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各位小可愛理智看待這件事情,純屬個人觀點,就事論事】
郭敬明向莊羽道歉,承認抄襲了。
這是繼郭敬明叫晴雅集官博滾之後,又一個引起大眾熱議的熱搜。
衝浪多年的人紛紛感慨,郭敬明終於道歉了。
部分新生代倒是心有疑惑:誰是莊羽?
總之,大部分人並不對郭敬明的道歉買賬。
郭敬明微博
“抵制出來的道歉也叫道歉?” “十五年前不道歉是為了錢,現在道歉也是為了錢”
“你只道歉了這一本書,其他的呢?”
無論大家怎麼說,最重要一點是郭敬明似乎從未親口承認“我抄襲了”。
在他的口述中,背景是法院判決他的小說《夢裡花落知多少》抄襲莊羽的小說《圈裡圈外》,而非“我抄襲了莊羽”。
莊羽迴應
過往十五年的迴避,被郭敬明詮釋成一個無法癒合的傷口。
更弔詭的是,郭敬明道歉後,同樣因抄襲發家的於正也在2020年的末尾正式道歉。
於正微博
一。
12月25日,《晴雅集》正式上映。
導演郭敬明於當日下午傳送這樣一條微博:
“努力,加油。繼續學習,也感謝所有批評和鼓勵。”
他字句謙遜,一改在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裡“咄咄逼人”的姿態。
而配圖倒是暴露了他心中的竊喜。
《晴雅集》上映半日,貓眼點映評分9.1,淘票票8.9。
對郭敬明來說,這是一種小小的成功。起碼說明買票進電影院的大多數人還是喜歡《晴雅集》的。
他也曾在微博表示,《晴雅集》是他第二個階段的第一個作品,是他進入下半場的入場考試。
“夢該醒了”,配圖是《晴雅集》在豆瓣評分5.1的截圖。
夢醒不醒,是自己決定的。
二。
在路人看來,《晴雅集》其實有些無辜。
還沒上映的時候,它便被打上了“爛片”的名頭,只因為導演是郭敬明。
如果你留個心,會發現它有著強大的製作班底:
造型指導黃薇(《長安十二時辰》《海上牧雲記》);
美術造景屠楠(《妖貓傳》);
配樂川井憲次(《七劍》《攻殼機戰隊》)……
所以,郭敬明是原罪嗎?
你可以這樣說。
“是不是因為我叫郭敬明,所以做什麼都是錯的?是不是隻有我死了,你們才不會罵《爵跡》?”
在《爵跡》上映的時候,郭敬明這樣哭訴。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大眾眼裡並不是什麼“好東西”,因為抄襲史,他的作品與他共榮,也與他俱損。
而事實上,除了造型、造景、配樂,《晴雅集》的確沒有太多能夠拿得出手的東西。
它像極了郭敬明的小說,華而不實,空洞到不堪一擊。
被粉絲好評的特效也有抄襲電影《奇異博士》的嫌疑。
場景美輪美奐,主角們個個貌美有氣質。
男主除了長相精緻外,還很喜歡光著膀子,裸露胸膛。
“男主為什麼要光著膀子打架?” 大多觀眾都有這樣的疑問。
他們無從得知結果,只能猜測。
一猜,便要講到郭敬明喜歡小鮮肉這一“槽點”上。
先前,郭敬明在《演員請就位》上無視規則,力排眾議將S卡給演技不好的小鮮肉何昶希。
“你可以不喜歡你不喜歡的東西,但你必須允許它的存在”,郭敬明以此回懟老戲骨的質疑。
人們發現,郭敬明不僅擅長詭辯,還特別“喜歡帥哥”。
從他的電影成名作《小時代》到網劇《爵跡》再到現在的《晴雅集》,你永遠能看到擁有高鼻樑或八塊腹肌的男人。
那些男人大多偏妖媚,或是自帶魅惑感。
坊間流傳,“沒有任何一個帥哥,能衣冠整齊地從郭敬明的電影裡走出來。”
有人說,郭敬明太懂女觀眾,也有人說,郭敬明太沉迷於自己的審美。
姜文也愛絕美的肉體,所以拍寧靜豐腴,拍彭于晏古希臘雕塑般的身材。
那,郭敬明錯在哪?
