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流金歲月徵文大賽#

電視劇版《流金歲月》改編自亦舒同名原著小說,主創班底也是上一版改編亦舒作品《我的前半生》的導演和編劇等,既然又改亦舒,原著“怎麼改、怎麼留”是逃不開的話題。

這種“成長型”的劇,想要節奏得體,就要在第一天(也就是前兩集)把劇的框架搭好。看完前兩集搭的框架和鋪陳,原著黨先來說一句,這版電視劇啊,改的地方妙,留的地方更妙。

先給沒看過原著的人快速介紹一下小說版《流金歲月》。小說背景放置在上個世紀80 90年代的香港,屬於經濟正在騰飛(地產與炒房時代已經來臨)、社會階層固化且貧富分化較大的背景。

主人公也是雙女主:富三代蔣南孫和寄人籬下的朱鎖鎖。蔣家有重男輕女的奶奶(所以蔣南孫聽起來就是“蔣男孫”)、遊手好閒只顧著炒房投機的二世祖蔣父、在蔣家受白眼但只要夠錢打麻將就得過且過的蔣母,還有獨生孫女蔣南孫,當然,重男輕女僅是思想觀念上的,大戶人家的吃穿用度沒虧了這位大小姐。

朱家,媽媽自小拋棄了朱鎖鎖,爸爸是跑船的常年不在香港,於是把小鎖鎖寄養在“八竿子稍微能打著點”的親戚舅舅、舅媽家一寄就是N年,只是每月寄點生活費,這家裡還有個暗戀/明戀她的表哥讓鎖鎖好生苦惱。

小說是以兩個女生的友情為脈絡敘事的,她們出身家境天差地別,偏偏祖籍都是上海,成了親密好友,她們各自經歷自己的人生軌跡,經受自己的波折苦難,但互相扶持支援,但凡一個人出事,另一個人必定傾盡全力相幫(雖然是友情,但原著這種設定、扶持方式和愛來愛去的臺詞都很好磕,算是友情界的喜馬拉雅高度吧)。

總結一下,原著的精神核心其實就是(1)兩個女生的友情,(2)能體現她們友情“格外經得起考驗”的地位、財富波動引發的所謂考驗。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談談改編,尤其是電視劇版在第一、第二集(包含片花透露出來的)都做到了什麼。

第一,劇版開篇迅速完成了階層、戲劇衝突框架的搭建。

原著設定在80 90年代的香港,小說的戲劇衝突來自結構性張力,也就是社會階層分化、固化,經濟發展充滿了機會與風險背景下,主人公們各自處在不同的社會生態位上,由此產生結構性戲劇衝突(而不是靠“為撕逼而撕逼”)。

劇版把故事放置在現代都市的上海後,也得鋪陳階層分化這種結構性衝突,我們來看看劇裡是怎麼交待的:

故事開場,雙女主兩線並進。蔣南孫這邊,講述了一出嬌生慣養的千金大小姐vs上進但上升空間確實有限的窮學生(“鳳凰男”)努力跨越社會階層、但受盡“二世祖”父親白眼的戀愛故事,以及富人們把閒置老洋房拿出去改建民宿在建築風格“格局”之爭;朱鎖鎖這裡,身在弄堂裡、心在弄堂外的年輕姑娘vs老實本分的媽寶表哥的平凡單戀故事。這本身就是兩個姑娘背後階層自帶的故事張力。

進而,這兩條線相互照應、交叉剪輯,最終在第一天的末尾各自導向了“重要的晚餐”。

吃飯,歷來是中國人講故事的重要場景。這兩個姑娘,在第一集各自去了兩頓“重要的晚餐”——蔣小姐去的是高檔會所家宴,窮男友早在下午就被支開無資格來吃飯;朱小姐假扮女友給小表哥同事聚會撐場面去的是熱鬧的火鍋店。

蔣家家宴,設宴的是有錢的小姨,出席的是蔣家三口以及與小姨在海外相識同階層的花心大蘿蔔王永正,席間談論的是投資、格局、房產;表哥同事聚會,出席的是各自攜帶女友的同事們,席間談論的是今天下午的程式碼為什麼會出bug。兩相對比,嬉笑怒罵間,吃飯的排場、內容完成了階層的鋪陳。

階層的鋪陳還留了後續劇情想象的空間:例如,蔣南孫和章安仁門不當戶不對的愛情,階層這關怎麼跨?缺錢的朱鎖鎖如何擺脫弄堂表哥的追求,如何應對那個不懷好意但有錢的老男人?編劇用【為了與“貪戀財富”的父親“割席”一剪刀剪了自己的頭髮結果跑到昂貴的美髮沙龍斥巨資重新做髮型的反差故事】渲染了蔣大小姐的不識愁滋味,這樣的她未來如何面對生活真正的壓力?

