到了拒絕。

面對命運,菊豆從來沒有屈服。面對一直壓制她的封建禮教,菊豆也從來沒有懼怕。整部電影,只有她才是個徹頭徹尾的“逆反”派。甚至影片的最後,她以一種自我毀滅的方式,反擊了命運。

也正因為她的不斷反抗,才給影片的悲劇結尾,有了宿命式的無奈,加重了人物的悲劇性。

4、楊天白

這部電影三個男性角色都存在明顯缺陷;楊金山是生理缺陷,楊天青是性格缺陷(無能),而天白則是人格的畸形。

整部電影,天白只有三個字臺詞;那就是在楊金山準備殺他時,喊的那句“爹”;又在他的示意下,喊的那句天青“哥”,菊豆“娘”。

除此之外,別無其他臺詞。他的極端沉默,讓天白成為電影最陰鬱,也讓人最害怕的一個角色。

在楊金山死後,他成為楊家染坊的又一個封建禮教代表,變本加厲地壓制著菊豆與天青的慾望。甚至最後還親手殺死了自己的生父,可以說是完全泯滅了人性。

看上去,天白是電影裡揹負罪惡最多的。但實際,他卻是楊家染坊裡最無辜的人,完全是封建禮教壓制人性的犧牲品。

天白的出生,註定了是一場慘劇,他無法選擇。他有兩個父親,名義上的父親楊金山只教給了他仇恨。而生父楊天青,軟弱無能的性格,使得他非但沒有履行父親的職責,反倒給天白帶來了無盡的屈辱。

縱觀他的成長過程,充斥著仇恨與矛盾。兒時對天青(哥哥)與菊豆(孃親)親近關係的不解,後來又被楊金山灌輸仇恨。他的童年是悲劇的,毫無家庭的溫暖。長大後,又不斷忍受著族人對其母親和身世的非議。

畸形的原生家庭,壓抑的封建禮教環境,是天白極端人格形成的重要原因。他的沉默,更像是一種無聲的控訴,控訴這些大人,為什麼不“救救孩子”。

充滿了歷史反思的主題,引發了觀眾討論。

故事發生的背景是上世紀二十年代,那時候是北洋政府統治。軍閥混戰,政治黑暗。

和黑暗的政治相對應的,卻是思想領域發起了一場空前絕後的解放運動,也就是新文化運動。他們對封建禮教發起了猛烈的抨擊,極大的減少了體制對人性的抹殺與禁錮。

但這僅限於城市;在偏遠的山區,佔據統治地位的,還是封建禮教。這些山區的民眾,雖然都剪掉了身體上的辮子,但在精神上,仍舊保留了晚清的“辮子”。

這部電影,表面上是講由男女偷情引發的一系列矛盾與衝突。實際卻是反應了在舊社會下,封建禮教對人性與慾望的壓制和抹殺。

不管是備受禮教迫害的菊豆和天青,還是其代表者楊金山和楊天白,從本質上看,他們都是受害者。

除了反應封建禮教對人性的壓制外,實際影片也展現了舊社會下,農民對土地的依賴性。這個依賴性,體現在農民離開了土地,就沒有辦法生存。年老了,又講究葉落歸根。

而到了電影裡,土地就變成了“楊家染坊”。與其說他們四個人無法擺脫封建禮教的壓制,倒不如說他們走不出這染坊。

離開了染坊,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留在染坊,就要被其禁錮和壓制。這也是為什麼,楊天青有機會逃出染坊,但卻從沒離開過。因為骨子裡根深蒂固的“小農”意識,讓他失去了離開土地的勇氣。

所有被圈在染坊裡的人,不管是逆來順受,還是奮起反抗,最後結局都會一樣。這也是為什麼最後菊豆在失無可失時,會選擇一把火燒了染坊。

這是一種宿命,不管你怎麼努力,都無法改變的命運,這才是讓菊豆徹底絕望的原因。

構圖與色彩的非凡運用,是我推崇這部電影的重要原因。

電影一開場,就是黑底紅字,出現片名“菊豆”。很顯然,和《紅高粱》一樣,這部電影的主色調是紅色,關係人物命運。

再伴隨著一聲低沉的鑼響,故事才真正拉開序幕。實際這裡就已經預示了電影的悲劇和沉重。短短的一個開場,張藝謀就把影片的重要資訊都傳遞出來了,其導演功底可見一斑。

那麼,這部電影究竟是怎麼通過構圖與色彩運用來體現環境對人物的壓制呢?

