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綜藝節目《跑男》,大家都不陌生。曾經有一期節目,要求鄧超、鹿晗、陳赫等等一眾明星做任務,到菜市場銷售蔬菜、水果等等。假如你正好特別喜歡鄧超,又恰好路過菜市場,而他又需要在節目中完成一定的銷售任務額,要把一根大蔥以20元的價格賣給你,你會不會買?要知道,這個價格比市場上大蔥的平均價格高出好多倍。

敢肯定的是,十有八九你會開啟錢包,慷慨解囊。如果你經濟比較富裕的話,甚至會多買幾根。

說了這麼多,其實今天我們要了解的是,一種隱藏極深的影響力武器——喜好

如何理解喜好呢?每個人都有喜好,喜歡的人、喜歡的事、喜歡的節目、喜歡的飯菜,讓一個人對每個人每件事都保持一個態度,幾乎是不可能的,就連聖人都做不到。

有喜好,就容易被人利用。專門研究並掌握順從手法的人,非常樂於將“喜好”運用在商業行為中,頻頻得手,賺的盆滿缽滿,而我們的“喜好”卻被利用了一次又一次而不自知。

是不是覺得非常冤?想要逃離這種無限又令人沮喪的迴圈?那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喜歡”是如何產生的,如何才能不被利用,如何才能避免掉進同樣的陷阱。

導致好感的因素是很多的,我們先來看看最常見的幾個:外表魅力、熟悉感和恭維。

顏值即正義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個因素,外表魅力

前面,我們舉的例子是明星的例子。如果明星距離你還太遙遠,或者路遇明星賣菜的可能性太小。那麼,我們就來仔細回想一下這樣的情景,幾乎每個人都可能遇到過。

試想一下,你是個上班族,一天中午,你正好要到公司樓下取快遞。這時一個長相甜美、聲音柔婉的女同事走過來,看著你說,能否幫忙捎帶取個件?你忍心拒絕嗎?

無論你是企業白領,還是上市公司老闆,或是平頭老百姓,都曾經遇到過類似的別人請求幫忙的情況。研究發現,不同的人提出請求,答應下來的可能性是不同的。我們更容易答應自己喜歡的或認識的人提出的請求,無論什麼請求

對於這一點,大家應該都不會否認。甚至,現在十分流行一種文化,叫“顏值即正義”。

先不要忙著批評有著這些觀念的人是“腦殘粉”。因為,每個人都可能有“腦殘”的時候

存在即合理,雖然顏值不能絕對等於正義,但是它有著獨特的內在邏輯。因為顏值高的人,被更多人喜歡的可能性就高,而對於這些老天爺賞飯吃的顏值幸運兒們,他們說的話、做的事,自然就會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認可和理解。

社會學家將之稱為“光環效應”。一個人的一個優點,足以影響他人對他整個人的看法

一個搖滾樂隊組合裡,主唱往往都比較帥,唱歌又很上腦很好聽。雖然他私下為人處世如何,我們並不清楚。但我們會不自覺地將有才華、真誠、陽光、聰明、善良等美好的詞彙新增到他身上。而這種新增,或者是加分,都是在我們無意識中做出的。

上天會有待長得好看的人,這樣的應用不勝列舉。

比如,當你開啟一部電視劇,第一眼看到一個大帥哥,你會下意識地認為他應該是正面角色,而且一定是個好人。儘管有可能出現大反轉,但你最初的印象並不會因此改變。實踐也表明,一個人的外在形象,在政治選舉、參加招聘、銷售商品等領域,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可以想見,王剛老師扮演的歷史上的大貪官和珅,原本是一個英俊高大的大帥哥,他能夠博得乾隆皇帝幾十年如一日的喜愛,除了才華之外,美貌肯定也佔據了不小的因素。

還有我們最最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能在我國建設之初,在波譎雲詭的國際局勢中,開啟外交領域的一片天地,和他卓越的個人魅力也是緊緊分不開的。

在幼兒園裡,長的可愛的小朋友會更受老師的喜歡,也會有更多的機會參加表演節目或展示才藝,還會被認為更加聰明,在需要的時候會得到更多的幫助。

這也就難怪,外表魅力如此受順從人士的青睞。可以想見,希望我們順從他們請求的場景下,如商場、飯店、汽車銷售行等,看到的都是穿著精美製服、妝容整潔、談吐得體的人員,也就沒什麼好奇怪的了。

更喜歡自己熟悉的人

近幾年,宮鬥劇十分火爆。從最初的港臺劇《金枝欲孽》,到後來火的一塌糊塗的《甄嬛傳》、《延禧攻略》。雖然選取的是不同的歷史階段和人物,但無一不描繪了一幅後宮嬪妃扎堆爭寵的畫面。

常常見到這樣的場景,無論是受寵的貴妃,還是不受待見的嬪妃,都喜歡扎堆到御花園,希望和皇帝來個偶遇什麼的。我們可能會好奇,既然有的嬪妃明知道皇帝不喜歡自己,為什麼還要去湊那個熱鬧呢?