第二,劇版開篇迅速立好了核心人物角色的人設、性格。

蔣南孫,原著裡好讀書、不求讀太好,外表有時懶散灑脫,核心是個不願意走進成人世界的孩子,後來遭遇鉅變堅韌扛家。劇版前兩集的蔣南孫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千金大小姐,建築系的高材生(準備考博),經典的“拿腔拿調”的上海小作精(但沒有《我的前半生》裡面羅子君開篇辣麼作。

畢竟是小姑娘,可愛成分更多),內心理想化,覺得有情飲水飽、什麼苦難都可以扛過去,可以鬧幾下大小姐脾氣(怪不得預告片會有一句臺詞,鎖鎖說差點以為南孫是個“傻白甜”)。劇裡的蔣大小姐還是那個溫柔氣質的大小姐,但比原著更多了些天真生動,這樣後期發生鉅變更容易看到她的成長反差甚至是“一夜長大”。

這裡尤其要說一下,蔣大小姐這個腔調問題。故事搬到上海之後,我非常“意外”但又覺得“該當如此”的改變是,蔣南孫說話如同她蔣家全家一樣帶有一股上海腔(劉詩詩是北京人),不是方言,而是經典的銀幕上的上海女人說話帶有的“拿腔拿調”的那個勁兒,語速、咬字、語調全都在捏那個勁兒,不市井,但很有味兒。

這裡建議大家再去看一遍劉詩詩和袁泉在第一集陽臺上還有吧檯邊喝邊聊那兩場戲,兩個人一起說著說著就加快語速演繹上海女人的腔調,很符合我對銀幕上的上海女人說話的認知。一旦接受這個設定,不得不說這真帶勁兒。

朱鎖鎖,原著裡不愛讀書只想賺錢,外表妖嬈如藤蔓,形象有點像“撈女”,後來遭遇鉅變獨當一面乾脆利落。劇版前兩集的朱鎖鎖是知道人間疾苦的弄堂妹子,不愛讀書(書桌是用來塗指甲油的),想要抓住一切機會讓自己脫離現在的社會階層,懂人情世故,有時天真有時很明白什麼叫逢場作戲。劇裡為朱鎖鎖弱化了原著中“傍大款”這類可能惹人非議的設定,介於少女懷春與深諳逢場作戲之道之間的她如何面對接下來的一段段感情,也留出了發展空間。

在未來角色主線發展上,蔣南孫在建築領域考博和繼續深造的線索已經埋下了,朱鎖鎖這邊期待加入房產集團實習的職場線也種下了,倆人好巧還是同一個行業的上下游。

第三,劇開篇給雙女主的情感走向開了個頭。

看了首播的應該都看到了,兩女主之間的拍法怎麼看都是“侄女友情”。但這不妨礙劇版繼續按照原著雙女主的設定走下去必然會觸及到原著“都是侄女,但很好磕”的部分,我很期待後面苦難發生後(預告裡已經展現了一部分,包括蔣家的落敗、鎖鎖與夫家的孩子等等)怎麼去演繹這兩個人的扶持。

與今天釋放的預告展現的“閨蜜情話”類似,原著經常的對話也是這樣的——鎖鎖臉上脂粉脫掉大半,到底還年輕,看上去反而清秀。她解掉晚裝,踢去高跟鞋,披著南孫的浴袍。“不問為什麼?”南孫反問:“有什麼好問?”鎖鎖笑:“仍然愛我?”“永遠愛你。”——侄女友情,為所欲為。請照著原著給我拍!至於劇版第二集吃飯時,二人那段類似於“世上沒有第二個人愛我如章安仁”“那我呢”“你當然是第一個”的對話,這算是原著設定下張口就來的常規操作。

不過,第一、二集兩個女主見面也就兩次,基本是靠兩線並進的剪輯手法在鋪陳,直接的對手戲不多,劇顯然不能一直按這種方式展開下去。但我已經看出點門道了:至第二集,蔣南孫對老宅子裡的家庭生活極度反感,朱鎖鎖眼看著在舅舅舅媽家住不下去了,你們都不想住自己家了,那住哪裡呢?依我看,上海這麼寸土寸金的地方,乾脆明後天就安排一下合租吧,反正你們在原著裡也一起住過的。

31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何炅收奢侈品背後,不能說的娛樂圈財富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