1、房頂

房頂色調多以黑、白、灰為主,它整齊劃一,莊重又肅穆,是封建禮教的象徵。

在天青第一次出場時,就出現了房頂,是楊天青主動走向了它們。在楊金山死後,電影后半部分,它又多次出現。

再聯絡電影情節,正是以楊天白為代表的封建禮教對菊豆和天青,步步緊逼的時候,所以屋頂才頻繁出現在鏡頭裡。

在電影后半部分,在天白毆打天青後,夜晚菊豆一個人坐在屋裡。這時候鏡頭往外移,轉到了夜幕下的屋頂,不論人物情緒如何變化,它們一直屹立不倒。

四周一片漆黑,唯有菊豆的窗前透著亮光,這無形中,就反應了環境對人性和慾望的壓制。

2、仰拍鏡頭和俯拍鏡頭

電影中曾多次用到了這兩個鏡頭,這裡我們只講兩處最經典的。

第一處就是電影的高潮部分,擋棺。在充滿儀式感的鏡頭語言裡,鮮紅的棺材一次次碾壓菊豆和天青,而他們也是一次次屈服。本以為封建禮教的壓迫會隨著楊金山的死亡而消失,但並沒有。

這時候鏡頭呈仰拍形式,和他們二人的視線重疊。壓在菊豆和天青身上的,是死去的楊金山和坐在上面的楊天白。這就預示了前半生,他們被楊金山壓制。後半生,則要被楊天白壓制。

這是三代人的悲劇。

另外一處就是電影后面多次出現的一個俯拍鏡頭,四四方方的“回”字形屋頂,中間晾晒了色彩斑斕的染布。

這三種顏色的布,象徵了楊家染坊的三個人,反應了他們被染坊禁錮的命運。雖然他們之間,存在了各種矛盾和衝突,各自又充滿了七情六慾與人生百味(就像這染布顏色),但無一例外,他們都是被圈在楊家染坊的囚徒。

3、電影背景配色與人物服裝顏色

電影的背景配色,分為室內和室外。室內的配色偏冷色系,呈藍灰色。藍色,象徵悲傷和憂鬱。

室外的配色則多以黑灰為主,也是冷色調。所以,不管是室內還是室外,都給人營造出一種十分壓抑、陰冷的外在環境。

現在我們再來說人物服飾顏色,這裡要著重講一下菊豆和天白。

在電影的前半部分,菊豆衣服的色彩很豐富。有明黃、淺粉紅、深藍、大紅。就連頭繩和繡花鞋,也是多以紅色為主。這既反應了初期菊豆還沒有被抹殺的個性,也是她內心慾望的一個外化。

但到了電影后半部分,菊豆的衣服就不再鮮豔,多以黑、灰、土黃為主。從裡到外,都是這幾種顏色,這就體現了環境(天白)對菊豆人性和慾望的抹殺。

唯一有點色彩的,就是天青給他買回來的紅圍巾。和紅圍巾相對應的是天青的紅圍裙,這僅存的一點紅,就象徵著他們二人僅存的慾望。

而天白,除了嬰兒時期被菊豆打扮的玉雪可愛,穿的衣服鮮豔異常外。孩童和少年時的衣服,基本都是黑灰色。這暗示了在畸形環境的影響下,天白由一個正常的嬰兒,逐漸成長為擁有極端人格的“惡魔”。

說完了環境對人的壓制,我們再來說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在這裡,張藝謀主要是通過染布顏色實現。

菊豆和天青初遇,染布的顏色是白色,象徵他們清清白白的關係。

當天青因為偷窺菊豆,而不小心操作失誤,被楊金山臭罵。這時候,菊豆走過的染布顏色是藍色。這時候,他們之間的情感更多的是對彼此的同情。

之後天青去地窖拿染料,鮮紅色的染料緩緩在染池化開,既暗示了慾望的膨脹,也體現了危險的逼近。諷刺的是後來叔侄二人都因為天白,喪命於這個紅色染池。

菊豆和天青第一次苟合,這時候染布顏色主要以紅、綠為主。兩種鮮豔顏色的混雜,代表了人物內心的矛盾,和二人關係的微妙,同情、慾望、佔有都兼有之。另外,紅色和綠色是互補顏色,多表現男女之情,預示了後面兩人關係的糾葛。

