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作者|顧 韓

編輯|李春暉

爛劇年年有,今年特別多。

受影視寒冬與疫情影響,今年國產劇大大減產,大批積壓劇也終於喜迎清庫存的機會。然而《錦衣之下》那樣的遺珠終究是少數,大部分積壓劇在播出來那一刻,人民群眾就能秒get到它播不出來的理由。如果是主演藝人的粉絲,沒準還想給它塞回去,永不見天日倒省得鬧心。

這一派爛劇,硬糖君尊稱它們為“古典主義”爛劇。它們是熱錢時代的迴響,早被總結批判了八百回,爛得明明白白。

然而今年也出現了一批新式翻車劇,在開播之前、開播之初,它們可能因為種種原因被寄予厚望,甚至在劇情前半段乃至中段,它們都能夠表現上佳,然而越往後越是拉胯,令人骨鯁在喉,大呼上當,食之糟心,棄之可惜。

客觀來說,這些劇不一定很爛,但是對於付出了時間與感情的觀眾殺傷力巨大,甚至勝於前者。可算作“改良失敗”型爛劇,總讓硬糖君忍不住在心裡默唸“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當我們談論一部劇翻車的時候,究竟在談論什麼?漫天吐槽過後,又能留下些什麼?

原以為這一模式會隨著影視寒冬而遠去,沒想到今年頻頻回魂。而且,原以為只有積壓劇陣營中的《大主宰》、《太古神王》等如此,沒想到拍攝於2019年的《有翡》和《新鹿鼎記》也呈現出這一特徵。前者摳圖磨皮,很有《孤芳不自賞》和《楚喬傳》的遺風,《新鹿鼎記》則是在敷衍程度上空前絕後。

另一類改編翻車,則翻在沒有找準定位。過去這一類中的典型操作是將男頻的玄幻、武俠改成降智古偶,今年則恰好是反過來,在言情改編作品中瘋狂給男性角色加戲,美其名曰拔高格局。典型代表為《孤城閉→清平樂》、《掌中之物→陽光之下》,雙雙痛失原名。

並不是說,女頻小說中的武俠、權謀、懸疑戲份只能是言情的陪襯,單拎出來不夠格。但是,從《孤城閉》到《清平樂》,被壓迫者的控訴變成了對壓迫者的維護;從《掌中之物》到《陽光之下》,大女主反殺施暴者的故事變成了男配的臥底成長記,對原著精神都是極大的背離,遲早會導致口碑崩盤。

此外,還有一種翻車,翻在IP與時代審美或審查標準的脫節。安妮寶貝的《彼岸花》、匪我思存的《愛情的開關》,真人版都有一種尬出天際的古早狗血味兒,人均法外狂徒。

經歷過改檔又改名的風波,終於露出廬山真面目的《情深緣起》(即《半生緣》)就像蔣欣版本的曼楨,過於健康向上。同理還有亦舒的《流金歲月》,拜金是不可能真拜金的,但人物難免失色不少。

時至今日,需要認清的一點是,再也沒有什麼“免死金牌”。大IP的情懷、主演主創的招牌、戲骨陣容與精緻的服化攝影、符合政治正確的選材立意,乃至流量明星的反向吸引炮火,都曾成為爛劇本的遮羞布。然而如今這些招數已經越來越行不通了,好內容才是硬通貨。

放棄戀愛腦吧,“群像”難道不香嗎?

2020年也是現代劇大放異彩的一年,縱觀許多口碑爆款以及跌下神壇的翻車案例,“群像”都是核心關鍵詞:《以家人之名》——親情群像,《三叉戟》——友情群像,《三十而已》——女性群像,《隱秘的角落》——家庭群像,《沉默的真相》——公檢法群像,《棋魂》(同理《穿越火線》、《平凡的榮耀》、《鬢邊不是海棠紅》)——職業群像。

在倍速與“只看TA”功能十分便捷的當下,能被稱上一句好的群像戲並不容易。它意味著劇集在劇情上做到了豐滿,主線之外的支線劇情也引人入勝,不是為了注水捧人拖時長而存在冗餘;意味著角色豐富多元,人設出彩,多種組合能有多種化學反應;意味著演員中沒有特別明顯的短板,基本都能做到來有往、彼此形成互動和火花。

