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這一天,對喬來說,太難了。

上午,他拿到了鐵飯碗,成為一名正式的中學音樂教師,有保險,有退休金,除非自己辭職,誰也不能趕他走。喬瞬間成為媽媽的驕傲,成為眾人羨慕的物件;

可下午,他拿到了一個機會,去一個酒吧替代一個臨時不能參演的爵士樂手,與著名的薩克斯風演奏家同臺演出,最關鍵的是,他通過了演奏家的考核,即將實現兒時夢想,成為這個著名樂隊中的一員。

好了,該怎麼選?

選鐵飯碗,還是選兒時就一直期待的夢想?

我們多少人的一生就耗在這道選擇題上了。

有人坐在辦公室裡一輩子夢想自己是個老闆(創作家、明星等);

有人成為了老闆後後悔一輩子希望重新捧回鐵飯碗;

還有人跳跳這裡,再跳跳那裡,跳來跳去間蹉跎一生。

無數的經典電影、著作、課程、導師不都在教導我們:

人活著,就是要實現夢想,就是要打破束縛,就是要成就自己。

喬,就是這樣一個“夢想家”:他沒有半點猶豫,他立刻決定瞞著家人放棄鐵飯碗,他滿心歡喜地走出酒吧,他要拿出自己幾十年的熱情來完成當天晚上的這次演出,他終於迎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他終於可以不再忍氣吞聲面對一群無計可施的孩子......

等等,這難道不是絕大多數影片,或者故事的結尾嗎?努力一生,終於突破侷限,成就夢想!

可是,對不起,這僅僅是《心靈奇旅》的開頭。

因為出了酒吧僅僅過了兩條街後,我們這位夢想家——喬,過度興奮的喬,打著電話到處說著好訊息的喬,掉進下水道——死了。

夢想家都死了,還有什麼戲可演?

《心靈奇旅》打碎了所有人類文化構建的夢想故事,而去探索了一個終級課題:

人活著的意義如果是追逐夢想,那活著本身還有意義嗎?

所以,在這部電影裡,夢想家喬不僅一出場就死了,而且因為他不肯接受自己的“死”,不肯像其他靈魂一樣去充滿光明的“生之彼岸”,他逃亡了,他成為了一個“Lost Soul”,一個“迷失的靈魂”。

這也太諷刺了,不是嗎?

在人間,在地球,他是敢於為了夢想放棄鐵飯碗的人,是我們多少“成功學”、“夢想啟航營”要樹立起來的榜樣;

可是到了冥界,到了靈魂之地,他成了執著的靈魂,成了迷失的靈魂,成為要捉拿的靈魂。

可正是這一“顛倒”,讓我們看見了我們現實的“顛倒”:

活著只為實現夢想”難道不是一種執著?

活著只為追求成功”難道不是一種迷失?

就像拉磨驢子面前的那根胡蘿蔔,只不過,“夢想”與“成功可能是這個地球上掩飾地最高明、裝飾地最豪華的“胡蘿蔔”罷了。

因為整個世界從你一出生,就會開始問你:

長大後,你的夢想是什麼啊?

你都快畢業了,難道沒一個目標?

守著端鐵飯碗的人都是“軟蛋”“廢物”“膽小怕事者”,有本事的人都去創業和為夢想努力了,你是當軟蛋,還是當企業家、當藝術家、當明星?

誰願意被人指著鼻子說“軟蛋”“廢物”呢?

喬也一樣,因此他不甘心,在他正要實現兒時夢想,正要成為明星的時候,他死了。所以他寧願逃亡,誤打誤撞地,他從“彼岸”來到了“生之地”,成為了在“生死之間”的靈魂。

“生之地”,這裡全都是等著投胎的靈魂,但這些靈魂必須在這裡先學成形成自己的愛好、個性,甚至怪癖。

不得不佩服皮克斯,一再打破我們的思想禁錮,讓你大膽去想象:

你所謂的後天“個性”與“命運”可能不過是個投胎前就編好的劇本。

更有趣的是,在這個“生之地”,除了形成自己的角色特徵,每個人還必須要找到“Spark(火花)”,拿到“火花”才能拿到“地球通行證”,才能去投胎。

這個“火花”是個什麼鬼?