這種混雜的染布顏色,出現在很多地方。楊金山縱火,染布為黃、土黃、大紅,這裡著重凸顯了楊金山的仇恨,他和菊豆天青不可調和的矛盾。

天白毆打生父,也是這三種顏色,不過是紅色為主,體現了他對天青的怒火和仇恨,以及父子之間無法緩解的矛盾和衝突。

(最本質的還是出於對父不父,子不子畸形家庭關係的痛恨)

總體來說,這五彩的染布,基本都是對映在封建禮教的壓制下,不同時期的人性和慾望。

電影在一片火光,和一首反覆出現的歌謠中結束,充滿了對命運的嘲笑與諷刺。

這部電影,雖然和張藝謀同時期的作品相比,它的格局是小的,而且口碑也是兩極分化。但對於導演本人來講,卻是影響最為深遠的一部作品。

在《菊豆》中,導演放棄了以往主角人物和時代命運緊密相連的設定;而將鏡頭專注於挖掘人物內心的細膩,再通過獨特的色彩美學外化。

(這種轉變,在導演其他作品裡都有體現)

這就讓它有了其他作品無法比擬的藝術高度,尤其是故事的結局,以一種近乎毀滅的悲劇收尾,使得影片有了除色彩外,又一種美學,即黑暗美學。

最新評論
  • 1 #

    這篇文章,是我昨天誤刪了,又重新熬夜寫的。發表的比較匆忙,所以存在一點錯誤。已將金棕櫚外語片改為金棕櫚獎。多謝指正。也多謝各位的認可,喜歡可以加關注。

  • 2 #

    不喜歡張藝謀的電影,不是太浮誇如《滿城盡帶黃金甲》,就是如《菊豆》《紅高粱》之流,全片盡顯陰暗愚昧。我最喜歡的中國產片《城南舊事》

  • 3 #

    此文是對影片《菊豆》點評得最細緻入微最中肯到位!為作者點贊!

  • 4 #

    導演,藝術家張藝謀。就是為電影而生的。他的作品,部部經典。為中國的電影世界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此文寫得非常好。對影片《菊豆》理解的非常透徹。但有一點不正確。那就是:菊豆留下的偷窺洞口。並不是為了勾引天青。而是向唯一可以傾訴的天青“訴說”。看過這部原著小說,名字叫“野愛”。寫得非常好。是一部經典。

  • 5 #

    非常喜歡張藝謀的《菊豆》,深刻而震撼。作者點評到位。

  • 6 #

    第一張圖片怎麼有三個孩子啊 不是就一個天白嗎?

  • 7 #

    張藝謀的電影,好就好在有好導演該有的深度與對人性的揭示外,他懂色彩美學,更懂中國文化與禮教。所以要超越他的導演就很少。

  • 8 #

    無意中看了片段被吸引了,找到完整的看了一遍,太壓抑了,張藝謀國師之稱當之無愧。

  • 9 #

    張藝謀的文學修養和對色彩的應用獨樹一幟!早幾年去麗江旅遊,看麗江印象演出的時候,因為人多,開始沒有注意導演是誰,但看了十分鐘,就問同伴導演是不是張藝謀,得到同伴肯定後,真的是他的風格。所以後來他導演的很多大型演出,風格真是無人可及。

  • 10 #

    張藝謀導演是1950年出生,不知他年少時曾經歷過哪段動盪歲月?

  • 11 #

    記得是上大學的時候偶然在《小說月報》讀到小說《伏羲伏羲》,一下子就被小說陰鬱的氣氛吸引住了,逃了一節課看完只覺得脊背發涼……慶幸自己不是那個時代的女性

  • 12 #

    解析的非常到位,把畫面的渲染和人物的內心刻畫很好的結合起來,拜讀了

  • 13 #

    寫的真好,電影多年前看過,印象深刻。

  • 14 #

    菊豆什麼時候禁播了?當時就在電影院公映了,我們都去看了

  • 15 #

    特別喜歡張導的電影,他的作品,主題深刻,色彩搭配張烈有很大的感染力。喜歡紀實攝影的人,很多人都會去看看張導的電影。

  • 16 #

    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裡面被欺壓且愚昧的人越來越多還要互相撕扯。

  • 17 #

    文章分析的最為透徹,讀懂了老謀子,厲害!因為老謀子是搞攝影的出身,所以他特別注重色彩。這也是老謀子作品的共同特點。作者把色彩和人物性格、命運的關係分析的如此到位,拜讀了!

  • 18 #

    張藝謀電影色彩的運用,對深化電影主題起到了明顯的宣染作用。這是他最具特色的表現手法。本文分析的很透徹。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2019,內地影市“緊急撤檔”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