與其說郭敬明是原罪,不如說郭敬明能力不夠是原罪。
三。
《晴雅集》改編自日本作家夢枕貘的原著《陰陽師》。
早些年,他翻拍自己的系列著作《小時代》,票房大爆,賺得盆滿缽滿,一時間風頭無兩。
人人喊打的拜金主義成就了《小時代》,也成就了郭敬明。
但《小時代》背後崩裂的價值觀,著實令大眾厭惡。
只有豆瓣不過5的評分向大眾宣告,郭敬明是一個失敗的導演。
就像恥辱柱一樣,牢牢地把他釘住。
如今,《晴雅集》豆瓣評分穩定在5.1,對郭敬明來說,這似乎不是批評,而是一種褒獎。
至少,他可以覺得自己進步了。
初次在《演員請就位》亮相,郭敬明便飽受爭議。
第一季導師團隊有陳凱歌、李少紅、趙薇,第二季李少紅缺席,爾冬升加入。
以上諸位導師,個個都有代表作,在演藝圈地位也不容小覷。
唯有郭敬明,半路出家,揹負抄襲罵名,口碑低下。
人人都問,郭敬明憑什麼做導師?
節目組不迴應,因為郭敬明一個人的熱度便可抵過其餘三人。
郭敬明不迴應,因為他需要更多的熱度,不然他只能賣房拍電影。
無論主動與否,郭敬明與節目組像是一場合作,被架在大眾面前,然後肆無忌憚地行使自己的導師特權。
他把意為優秀的S卡頒給不優秀的演員,說是鼓勵,又在後期大批該演員的演技是“整個人像‘死’了一樣”。
這看起來有些矛盾,給差生最好的獎,然後恨差生成不了鋼。
但對郭敬明來說,能夠用自己的世界觀去做主,是極爽的。
他的世界,沒有公平一說,只有懂得規則、利用規則的生存道理。
四。
絕大多數人認識郭敬明,並不因為他拍爛片,而是拜讀過他的青春傷痛文學。
《夢裡花落知多少》《悲傷逆流成河》《夏至未至》,可以稱作是郭敬明的悲傷三部曲,一度被小鎮青年在課間傳閱,十分搶手。
而寫出這些書的郭敬明,大抵也算是小鎮青年。
郭敬明出生於四川省自貢市,母親是銀行工作人員,父親在國有企業工作。
四五歲時,郭敬明不幸患上敗血症,影響骨骼發育,在醫院度過整個童年。
直到現在,他和一路好友合影時比出的V字手勢,也是扭曲的。
住院期間,為打發枯燥的時間,他開始讀書,並試圖創作。
投稿被選中的優越感,讓他彌補了沒有朋友的那份遺憾。
上學後,他的學習成績一貫靠前,但並不是驕傲的尖子生。
只因敗血症害他成了“矮子”,無論他努力變得多優秀,聚焦在他身上的目光總會被身高勾去。
被嘲笑,被霸凌,他便躲,躲進文學的避難所。
高中時期,郭敬明以“第四維”為筆名在網站榕樹下發表文章。
後來,喜愛他的粉絲親切地喚他“小四”。
人們猜測,第四維寓意是三維以外的世界。
1999年,一個輟學少年參加第一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獲第一名,引起熱議。
他的名字叫韓寒,桀驁不馴,試圖與這個世界好好談一談。
郭敬明嗅到新概念的氣息,決定趕上這班將要飛奔的列車。
報名新概念作文大賽之前,他先研究了前兩屆冠軍的文風,打算投其所好。
還一口氣買了七本《萌芽》,寫了七篇文章,投了七次稿。
“我是很認真地想要拿第一名,用盡全力地,朝向那個最虛榮的存在。我寫了整整7篇5000字的文章。我買了7本雜誌,剪下7張報名表。”
最後,郭敬明順利奪得第三屆的一等獎。
並於次年,再次奪得桂冠。
這大概是郭敬明人生裡的第一次成功,靠一點天賦和極具目的性的努力。
知道規則,瞭解規則,懂得利用規則,是少年郭敬明便擁有的思維。
帶著證書與榮譽回到學校,郭敬明收穫了不一樣的眼光。
那一刻,他不再是小個子郭敬明,而是“得了獎”的郭敬明。
外人覺得高中輟學的韓寒叛逆,按部就班上學的郭敬明才是孩子該學習的榜樣。
只是,桂冠榮譽並沒有幫助郭敬明進入理想殿堂,高考失利後他來到上海大學。
從四川小城到上海大都市,只需一架飛機;從小城青年到都市潮人,需要無數金錢。
郭敬明是班級裡唯一一個外地人,老師並不在意他,仍然使用上海話教學。
身邊的同學個個光彩亮麗,穿著名牌,用著最新款手機。
“我的家庭在那個城市也算是挺好的,穿的衣服用的東西,都是同學裡面最好的。當我有一天到了上海,我突然變成最差的,你可以想象那個感覺。”
原本就不堪一擊的自信,瞬間坍塌。
他渴望被人尊重,而這一次,榮譽換不來尊重。
唯有金錢,才是世俗認定的成功。
如何賺很多錢?
