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月初,帶著去電影院做個大保健的心態去看《沐浴之王》,結果那澡泡著泡著泡出一股雞湯味,從電影院出來,滿屁股油花兒,疲憊絲毫沒有緩解。

真正的心靈大保健,還是看我皮克斯的《心靈奇旅》(Soul)

不僅沒啥懸念的成為我的年度最佳候選,喜愛程度甚至超過了《尋夢環遊記》和迪士尼的《瘋狂動物城》。

符合我心目中最好的皮克斯動畫,進看深意無限,退看腦洞清奇。

《心靈奇旅》是由皮克斯首席創意官,《飛屋環遊記》和《頭腦特工隊》導演彼特·道格特親自操刀的年度重磅作品。

入圍了戛納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

請注意,入圍的是主競賽單元,這即使是在皮克斯歷史上,也不多見。

我也單方面宣佈,《心靈奇旅》是我心目中今年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了。

9.1的豆瓣評分也應該是除了紀錄片之外的2020年度最高分電影。

什麼叫真正潤物細無聲的心靈大澡堂子,我皮克斯就是。

私以為,《心靈奇旅》可以跟《頭腦特工隊》和《尋夢環遊記》組成皮克斯“人生三部曲”。

技術層面就不用再誇了,遙遙領先的全球第一。

那畫質,那面部表情,那光線,甚至毛巾的細節,都細微可見。

這些技術,依靠著絕佳的想象力,把諸多難以量化的感受和情緒,視覺化呈現出來。

電影用畫面呈現出了“生前之地”——在你靈魂找到你的身體之前,他們存在於哪裡?是什麼樣的?被誰保管著?

電影用畫面呈現出的性格是怎樣養成的——所有人的性格99%是一樣的,不一樣的在於那剩下的1%,可能是那1%的自信、1%的敏感,或是1%的對音樂或者足球的熱愛。

正是這1%,讓我們每個人的靈魂都不一樣。

電影用畫面呈現出了“靈魂出竅”——當人忘我的完全沉浸於某種狀態時,他的靈魂就會短暫脫離肉身,進入一種藍灰色的無我自由境地,自動遮蔽隔絕外界。

而這種狀態並不是一味美好,意志薄弱者,會迷失其中,找不到出口。

當然,技術和腦洞都是“表皮”,《心靈奇旅》給我最大的享受,還是這個深情又厚重的故事。

而且我發現,這次的故事結構,或者說故事裡的情緒引爆邏輯,跟《哪吒》有異曲同工之妙。

反英雄,反夢想,反套路。

最後是“正方”和“反方”來一次身份倒置,情緒反轉。

正方是什麼?是信奉夢想、才華和成功的男主角。

30多歲,熱愛音樂,小時候爸爸帶他去爵士酒吧,被自由的布魯斯和鋼琴點燃。

從此,人生有了夢想之“錨”。

儘管貧窮無度,儘管無人賞識,儘管被認為“一事無成”三十好幾還只能去中學當兼職音樂老師。

但他從未放棄夢想。

坐在琴前,手指起舞,就是他的高光時刻。

可就在他人到中年,終於迎來了一次美妙的演出機會時,卻以一個幾近滑稽的意外,喪命了。

徘徊在生死邊緣的他的靈魂哭著說,我不能死,我30年的夢想終於要實現了,就不能讓我演完再死嗎?

這是皮克斯為觀眾設定了情緒陷阱,還有什麼比夢想即將實現之前的滑稽死亡,更遺憾的呢?

於是,他那在生死之地等待輪迴的靈魂,拼命想回去,要完成未競之願。

按照慣常的思路,這個故事的發展應該是,男主角得願完成精彩演出,陌生的人們因為他的音樂而記住了他,他也告訴大家,人生雖然短暫,但被夢想照亮的人生,也是燦爛的一生。

是大家都深信的一套說辭。

可這不是皮克斯的故事。

電影裡的反方是什麼?是對什麼都不感興趣,相信生命“虛無”的縹緲人。

爵士樂?抱歉,我聽不懂。閱讀?字太多不看。思考?我躺會不好嗎?

讓我辛辛苦苦做人?不,做個三界之外的虛無者多好?

故事前半段,就是夢想者,在鄙視虛無者。

生命如此美好卻短暫,你卻啥都不想幹??

慢慢的,情緒開始反轉。

夢想者在偷來的時光裡,奮不顧身的完成了他的演奏會。

演出圓滿完成。

可然後呢?

夢想實現了,可然後呢?

他坐在琴聲漸落的鋼琴面前才發現,並不是夢想塑造了他。

那是什麼?

縹緲人用經歷給出了答案。

向來鄙視一切的她,在短短一天裡,第一次品嚐了披薩的美味,體會了襯衫被風灌滿的感覺,感受了樹葉落在手心的奇妙觸覺,看到了街角咖啡店被下午陽光照射的美妙構圖。

這些,讓她覺得生而為人,挺有趣。

是這些體驗和感受,讓她對生命念念不捨,而不是那些擠佔生活太多內容的夢想和成功。

這個核心相比於《尋夢環遊記》,更進了一步。

《尋夢》說的是,讓更多人記住我們並且想念我們,就是我們生命的意義,也是我們生命的真實長度。

但在兩年後的《心靈奇旅》裡,皮克斯說的是,要靠體驗和感受,讓我們自己記住自己。

讓更多人記住我們,是世界對我們的要求。

讓自己記住自己,則是向內的自我需求。

那麼,皮克斯是在諷刺夢想嗎?

當然不是。

是在反思我們這個過於強調效率和結果的社會。

為夢想狂熱到失去體驗的人,和虛無到不屑於體驗的人,其實一體兩面,最終都會空虛和困惑。

也最終都必然會有那個疑問,這就是我的人生嗎?然後呢?

更重要的是,我們大部分人一輩子,哪有什麼驚世才華哪會獲得多少愛戴哪會改變世界?

甚至你問問此刻的自己,你還擁有炫目到足以照亮自己的夢想嗎?

不過是一日三餐三五好友漫無目的的活著而已。

就如同李誕在他的《候場》裡寫的那樣,這舞臺哪有什麼夢想,所有的夢想都只不過是掙大錢出大名而已。

而真正留在我們生命裡的,是那些氣味、觸覺、體會和感受。

別以夢想的名義,讓自己堂而皇之的失去體驗的機會和能力。

“火花不是人生的目標。”

電影裡的男主角,為了夢想,放棄和母親的溝通,沒有時間體驗第一口披薩的滋味,沒有心情享受街邊悠閒的微風。

“這些都是浪費人生!”

沒錯,他的演奏無比美妙,可在他死掉之後,樂隊迅速找了一個替代者。

誰又比誰更浪費人生呢?

世界沒那麼需要我們,而我們的生活,也不是非得設立一個目標。

因為,讓我們成為我們的,是我們的體驗和感受,而不是我們為自己設立的夢想和目標。

30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于謙狠批岳雲鵬不幹正事,淨上綜藝了,人不能忘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