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今天,曾先森想聊聊,邱禮濤

這幾天,和劉德華同歲的邱禮濤導演的新電影《拆彈專家2》,口碑和票房節節升高,成為2020年這一艱苦的一年裡,港片最後的榮光。

目前,影片上映6天了,豆瓣分數還停留在8.0,沒有意外的話,這就是今年最好的香港電影,沒有之二了。

1

從1987年《靚妹正傳》算起,33年來邱禮濤以導演、攝影、編劇、演員等不同身份累計參與了137部影視作品的創作,涵蓋愛情、恐怖、警匪、懸疑、紀錄片等多個題材型別。足以見得他是一個多面手。上世紀八十年代,邱禮濤在香港浸會學院修讀電影,後在多家報刊雜誌發表文章,並自創雜誌。參與導演攝影編劇監製的電影有近百部。

邱禮濤是香港導演裡的異數,他的代表作《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伊波拉病毒》以及《性工作者十日談》,題材驚世駭俗,被影迷捧為Cult佳作

不但如此,這些影片也成了他的個性標籤,別人模仿不了,也不想涉及,這已然是邱禮濤的風格。

最近看完《拆彈專家2》,深感邱禮濤的憤怒,能保持到現在,曾先森很驚訝。

這份憤怒,從《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就已然開始,那一年邱禮濤不過31歲。他卻偏偏喜好導演低成本影片。正因為如此,在香港其他別的導演總會想盡一切法子取悅觀眾,他卻毫不客氣地讓觀眾在強烈得令人作嘔的殘暴與讓觀眾背脊發涼血腥裡,做出反思

2

邱禮濤可能是目前影壇最癲狂的導演,是華語影壇cult片的大師。

在邱禮濤電影裡,人物不瘋魔不成魔的癲狂氣質,滿腔熱血置於死地而後生的不管不顧,是我們常見的場面。於是,在《拆彈專家2》反映出來的是,劉德華飾演的末路英雄艱難的希望和死去時的悲壯。

當年《紐約時報》批評香港電影的這句“盡是過火,盡皆癲狂”成了邱禮濤電影最好的註解。

生活中的邱禮濤,還熱愛大陸搖滾樂,在90年代初大陸人都還懵懵懂懂的時候邱禮濤聽到了崔健、黑豹、唐朝的音樂。1994年是中國搖滾樂的巔峰,魔巖三傑的竇唯、張楚、何勇以及作為嘉賓演出的唐朝樂隊在香港紅堪開唱。邱禮濤專門拍了一部紀錄片《魔巖三傑+唐朝:中國搖滾樂勢力演唱會》,至今這部紀錄片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9.2,比邱禮濤目前拍過的所有電影分數都高。

這除了證明他是真的愛搖滾,還多少能證明他真的很適合拍偏寫實的東西。

那應該是他骨子裡的熱血的東西。寫實的邱禮濤,成了最瘋魔的那個香港導演。他的真實,總能觸及到邊緣人物的神經末梢

李修賢的《重案實錄之水箱藏屍》《屯門色魔之人皮獸》。在他的鏡頭下,變態殺人狂,色情,鬼片通通成了拿手好戲。看邱禮濤的電影裡沒有再強化,只是如實描述。

那沾著鮮血的人頭,那強姦了女人的男人,那死了的顫抖的鬼魂,其實都是真實的,但別人並不想直白的拍出來,他想也能做到。

或許,也因為如此,邱禮濤拍的犯罪電影才有了獨樹一幟的風格,那些邊緣人物的罪與罰,切膚之痛,難受和煎熬,才有了真實的疼痛

3

邱禮濤只有一個,一個小眾電影的導演,他似乎永遠都觸碰不了主流電影的肯定。

當然了,去年的《掃毒2》和今年的這部《拆彈專家2》有著同樣的缺點,劇本不夠精巧和細緻。這或許和邱禮濤個人的性格有關,我們永遠不能指望出邱禮濤能拍出像《無雙》這樣理性的東西出來。

這些真的和導演本人性格有關。

《拆彈專家2》很好,但它不夠細緻,框架節奏和劇情鋪陳缺乏更多的彈性。但邱禮濤身上的癲狂和熱血,卻是別人無法模仿的。

4

入行35年,執導87部電影,邱禮濤是香港產量最多的電影導演。

一歲時,患過小兒麻痺,從此導致右腳行動不便,走路有點跛。

大學暑假時,他去亞視實習,結果第二天就被打電話告知“不用來了”。電視臺不想用一個跛腳的年輕人。

多年以後,我們看到了《人肉叉燒包》控訴了警方辦案的無能

《計程車判官》直擊那些人性裡的冷漠

《伊波拉病毒》塑造的徹底反社會人格

一直到《拆彈專家2》裡我們看到的是,劉德華在表彰會上拉出那條控訴的橫幅。多年後,這個內向自卑的導演,用這些電影擲地有聲的控訴著那些他忍受過的不公歧視冷眼嘲諷

21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華鼎獎女星爭奇鬥豔,李小冉身材絕美,我卻被王麗坤的氣質圈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