直到一次,一位嬪妃說道“見面三分情”。的確,宮鬥情景下,嬪妃們面臨著艱難的生存問題,如果不積極爭取皇帝的青睞,就得不到生存需要的物質資源,還會遭到無盡的打壓。

但是,即使是無法得到皇帝的喜歡,如果能夠在皇帝跟前多晃悠幾次,也是有巨大作用的。見面三分情,好歹有一點情分在,在必要的時候說一句話,也能起到巨大的作用。

我們更喜歡自己熟悉的人,這是大家普遍都有所認識的。

所謂圈子不同,不能強融。對於一個和自己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處的人,無論是觀點、性格、背景還是生活方式,我們都會莫名地感覺親切,甚至是喜歡。

這個點實在是太容易被利用了。因為,想要找到一個相似點,製造一些熟悉感,來提高好感度,讓你接受他們的請求或建議,非常容易。

必要的時候,他們甚至會假裝或故意製造這樣的連線點

比如,你正在考慮給家人買一份保險。整個過程是這樣的。

第一步,保險員往往會先和你攀談一會,聊到你的家鄉,如果你們正好是老鄉,就會順便聊一會家鄉的變化。你覺得,他鄉遇故知,太幸運了。

第二步,如果不是,那他也正好去過你的家鄉,他對你的家鄉十分喜歡,又有很多可以聊的地方。提到你愛吃的食物,他也正好愛吃,還頗有研究,給你推薦好多家附近能做家鄉菜的不錯的餐館。

第三步,越聊越投機,你覺得一見如故,對這位保險員的好感度,蹭蹭蹭往上漲。自然地,你會對他推薦的保險產品更加信任和放心,最終,你不僅給家裡人每人投了一份保險,你還把朋友也推薦給他。

第四步,分別時,你們甚至約好了下次一起去家鄉菜餐館就餐。

當然,這樣的情況,也未必每個都是刻意安排,不排除真的是恰好碰到的情形。

不過,如果你仔細回想一下,就會發現,但凡是出現在一些存在請求問題的場合,我們遇到興趣相仿、個性相似、有著某種家鄉連線、或共同習慣的機率,未免也太高了。

人人都喜歡被恭維

追求他人積極的評價,是我們追求進步的一種原動力,也是我們實現自我認同的重要方面

無論小孩,還是大人,都希望得到他人更多的稱讚和肯定,而不是批評和否定。研究表明,稱讚能讓我們身體分泌更多的多巴胺,會讓我們更加快樂,自信,對未來充滿信心,甚至在將來能做出更大的成就。

這也是為什麼,教育領域,會更鼓勵採取正面的、積極的評價,來引導孩子成長。人際交往中,學會肯定式提出建議,也更容易被採納。

但是,我們要說的“恭維”和“稱讚”並不是同一個概念。儘管,二者有著很多相似之處,包括同樣是正面、積極的評價,同樣能讓人心情愉悅,同樣能夠起到鼓勵的作用。

稱讚中,我們使用的言辭和被表揚的事實基本是一致的,也就是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做出的正面評價。但是,恭維則不同,恭維的目的是為了討好對方,使用的語言可能有違事實基礎,甚至是脫離事實的一種虛假的讚美。

之所以要對二者進行一個辨析,是因為,我們常常將二者混淆。

尤其是,如果你是被“恭維”的當事人,你很難分辨對方是“稱讚”還是“恭維”

對於“恭維”,我們並不陌生,一些“順耳話”、“甜言蜜語”,都可能包含“恭維”的內容在裡面。

大到歷史上,愛聽讒言的昏君亡國的故事,小到個人因為聽了別人的兩句恭維,於是頭腦發熱,答應了一些後患無窮的請求。

最常見的一種情形是,在職場中,我們常常不忿於這樣的一類人,他們可能工作業績和工作能力平平,但慣會使用“甜言蜜語”,整天哄得領導十分高興,一些升遷的機會和獎金報酬等稀缺資源,都分配給了這些“有手段”的人。

我們可能深受其害,但當我們換個角色,成為那個被“恭維”的人,我們卻開始變得享受其中

這實在是既迷惑又再正常不過了。

相比於,金錢、財富、美色的賄賂,“恭維”這種語言的賄賂,更加隱蔽,讓人難以察覺,需要投入的成本極小,還能得到更高的回報,簡直是順從家們十分偏愛的手段了。

所以,當聽到別人對你一頓猛誇,誇的你暈頭轉向,頓生好感,隨即提出一個大膽的請求時,你一定要冷靜地回想一下,這究竟是“稱讚”還是“恭維”。否則,你就離上當不遠啦。

好了,2021年的新年,就先分享到這裡。

下一篇,我們繼續認識導致好感的因素:目標一致、關聯。

21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國劇盛典》:最佳女主角馬伊琍,最佳男主角秦昊,最可惜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