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最近,一條單看起來有些莫名其妙的話突然衝上了熱搜。

原因是高圓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被問到有沒有可能會去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2》,高圓圓則是說“我沒辦法參加綜藝,因為我沒有任何才藝可以展示”。

而且還一臉歉意地道歉“我這麼不才”。

這也從側面也說明了,在高圓圓心中參加綜藝的人必須有才華。

而她自己的定位是“演員”,總不能上了綜藝以後說“我給大家表演一段”吧。可高圓圓不知道的是,現在上綜藝那就是在“演”,她以為演員的演技是需要奉獻給影視作品的,演員上綜藝那就是在撈金、譁眾取寵。

這段話一出來,有多少人的臉都被“打”腫了啊。

當下的娛樂圈裡,颳著一股“哪裡錢多去哪裡”的惡風,什麼時候停,不知道。

所以我們看到:歌手去演戲、愛豆去演戲、主持人去演戲,演員呢?則是跟著前三類人一起去上綜藝。

影視市場上充斥著大量粗製濫造的“作品”,哪怕路人在罵,但只要有流量,粉絲自然能扛起播放量和票房,一切都在齊刷刷地“向錢看”。

“演員”,在不知不覺間成了一個爛大街的詞彙。

愛豆演過一個劇裡的配角,就敢把它當代表作掛在首頁;演主角那就更不得了了,無論多爛,粉絲都會買賬。

盛一倫在《我就是演員》中因一句“我現在已經涼透了,所以才來這個節目”引發眾怒。

其實他說了一句大實話,但場合不對。他這樣說,讓那些來“鍍金”的愛豆、主持人、非一線情何以堪?

每個人,不管演成什麼樣,到底適不適合這碗飯,都要說自己的夢想是當一個演員,希望得到老師們的指導。盛一倫這樣說,怎麼讓他們下得來臺呢?

關鍵問題是,如果夢想是當演員,那幹嘛不一開始就在這條路上努力呢?

無論年齡大小,有多少名氣,現在都一股腦地說自己想當演員:出道十幾年的歌手說自己想當演員;剛出道沒多久的唱跳愛豆也說自己想當演員,那請問你們當初為什麼還要選現在的這個職業?無非還是看到現在影視劇市場有利可圖,看到那麼多爛東西都有人買賬,心動了罷了。

“我的夢想是當演員”這種級別的謊言估計只有特朗普的“美國防疫措施很到位”可以與之媲美。

當高圓圓還以為綜藝上需要“才藝”來吸引人的時候,內娛綜藝早就“走在了前面”。沒有才藝,還刻意曝光隱私啊。

其中最典型的莫過於郭碧婷和向佐夫婦,全程跟拍從談戀愛到結婚生子的全過程,這才是真正的“真人”秀啊。

也許對於演員來說,“演技”的範圍很廣,在綜藝上“立人設”也算髮揮“演技”啊。

當然,凡事都有兩面性,也不乏有一些本身代表作過硬的演員上綜藝“玩玩”。

比如影帝黃渤,參加了《極限挑戰》後依然有《一出好戲》、《奪冠》這樣的代表作,而且還為了不影響演戲,推拒了《極限挑戰》最新一季的拍攝,這是他作為一個演員的堅持。

但也有人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比如王迅,也許是自知自己這樣的“丑角”無法在演技方面大火,於是決定徹底做一個綜藝咖,只在一些電影電視劇中做個打醬油的角色。

但更多的人演員,其實是非常可惜的。比如鄧超。

鄧超本身是有演技的,也有代表作,但是綜藝曝光太多,導致演正經角色的時候觀眾無法入戲。

再比如陳赫,雖然是以曾小賢的“耍寶耍賤”出名,但只要願意沉下心多拍一些正劇,也不是說完全沒機會轉型。

然而他卻沉迷於在同質化的劇裡演同質化的角色,並且在許多綜藝上一遍遍深化“賤萌”的人設,所以固然在《瞄準》中他的表演雖然可圈可點,但依然多觀眾不買賬。

這樣原本有天賦的人,在綜藝裡消磨自己的靈氣、消磨自己的神秘感,比那些本身演技就不怎麼樣的人參加綜藝更讓人覺得可惜。

其實在很久以前,娛樂圈確實是靠實力吃飯的,即使你要“跨界”,也需要有過硬的實力觀眾才會買賬。

然而資本介入後,一切都變了。

只要你長得好看,只要背後操作得當,你就能火,火了以後自然就有戲拍,拍得不好也沒事,只要有人捧,依然能一部接一部地拍。

再加上粉絲們比酒瓶子還厚的濾鏡,黑的也能說成白的,所以哪怕演戲只會瞪眼,臺詞全靠配音,唱歌全靠修音,只要你人設成功,粉絲喜歡,那你就能成為“頂流”。

其實用自己的能力賺錢,這本身沒什麼指摘的,但是靠著話題和熱度大肆撈金,忘記本職工作的時候,請問他們作為藝人的社會導向性和責任感在哪裡?

當然,高圓圓的這番話要說對那些人有什麼作用?不存在的。只能說是給了大眾一點點啟示吧。

24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當下“最火”女演員排行,鄭爽僅排第5,榜首是千億收視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