這恰恰是《心靈奇旅》的整個劇眼。

是地球人都以為的:夢想、目標、意義和價值。

22號靈魂,就是為了啟發喬到底什麼才是“火花”而設定的有趣角色。

22號靈魂,她不願意去投胎,不喜歡地球,不想活一回,她寧願在“生之地”徘徊上千年,都不願意去找什麼“火花”,所以她個性也有、癖好也有,就缺一個“火花”。

這時,偏偏這個22號靈魂撞見了正在逃亡的喬的靈魂。

兩個“不走尋常路”的靈魂達成了一個約定:喬幫助22號靈魂找到“火花”拿到“地球通行證”,再替代22號返回地球,反正22號不想去地球。

為了尋找“火花”,兩人來到了“忘我之境”。因為能讓你“忘我”、讓你“出神”的東西,一定是你一直夢想的,就像喬會為了音樂“出神”一樣。

但這裡皮克斯又來了一個“顛倒”。

在這個“忘我之境”,你看到的,不僅僅是那些在藝術創作中、在夢想中、在高度專注中“出神”的靈魂;還有那些在目標追求中、在極度抓取中、在瘋狂執著中“出神”的靈魂。

後者陰沉、黑暗、在地面上匍匐著,口中要麼說著“一定要成交,一定要成交”;要麼說著“一定要達成,一定要達成”——是那些拼命三郎的靈魂(影片專門呈現了一位基金經理,諷刺極了,絕對讓你哭笑不得)。

等等,這兩者應該是有著“天壤之別”的啊,前者我們歌頌,後者我們嘲笑,不是嗎?

可是電影中,別忘了這兩者都在“忘我之境”。

前一秒你可能還飄在半空中演奏著音樂,是人人都向往的靈魂;後一秒你說“我一定要成為音樂家”,完了,你瞬間跌落,摔成一個匍匐的靈魂。

一念,十方塵剎;

一執,冥陽兩界。

這,簡直是佛學思想的完美呈現。

更有意思的是,影片在這裡還設定了一位在地球和“忘我之境”自由穿梭的靈魂,在幽默風趣中表達了“修行(禪定、冥想)者”的高明之處究竟在哪?

優雅飄蕩的靈魂也好,匍匐黑暗的靈魂也罷,在“忘我之境”,這兩者都是“無意識”的。

但這位看似瘋癲的“老頭”不同,他是“自我靈魂的作主者”。即使在“忘我之境”,他的清醒意識依然在靈魂之中,他可以隨時迴歸地球上的身體,也可以隨時來到這“忘我之境”,他還可以在這裡駕駛著靈船去拯救靈魂,畫一個圈,讓他們迴歸身體,讓他們在執念中醒來。

你有過深度冥想體驗嗎?你有過深入禪定體驗嗎?

但到這裡還沒完,這裡只是啟發喬“什麼是火花”的第一課:讓他在懵懵懂懂中懷疑自己那音樂家的執念。

更精彩的還在後頭,一次誤打誤撞,讓22號的靈魂進入了喬的身體,而喬的靈魂則進入了貓的身體。

於是,有了這個不願意來地球的22號,在喬的身體裡去感受地球上的一切:披薩的美味、風的溫暖、音樂的美妙、飄落的樹葉,還有各種各樣有趣的人,甚至包括喬的那個嘮叨著要鐵飯碗的媽媽。

等22號在地球上逛上一圈回到“生之地”時,她突然有了“火花”,她居然有了“地球通行證”,可這“火花”到底是什麼?

22號還是不知道。

喬卻自以為是的告訴她:那是因為你在我的身體裡,所以你愛上了音樂,拿到了“火花”,可你自己根本還是個不可能拿到“地球通行證”的靈魂!