好群像的反面就是戀愛腦。角色不合時宜的戀愛腦發作,會使角色令人生厭;編劇不合時宜的戀愛腦上頭,則容易毀掉一出好戲,導致主角崩壞、配角淪為工具人、劇情變得不可信。

半路家人靠親情互相扶持它不香嗎?為什麼要搞骨科?(《以家人之名》)姐妹一起搞事業賺大錢它不香嗎?為什麼要談戀愛?(《了不起的女孩》)化敵為友,聯手追查真相就得了唄,為什麼要滾床單?(《不完美的她》)大女主……好吧,掛大女主賣瑪麗蘇,那叫常見操作。

比戀愛腦更更可怕的是婚育腦,之前有《娘道》,今年有《生活像陽光一樣燦爛》與《愛的釐米》,主題就是向丁克妻子催生、向大齡青年催婚,職業身份都形同虛設。

簡而言之,隨著中國現代化程度提高,結婚戀愛的成本越來越高,工作與興趣在人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卻越來越重,能夠讓人投入深情經營、給人帶來回饋滋養的人際關係遠不止情侶一種。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國產劇的現代化,請從拋棄戀愛腦開始。

網與臺、長與短,“好劇”“爛劇”由誰定義?

長影片平臺最輝煌的幾年,曾經是劇集的主要買家,給衛視造成相當大的壓力,並透過投資與採購上的話語權主導著劇綜的內容趨勢。但隨著長影片連年虧損不止,加上短影片、影視寒冬、疫情等變數的影響,2020年形勢又發生了變化。

並且,在收視率造假多年、第三方網路榜單越加複雜的情況下,廣電總局於2019年推出了號稱海量資料收集、真實權威的“中國視聽大資料”,力主建立一個以電視收視為基礎的評估系統,也可視為一種對話語權的爭奪。

更何況,許多電視臺也沒有放棄過年輕化,都是一起上網衝浪的,誰又比誰落後呢。從主持人相繼網紅化,到買下《流金歲月》、《理想之城》、《叛逆者》、《王牌部隊》等流量明星主演的劇集,央視拉攏年輕人的努力有目共睹,並且因為其權威地位,進展十分順利。反觀長影片平臺,因為超前點播、藝人或IP運營的緣故,在網友心中的風評越來越差。

短影片給長影片帶來的衝擊也越發明顯,不僅僅體現在對於使用者有限的時間與注意力的爭奪,也體現在長影片在短影片面前容易陷入被動。比方說,許多人已經養成了微博追劇、抖音追劇的習慣,只看高能場面,而不一定會去長影片平臺追看全片。

又比如,短影片的影評劇評,左右著觀眾對於長影片內容的觀影選擇。託今年不少好劇、爛劇、好的爛尾劇的福,B站影視區今年十分活躍,能人新人輩出,UP主測評對劇集早期口碑的影響越來越大(參見《有翡》引發的“影視區團建”事件),不輸影視公號或豆瓣評分。

總而言之,媒介環境複雜化的當下,劇集既要做到定位精準、型別鮮明,又不能像以前一樣只以長影片平臺定義的使用者喜好為準。而面對電視臺的復興、短影片的圍剿,長影片究竟拿出什麼樣的內容才是無可替代、不可撼動的,才能讓使用者甘願付費,也值得深思,單靠賣腐、賣姬、賣概念肯定是不夠的。

平心而論,2020年的網際網路娛樂行業是存在疫情紅利的。這個紅利短影片吃到了、直播吃到了、遊戲吃到了,但長影片好像錯過了。沒有足夠的優質內容,讓長影片沒能承接住這波流量。

好訊息是,人們並不是拋棄長影片了。他們只是抱著長影片翻了半天,也沒找到可看的東西,就像硬糖君每天做的一樣。這就還有戲,2021加油吧。

20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盤點影視劇中的那些沙雕劇情!天雷滾滾!笑Sg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