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狂演訓班》是一部2020上映的法國劇情喜劇電影,又名《一出大戲》,由艾曼紐寇克執導,凱德莫拉德、瑪莉娜漢斯、勞倫特斯托克主演,改編自真實事件.
後設戲劇的完美髮揮常聽人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這次入圍坎城影展主競賽,並在金馬影展放映的《抓狂演訓班》完全用片中戲劇《等待果陀》顛覆我原本對一部電影的認知與想像。
裡頭看似荒誕幽默的故事,以及演員受到觀眾鼓舞喝采的表演背後,其實也以後設戲劇和困在牢籠中罪犯所經歷的悲傷喜悅,呈現出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歷的真實人生,不僅真摯動人,也相當宏壯偉大。
透過他作為一位生涯陷入的舞臺劇演員,因為看見犯人對戲劇表演的熱情而希望他們能演出經典名劇《等待果陀》,讓《抓狂演訓班》整部電影展現出這部作品的迷人魅力。
從胡鬧和娛樂性質居多的搞笑短劇一下子跳到需要熟記許多臺詞的經典名劇,《抓狂演訓班》花了不少篇幅描述主角埃蒂安說服缺乏原本意願的犯人,循循善誘地以各種方式教導表演技巧,並鼓勵他們勇敢嘗試、繼續堅持下去的過程。
演員角色分析我喜歡《抓狂演訓班》除了呈現這些罪犯在6 個月密集排練《等待果陀》的階段,不只是在老師埃蒂安來到監獄上課的時候練習,甚至連平時也把握空閒時間背臺詞的認真熱血之外,就因為他們本質上還是被判處多年刑期的重刑犯。
電影也絲毫不避諱地讓觀眾看見他們壞的一面,無論是日常生活中各種不遵循規則的偷雞摸狗,或者以暴力威脅來逼迫原本要登臺演出的團員給自己讓出位置,這種人的多面複雜性都讓《抓狂演訓班》這部原本就改編自真實故事的電影更加寫實。
或許從表面上來看,《抓狂演訓班》講述這群囚犯透過勤奮排演練習,最終成功登臺演出且大獲好評的故事看似有些老套,光是今年像《惡之畫》、《高校棋跡》、《午夜天鵝》等電影,都有著底層階級透過某項成就來尋找自我價值的類似題材內容,但《抓狂演訓班》最特別的地方,就是以這段真實故事跟他們演出戲劇《等待果陀》之間的對應,在電影后半迎來感人至極、引發所有觀眾內心共鳴的高潮。
《抓狂演訓班》片中的《等待果陀》是一部法國作家薩繆爾貝克特在1952 年所撰寫的舞臺劇,劇中描述兩位流浪漢迪迪、果果被指定到鄉村一棵樹旁等待果陀的到來,之後一個小男孩出現告訴兩人:"果陀今晚不會來,但明天一定會來。"
就這樣,經過漫長數日的等待,沒有放棄的兩人直到故事結束還是隻有見到那位捎來訊息的小男孩。因此《抓狂演訓班》這看似正向勵志的故事,也因為角色的囚犯身份,以及他們選擇表演《等待果陀》這部充滿荒誕情節與無奈的悲喜劇而有所轉變。
除了囚犯背稿、排練和演出之外,我們也能在《抓狂演訓班》片中看見許多主角埃蒂安以自身信譽向典獄長和法官保證囚犯的安全,希望兩人能批准他們到外頭展開巡演的橋段,因此就算某一場開演前,幾位囚犯從等待室偷溜到理髮廳染髮讓人捏一把冷汗,但整段巡迴演出依然順利完成也為《抓狂演訓班》前中段增添一點起伏,然而後段劇情讓人意想不到的直轉直下,也把《抓狂演訓班》整部電影提升到跟原先截然不同的層次。
結局令人震撼在《抓狂演訓班》片尾來到巡演的最後一站,這座法國最知名的劇院,儘管演出前幾位囚犯皆對此感到興奮,表現出躍躍欲試的樣子,但這次在開演前偷偷離開休息室的他們卻再也沒有回來,拋下相信著他們的導演埃蒂安、全場"等待著"演員登臺演出《等待果陀》的觀眾,還有一直以來都對囚犯展開巡迴抱有疑慮,但這次終於到場觀賞的法官,奔向他們這些年來在監獄裡從未擁有過的自由。
