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票房6天突破五億,豆瓣12萬人打出8.0的高分,踩在2020年的尾聲,國產電影貢獻出了一部口碑票房雙雙領跑的《拆彈專家2》。

劉德華+邱禮濤黃金班底迴歸,2017年面世的《拆彈專家》IP延續,仍舊是濃郁的港式警匪題材,但故事完全獨立,並且加入了劉青雲、倪妮兩位實力派。

說它是港片之最有點誇張,但絕對是一部趨於完美的商業片,全程無尿點。

成功商業大片需要的元素,它統統都有。

首先,視覺爆,配得上“港片新天花板”讚美。

港式警匪片很擅長開局引爆觀眾熱情,《拆彈專家》第一部便由劉德華臥底引出隧道爆炸,正反兩派鋪墊紮實,爆炸鏡頭衝擊力頗強。

而《拆彈2》在開局的鋪墊與視覺衝擊上實現大飛躍,出場便炸了香港機場。

要不要玩這麼大?

這是七話的第一觀感,機場、地鐵、商業區一秒化為灰燼,印象中這是港片裡最大場面的爆炸鏡頭,製作水準絕對是“新天花板”的存在。

史詩級災難特效畫面震撼,內容又讓觀眾目瞪口呆,即使習慣了歐美大片炸地標的操作,也很難不被國產片開局便出現特大恐襲震撼到。

編劇很懂得如何調動觀眾的情緒,這場爆炸是率先模擬故事主線中反派成功後的災難後果,既給了足夠爆點衝擊,又勾起了觀眾的好奇心。

但,《拆彈2》又的確玩得很大。

它的大場不僅僅是一個災難模擬,在進行簡單鋪墊人物關係之後,拆彈專家潘乘風(劉德華飾)、董卓文(劉青雲飾)便進入連環排爆任務。

從小手榴彈到線路複雜的樓內炸彈案,難度一層層升級,畫面也逐漸給觀眾施加了壓力,待潘乘風排爆失敗被炸傷時,迎來第一個小高峰。

爆炸後的斷壁殘垣與潘乘風被吞噬的右腿糾纏在一起,爆破與血腥改變了角色命運,也給觀眾帶來了鈍痛,不斷挑戰觀眾的眼球。

超強的視覺效果再配上感染力十足的音樂,全程幾乎沒有一個鏡頭被浪費,商業大片需要的視聽享受,足夠值回票價。

其次,情義足,港片的特長再次閃光。

近年來每當出現高分香港電影,都會讓粉絲們大呼“港片未死”,對很多觀眾來說,港片是一種情懷,也是一份獨特美味。

它的專屬特色有很多,而之於警匪片,永遠缺不了“情義”二字。

男人戲一定會有兄弟情,邱禮濤與劉德華的合作更深諳此道,《掃毒2》裡專注天地兩兄弟的對決,《拆彈2》給劉德華配了劉青雲、謝君豪 。

劉德華與劉青雲曾共譜過杜琪峰的經典《暗戰》,片中他們是貓與鼠般的對手冤家,又有勢均力敵的神交友人,微妙的友情讓高智商遊戲更加奪目。

《拆彈2》兩人再次聯手,角色不再敵對,友情更加外露,片中潘乘風與董卓文是至交好友,輝煌時相互支援,受創後始終牽掛。

客觀來說,《拆彈2》對正派兄弟情的刻畫筆墨不夠多,但當黑化後失憶的潘乘風因不顧生命危險拆彈的董卓文落淚時,情義已經足夠。

不過,《拆彈2》文戲得分更高的其實是劉德華與謝君豪的反派兄弟情,兩個瘋子惺惺相惜又共同沉淪的友誼相當有張力,奇怪的CP又增加一對。

同時,倪妮與劉德華的愛情線也很出色。

七話最初對這兩位的愛情戲預期不高,一是因為年齡差實在太大;二是對倪妮能否融入港片有疑問,三是男人戲裡的愛情太容易喧賓奪主。

但最終效果卻遠超預期,倪妮飾演的龐玲不僅與劉德華碰撞出超強CP感,還挖掘出了自己更颯爽的魅力,氣質完全不輸本土港女。

而且,《拆彈2》編劇給男女主安排的愛情線是與主線是交融的,反恐組長龐玲打破了港式商業片花瓶女主束縛,與潘乘風的感情,因為責任而更加動人。

兩人對手戲同樣不多,卻勢均力敵又相輔相成,親密戲剋制又讓人心動,頗有《暗戰》中劉德華與蒙佳慧神來之筆的愛情味道。

最後,美強慘,劉德華再次上演觀眾鍾愛的設定。

偶像劇市場出現的爆款角色中,美強慘人設最為讓觀眾念念不忘,《鎮魂》裡的沈巍、《陳情令》的魏無羨,皆因美強慘收穫超強人氣。

到了古偶題材,《琉璃》司鳳一角讓觀眾心疼不已,《三生三世枕上書》裡的“分身”阿蘭若,人氣甚至超過了“原身”鳳九。

美麗、強大卻遭遇過悽慘的挫折的人物,用力量征服觀眾的同時又讓觀眾產生情感上的憐惜,成為人物設定的“白月光”之選。

這樣的設定搭配劉德華的完美形象,更是百戰百勝,《天若有情》裡深情又悽美的他、《暗戰》裡在生命盡頭復仇的他,皆是美強慘典範。

《拆彈2》帥氣且專業實力強的潘乘風也是如此,他因排暴成了殘疾人,但面對意外挫折頑強不屈,讓觀眾憐惜的同時又高度敬佩。

但挫折沒有因為他的堅強而停止,人物不斷被黑暗吞噬,卻又在最後實現英雄的迴歸,完成了美強慘的最高禮遇。

從視覺衝擊到情義感染,再到主角魅力,《拆彈2》都做到了極致,這三個元素加上緊湊有力的剪輯效果,完全擁有高票房商業片的籌碼。

而商業片不擅長的核心,它同樣擁有。

本片的高口碑,除了出色的商業片效果外,對人性、制度的拷問,也故事增加了不少厚度,比以往商業更經得起觀眾咀嚼。

它很罕見地將反派BOSS與正派英雄融合成一個人,潘乘風殘疾後因為不符合拆彈專家錄用標準失去了最愛的工作,這擊垮了他的信仰,走入偏執。

人性的黑與白,憤怒與守護,成了故事主線。

潘乘風因憤怒變成惡魔,他策劃了“復生會”恐擊,這是一場即使終結也會造成大量傷害的災難,他的錯完全沒有解釋空間。

潘乘風又是守護的英雄,他曾經擁有超強責任感、守護理念,在黑化又失憶後,人物的初始三觀在同事的感染下回歸,他用生命阻擊了一場浩劫。

天才與惡魔,往往僅有一線之隔,在《拆彈2》中打破這條線的是制度,故事立意也由人性向社會問題延伸,雖然邱禮濤點到為止,卻也足夠讓觀眾反思。

很多追求藝術層次的觀眾會覺得商業片太膚淺,它的視覺與感官刺激能達成高票房效果,卻往往沒有足夠的內涵撐起作品意義,無法進行口碑昇華。

但《拆彈2》顯然在優秀商業片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商業與藝術有了新的相容方式,很值得學習,港片對商業與藝術高水平駕馭,必將繼續燃爆大銀幕。

26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70部寒假影片,拯救劇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