這一句話讓22號陷入瘋狂,她把“通行證”丟給了喬,自己從此成為了冥界裡最抑鬱、最執著、最陰暗的靈魂,她只有一句話:“我一定要找到,我一定要找到......

而喬呢,拿著22號的“地球通行證”順利回到了地球,趕上了當晚的那場演出,成為了著名樂隊里正式的一員。可是當一切達成,當他收穫了掌聲、鮮花、讚美與擁抱,他再次走出酒吧時,他突然問了一句話:

那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這是多少“成功者”在成功的那一刻,發出的問話啊。

看到這裡,我淚眼娑婆。

著名演員、全球喜劇明星、卻患上抑鬱症的金·凱瑞曾說過:

我真希望所有人都能完全實現功名成就的夢想,

那樣他們就能知道那些不是真的有意義。

( 金·凱瑞(Jim Carrey)加拿大安大略省紐馬克特,加拿大裔美籍演員、編劇、製作人。)

世界著名的印度哲學家、教育家克里希那穆提早就說過:

生活,我們把它變成一個‘成為’的過程。我是窮人,我要成為富人;我長得醜,我要變得美;因此整個生活是一個‘成為’什麼的過程。這種成為就是競爭,這種成為就是痛苦,這種成為就是分裂的開始。

( 克里希那穆提 )

可是,我們每一個人還是在每時每刻糾結著“我要成為更好的、更有錢的、更成功的、更美的......人”,在各種各樣的“成為”中不斷分裂著自己。

喬迷茫了。

這時那個喬一直羨慕的成功的薩克斯風演奏家說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我們中國人太熟悉了。

魚:我聽說有個美麗的地方叫大海,它在哪裡呢?

答案我們都知道,但可惜的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一直都忘卻了這個答案,我們都成了這條一直找大海的、一直在追求的魚。

就在那一刻,喬醒悟了。

他放棄了自己執著的生命,他透過演奏再次來到“忘我之境”,他尋找著那個冥界裡最抑鬱、最執著、最陰暗的靈魂——22號。

可22號已經認不出他。22號依舊在不斷說著那句:“我一定要找到火花。”22號靈魂深處全是別人對她的否定,而對22號打擊最大的,便是喬對她說的那句:你是個不可能拿到“地球通行證”的靈魂!

喬看著自己在22號靈魂裡可怕的模樣,喬也哭了。

他看見了那個為了“功成名就”而去欺壓別人的自己;更看見了22號才是比他更單純、更應該去地球的靈魂。

因為那“火花”根本就不是所謂的一個夢想,一個目標,一個意義,一個價值.....

那“火花”就是22號進入自己身體後一直在享受的:披薩的美味、風的溫暖、音樂的美妙、飄落的樹葉,還有各種各樣有趣的人......

換句話說,那“火花”就是:

你活著的,每個當下。

又是一個充滿禪學意味的呈現,不是嗎?

你問:什麼是禪?

答:禪在當下。

看完這部電影,我內心五味雜陳,我強烈感受到這個電影在2020年誕生的意義。

曾經,我們一生,都在追逐。

2020年,卻讓全世界來了一個暫停,這個暫停逼問你:

嘿,你要去哪裡?

你忘了,你還活著嗎?

你認為,這還不夠嗎?

人活著,從來不是為了追逐某個“夢想”,更不是獲得某個“名利”。人活著,沒有我們世俗所謂的任何“意義”。

可正是拋開這一切對意義的追求,你才有可能回到當下,去感受周遭的一切,去感受活著本身。

這時,沒有競爭,沒有“成為”,愛自然產生。

停下來吧,就在此時此刻;

停下來吧,讓全然活著的我好好感受全然活著的你;

而這,就是盡頭。

#心靈奇旅 #禪#電影雜談#

18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潘乘風”結局如何,悲劇色彩《拆彈專家2》,開啟新港片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