因此就如同喜劇終究建立在悲劇之上,《抓狂演訓班》的荒誕背後也充滿了真實。在全場越來越大的鼓譟聲下,作為導演的埃蒂安只好親自上臺向觀眾說明當下演員集體失蹤的尷尬情況,然而面對這個他作為一位舞臺劇演員夢寐以求的舞臺。
埃蒂安卻也情不自禁地以一段獨白述說了他想以這群囚犯滿足自己無能的自私、對自己珍愛之人的愧疚,以及整個生涯即便不是以演員身份,總有一天也要登上這個大舞臺的內心真實渴望,就在這時,《等待果陀》已經不再只是一部舞臺劇,而是臺上的主角埃蒂安、全場觀眾,以及銀幕前我們所有人的故事。
《抓狂演訓班》的核心主題如同《等待果陀》的"果陀"是誰?他存不存在?甚至他到底是不是一個人?原作者貝克特從來都沒有在劇中提及,而這從來也都沒有個標準答案,到頭來,果陀可以是任何人或任何物品,它代表的是我們內心的"嚮往"與"渴望"。因此就像《等待果陀》最後以兩位流浪漢決定離開,但誰也不願意踏出第一步的一片虛無中作結,而這種儘管等待許久依然得不到結果,但依然坐在樹下的矛盾狀態,不也就是我們的人生嗎?
每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有各自的理想和想要實現的目標,我們總是會為此付出許多努力、等待著成功的到來。然而有沒有可能我們這些年來的努力和等待,甚至是我們的人生本身其實到頭來就是沒有意義的呢?
《抓狂演訓班》藉由這些被關在牢籠裡的囚犯,反映出我們每個人生命旅程的真實樣貌,畢竟有誰比他們更懂得等待?但即便如此,我們還是有很多方法去面對這個"果陀"遲遲未來的現實。
就像《抓狂演訓班》片中最後等待著演員(果陀)的主角和觀眾,有人因為等不到他們回來而決定上臺、有人決定直接離場,也有人決定待在原地聽著導演的真情告白一樣,由於沒有人能確定未來的結果,在人生旅途上任何的選擇都沒有對錯。
因此我們能夠像《等待果陀》劇中的兩位流浪漢像失憶般日復一日坐在原地,也能像那些在監牢裡等待出獄(果陀)的囚犯演員,在忍無可忍之下選擇在最後一場演出前悄悄逃離,主動出發去尋找他們內心所向往的自由。
我從《抓狂演訓班》這部電影獲得絕佳的體驗與爆炸性的省思共鳴,從最初看著犯人日漸進步的新奇有趣、他們失蹤的傻眼錯愕,到最後結局導演埃蒂安在臺上真情告白的激動震撼,實在難以想像這竟然是改編自真實發生的事件,也難怪《等待果陀》原作貝克特當年聽聞該事件後會表示:"這是發生在我劇作上最美麗的事。"《抓狂演訓班》與《等待果陀》真是太偉大了。
結語整體而言,《抓狂演訓班》把這場巡迴演出跟《等待果陀》這部戲劇互相結合,並打破戲裡戲外的界線讓背後的意涵完全超越這起逃獄事件本身,被稱為是《等待果陀》的終極戲劇體驗不是沒有原因。或許它反映出我們永遠都在等待某件事物的真實人生,看似漫長且永無止盡,但轉念一想,直到我們轉身離開放棄等待或尋找果陀之前,永遠都存在著能夠找到它的希望。
同樣的,就像我們有很多方法去面對現實人生,《抓狂演訓班》導演艾曼紐寇克與《等待果陀》作者貝克特也藉由這部悲喜劇與衍生作品告訴觀眾,即便是我們最後真的找不到果陀,對自己人生浪費了這麼多時間感到難過洩氣,也不要讓自己從此墜入無法逃脫的無底深淵,因為這是這個世界的常態,你沒有失敗,只是體驗真實人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