郭敬明的腦子轉得很快,趁新概念獲獎的名氣還在,他加緊寫書,在一個月內把備受好評的《幻城》短篇擴寫成一本中篇小說。
如何在短時間內擴寫?郭敬明喜歡讀書,也擅長“借”書。
很久之後,人們才發現《幻城》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他開始對金錢的膜拜之路,毫不掩飾自己對金錢的渴望,計劃籌備自己的第二部小說《夢裡花落知多少》。
第二部小說不出意外,也是大獲成功。
就在世人感嘆郭敬明年少有為的時候,他悄悄埋下謊言的種子。
種子發芽,不需要很久。
郭敬明從獲獎到陷入抄襲風波,也沒有隔太久。
五。
2020年12月21日,111位編劇、導演、製片人、作家聯合簽名,在冬至深夜向行業和社會發出強烈呼籲:
抄襲剽竊者不應成為榜樣!
人們在長長的名單末尾發現了一個熟悉的名字——莊羽。
誰是莊羽?
他一度是郭敬明的噩夢,也是“致使”郭敬明練就詭辯之術的“貴人”。
時間撥回到17年前。
2003年12月,作家莊羽狀告郭敬明《夢裡花落知多少》抄襲自己的作品《圈裡圈外》,彼時郭敬明新書剛發售一個月。
判定文學是否構成抄襲,並不容易。即便法院終審判決郭敬明有抄襲行為。
但他在十五年內都沒有對莊羽道過歉。
儘管郭敬明瘦小,可他卻像個巨人。
當時的抄襲風波不僅沒有打倒他,還為他鋪就了寬敞的道路。
他不在娛樂圈,卻要比娛樂圈的人還要紅。
2005年,郭敬明22歲,參加《文化訪談錄》節目錄制,與馬東對話。
馬東提到抄襲事件,郭敬明慌張,藉口去洗手間,以此迴避。
若干年後,易立競對話郭敬明。
易立競問:“抄襲風波算你吃的苦頭嗎?”
郭敬明:“一種經歷吧,差不多了這個問題。”
易立競窮追不捨:“它在你心裡還是障礙嗎?”
郭敬明不再回避,而是反覆喝水,從容說道:
“我覺得老是聊一個十年前的事情,沒有太多的意義。”
也許,郭敬明也曾在一個睡不著的夜晚叩問自己:我真的抄襲了嗎?
答案應是否定。
在他的世界裡,他只是巧妙地利用了規則,沒有直接搬運,而是東拼西湊,湊成一個可以署名郭敬明的故事。
賺錢的人是他,被追捧的也是他,也就不必去理會那些唾罵的聲音。
就算當初追捧他的人反過來吐槽他矯情,罵他抄襲,他也只會淡淡地說:
“沒有人永遠年輕,但永遠有人正年輕著”
他可以接受那些讀過他作品的人長大了,罵自己,恨自己,與自己割席。
因為他深知自己永遠不會缺乏新的年輕的讀者。
而那個曾與他一同站在輿論中心的韓寒,倒是與歲月搏鬥又與歲月攜手,往不叛逆的道路駛去。
他永遠記得大二那年,自己精心打扮去參加活動,被現場保安嫌棄的嘴臉。
所以他要賺錢,把文學作品當成商品,把作家郭敬明變成文學商人郭敬明。
他住5000萬的豪宅,穿50萬的毛衣,用LV毛巾,在可以容納十個自己的浴缸裡泡澡,卻依舊填不滿內心的缺口。
所以,他會被爾冬升懟哭,也會因為陳凱歌一句誇獎而動容。
“因為我是一個很少受到表揚的人。”
六。
郭敬明的自我體系在《演員請就位》上一覽無餘,且不打算掩飾。
別人笑話他是在為自己的後宮“選妃”,他無暇迴應。
掌控話語權再去顛覆不適合他的世界,才是他想做的事。
“你是沒有辦法靠一己之力改變這個社會的,但是你可以去學懂它的規則,然後去玩死他們”。 ”
任世人再怎麼評價《晴雅集》失敗,郭敬明還是通過了他下半場的考試。
他可以繼續行使自己的話語權,拍一系列他想要的電影,在自己的審美世界做困獸之鬥。
豆瓣5.1不是他導演生涯的終點,而是新起點。
從小城到娛樂中心,他選擇了一條會被人唾罵的路。
可對他來說都沒關係,因為那些唾罵外的褒獎是他追求了很久的渴望。
讀郭敬明的人終究會長大,但他可以至死是少年。
在5000萬的豪宅裡,在第四維空間裡。