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是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貧富兩極分化現象嚴重,越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伊朗電影卻在上世紀90年代出現了“井噴”,其中有一部兒童電影感人至深,它就是馬基德·馬基迪執導的《小鞋子》。
故事講述了一對兄妹和一雙鞋子的故事,家庭貧困的哥哥因為弄丟了妹妹的鞋子,為了彌補這個過錯,他們向父母隱瞞了丟鞋的事實,因為伊朗採用男女分校制,所以兩人共用一雙鞋替換上學,由此引發了一連串心酸感人的故事。
01、貧窮是一種磨礪,映射出可貴的兄妹情
哥哥阿里的家庭非常貧困,父親上班掙錢養家,母親照顧家庭,兩個孩子上學、吃飯都需要錢,此外還有一個小妹妹需要照顧,阿里父親甚至連房租都拖欠了兩個月,作為兄長,阿里很照顧妹妹莎拉,莎拉也比一般家庭的孩子更加懂事。
在鞋子丟失後,阿里並沒有哭著告訴父母,他深知父母的艱辛,希望靠自己的雙手為妹妹莎拉掙回一雙鞋,阿里一直是母親的助手,可是卻因為鞋子沒能幫母親洗毯子受到訓斥,阿里眼淚汪汪地忍受著,眼神中充滿了對母親的心疼和家庭的擔憂。妹妹同樣善解人意,她沒有責怪哥哥,反而幫助哥哥隱瞞,儘自己最大努力奔跑,只為讓哥哥儘快穿到鞋子。
當哥哥因學習成績優異獲得老師的獎勵時,他將獎品鋼筆送給了妹妹,妹妹卻因為鞋太大導致鞋被下水道沖走時,她的心都碎了,而哥哥依然默默承受著數次遲到導致的訓斥懲罰。
阿里為了得到鞋子央求參加學校的跑步比賽,在奔跑過程中,他的耳畔一直迴響著莎拉的聲音“我沒遲,我一路跑過來的”、“運動鞋太髒了,我不好意思穿它們”等等,阿里甚至因為別人的故意撞擊而摔倒,但他依然快速爬起來,忘記了受傷、忘記了一切,努力向著第三名發起挑戰。
跑步的過程就像我們的人生,奔跑途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和挫折,但無論多困難,戰勝它就將迎來生活的曙光。阿里獲得了冠軍卻失去了鞋子,他哭了,哭的震天響地,傷心無比,第一名對他來說一點意義沒有,他只想要第三名的鞋子,答應別人的事情就要做到,阿里用行動證明他的一諾千金,雖然結果出人意料,但努力的過程卻見證他和妹妹間珍貴的親情。
02、學校薰陶文化,父母啟迪心靈,經濟落後也能培養出善良的品性
雖然阿里家裡很窮,父母也沒有受過什麼教育,但父母依然選擇供養孩子讀書,讓他們接受教育,阿里每次遲到老師都看在眼裡,老師甚至主動向教導主任求情,認為孩子遲到並不是不重視,這便是一種文化的薰陶。學校教育的責任在於老師,老師素質的高低決定了孩子教育的質量,也對他們的成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莎拉在學校裡面很自卑,一雙不跟腳的鞋讓她變得怯懦和無助,體育課上,她站在最後排隱藏自己的球鞋,此時一位女老師注意到了莎拉,一個女學生跳遠摔倒,女老師扶起學生,拍打著她身上的塵土說“你們要穿球鞋做運動”,這句話其實是為了鼓勵莎拉,也讓莎拉露出了笑容,有時候一位和善老師的一句話就能改變一個學生的一生,這就是教育的作用。
幸福和快樂與貧富無關,影片中阿里的父親帶著阿里走街串巷的找工作,在一戶豪宅中尋得打掃衛生的差事,相比於衣著華麗、養尊處優的富家子弟來說,阿里更加的幸福,那個高高的庭院帶來了地位和財富,卻無法帶來朋友和快樂,當阿里要離開時,富家子弟要求他們留下,孤獨感油然而生,不言自明。
03、同學情和鄰里情讓真情流露更加感人
除了父子情、兄妹情外,影片中的同學情和鄰里情同樣發人深省。莎拉有個同學寶雅,當寶雅撿到了莎拉的鋼筆時,她沒有選擇佔有,而是將它還給了莎拉,莎拉由此發現寶雅腳上穿著自己丟失的鞋子。
莎拉叫著阿里一起跟蹤了寶雅,卻意外發現小女孩的父親是一位盲人,家庭狀況比莎拉家還要堪憂,在這樣的情況下,阿里和莎拉決定放棄要鞋子的舉動,他們善良的品性沒有因為物質上的窘迫而變質,反而能去體諒比他們還窮的家庭,這是相當難得的。
鄰里之間的真情依然存在,每個家庭儘管都不富裕,但我們看到他們之間也有交流,有時候是送一碗湯,有時候是送一把豆子,儘管從金額上來說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體現出的友善互助精神卻讓人很難忘懷。
當莎拉鞋子掉到水裡,有好心人幫她抓住了鞋子;當阿里父親缺少工具時,鄰居朋友借給他一把園藝修剪工具,讓他有機會去掙錢,每個人都在力所能及地給對方提供幫助,哪怕自己並不寬裕,這就是所謂的“患難見真情”。
在網際網路日漸發達的當下,有多少朋友居住幾年未曾與鄰居說過一句話,有多少朋友能主動向對方伸出援手,慈善並不是要在富有時提供幫助,在力所能及之時最為珍貴,善良也會在未來的某一刻對你進行回饋。
《小鞋子》雖然是部兒童電影,但成年人看過之後都會被深深地觸動,它傳遞出人與人之間一種溫暖的情懷,對幸福的感知並不在於貧富差距的懸殊,也不在於社會底層的窘迫,貧窮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擁有了理解和關懷的能力,未來一定會更加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